老年人出汗不止,怕冷 30
我姥姥生病了,而且是一天一天的,比如昨天还可以,今天就突然病了据她说,是全身热了出汗,一出汗就怕冷,难受的要命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干,全身一会发冷一会发热的下午把小诊所的大夫...
我姥姥生病了,而且是一天一天的,比如昨天还可以,今天就突然病了
据她说,是全身热了出汗,一出汗就怕冷,难受的要命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干,全身一会发冷一会发热的
下午把小诊所的大夫叫来了,检查一下说没什么就走了,可她还是很难受
有糖尿病,很多年了
各位帮帮忙,谢谢了! 展开
据她说,是全身热了出汗,一出汗就怕冷,难受的要命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干,全身一会发冷一会发热的
下午把小诊所的大夫叫来了,检查一下说没什么就走了,可她还是很难受
有糖尿病,很多年了
各位帮帮忙,谢谢了! 展开
3个回答
2011-01-26
展开全部
心气虚的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脉快或慢。如伴心阳虚则手足冷、畏寒、面色白。
简介
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治疗多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以益气,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养心安神。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主证
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辨证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结代,神疲体倦,心气不足,卫阳不固则自汗出。心气不足,气血不得上荣,故面色淡白。心气虚,中气不足,胸中气机不畅,故胸闷不适。
中医释名
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心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心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心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
中医病机
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心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心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心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其证属虚,病位主要在心。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
中医治疗
治则:补益心气。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l 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若气虚及阳,症见形寒肢冷者加附片6克、荜澄茄6克以温阳;若气虚致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绀者在养心汤的基础上加檀香6克、桂枝10克、丹参10克以活血通络;若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以健脾利湿;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桂元肉15克、制首乌12克以养血安神;若兼咳嗽少气,喘促面浮加沉香6克、蛤蚧10克、核桃仁15克焙干共研末,每次5克以固肾平喘:若兼见胆虚,症见心悸不寐.寐中恶梦纷纭,易惊恐,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15克,以补气益胆安神。
简介
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治疗多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以益气,加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养心安神。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主证
心悸、气短、自汗,胸闷不适,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辨证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结代,神疲体倦,心气不足,卫阳不固则自汗出。心气不足,气血不得上荣,故面色淡白。心气虚,中气不足,胸中气机不畅,故胸闷不适。
中医释名
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心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心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心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
中医病机
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心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心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心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其证属虚,病位主要在心。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
中医治疗
治则:补益心气。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l 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若气虚及阳,症见形寒肢冷者加附片6克、荜澄茄6克以温阳;若气虚致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绀者在养心汤的基础上加檀香6克、桂枝10克、丹参10克以活血通络;若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以健脾利湿;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桂元肉15克、制首乌12克以养血安神;若兼咳嗽少气,喘促面浮加沉香6克、蛤蚧10克、核桃仁15克焙干共研末,每次5克以固肾平喘:若兼见胆虚,症见心悸不寐.寐中恶梦纷纭,易惊恐,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15克,以补气益胆安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