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节日习俗有:蒸制食品、搬运填仓、地画仓囤、打扫院落等。在北京地区,这天的早饭,要吃当时最好的,吃小米干饭杂面条,比喻饮食丰富腹中饱食填满粮,有“填仓”之意。
扩展资料:
填仓节,为每年正月二十五,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在北京,正月二十三是“小填仓”,“大填仓”是在正月二十五日。此俗曾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方地区盛行。关于填仓有说法是这一天要吃饱吃足,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会很顺心。实际是以酒食饱腹为填仓。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引明朝陆启宏《北京岁华记》说:“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谓之填仓。”第二种说在这一天要籴米积薪,收贮煤炭,把这叫做“填仓”。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传说是仓王爷的生日,有着五谷丰登的寓意。
填仓节的风俗有:
到了那一天,人们会吃春饼、煎饼和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还会搬运填仓,地画仓囤,打扫院落,禁止外打猎,祭奠仓官。
填仓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
山西民间传说,远古时候,谷种都藏在天仓里,人类只能以狩猎为生。
有一个小伙子决心冒死盗取谷种,造福万民。
在公鸡和黄狗的帮助下,小伙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天仓。看守天仓的百谷仙子被小伙子的精诚所动,偷偷赠送几粒谷种。
小伙子将谷种带回人间种植,发现只是夏粮品种,于是带着公鸡与黄狗再闯天仓。此次,百谷仙子动了凡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冒着被天帝惩罚的危险,带着所有的谷种与小伙子一同来到人间,结为夫妻。
老百姓将他们尊为百谷爷爷与百谷娘娘。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谷爷爷就演变成为仓官爷爷,成为仓神而被民间长期祭祀。
节日名称:填仓节
节日别名:添仓节 天仓节 大填仓 小填仓等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 今岁为西历2006.02.22日
填仓节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家家都要打囤——用草木灰画出粮囤的样子,里头放入五谷杂粮或钱,再画上小梯子,把正月十五蒸的白面刺猬、老鼠放在囤外,期望五谷丰登,让刺猬、老鼠往囤里送粮或叼钱。填仓节寄托着老百姓美好的愿望。这个节俗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浩,猛兽扑食难民,巨鹰抓走小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被称为于人类始祖的女蜗氏焦虑不安,她采来五色石,日夜冶炼,熬过了七七四十九个日夜,于正月二十五这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成功。她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天的四方,并且杀死猛兽,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女蜗,百姓在填仓节这天就吃烙饼,并且把半熟的一张扔到房上,表示对她神力和劳动的祝贺。
另一个传说也挺有意思。很多年前,连年大旱,河底干裂,地里颗粒无收,可是朝廷照旧催税收租,恶霸老财乘机横行。老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饿殍遍地。有一个叫田仓的管皇家粮库的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面对百姓悲惨的生活,发了怜悯之心,他擅自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人们取得了救命的粮食,欢天喜地,口口声声感谢田仓。皇上派人来要拿他问罪,他放火烧了粮库,自己也投入火中。为了纪念田仓,就将正月二十五这天定为填仓节了。 两个填仓的传说不一,但都表达了人民对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又叫“天仓节”。它是象征“大囤满,小囤流,五谷丰登”的节日。 按习俗,这天家家户户吃小米干饭,喝杂面汤。民间有“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顺口溜。为什么吃小米干饭、喝杂面汤呢? 相传:古代有个皇帝叫“履癸”,贪得无厌,税重如山,每年征集许多粮食,建筑了一个大粮仓,派粮官日夜看守。“履癸”六年,老天爷一连三年滴雨未下,土地干旱,裂缝宽尺余,农家颗粒不收,民不聊生,饥殍遍野。粮官是个忠厚老实人,他不忍心上种粮的人一个个活活饿死,便把粮仓四门打开,任饥民随意装进口袋往家里扛。这样救了许多濒临残废线的黎民百姓。粮仓是皇家粮仓,他是吃皇粮的守仓人,开仓济贫救了百姓,可他怎么向皇帝交差呢?于是,放火烧仓,他也葬身于火海。为了纪念这位不知姓名的粮宫,并盼望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寄托人们的深情厚谊,把这天叫“填仓节”,填仓佳话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每逢“填仓节”这天,各家各户早早起床,筛些草木灰,放在簸箕里,一手端簸箕一手持木棍敲打,灰随簸箕撒出,在院子里画一个个灰圈,再画个十字为 形。之后每个格里撒数粒麦子、高梁、豆了、谷子等杂粮,用砖压住。十字的中心放些杂面条。一家人吃完早饭后,将压粮的砖拿去,让鸡啄粮,让狗舔食杂面条寓意是粮满仓,人们不愁吃愁穿,鸡狗也有食。用灰画图称“打仓”即修仓。杂面谐音五谷杂娘。天长日久,有的人把所画的仓装饰一番,如加个花边,画“吉祥如意”、“五谷丰收”、“连年有余”等,更有在所画的仓边画个梯子,以示粮仓高大。
仓神的原型是仓星,《晋书·天文志》云:天仓六星,在娄南,谷所藏也。后来仓神被人格化,也与历史人物附会,如韩信即被附会为仓神。
填仓节主要盛行于农村,对于城市来说,则以粮商等与粮食有关的行业过节为主。此日,粮仓祭祀仓神,大放鞭炮,企求吉祥与生意兴隆。老百姓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话储备。《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此外,全家人还要吃“犒劳”,诸如薄饼卷“盒子菜”之类,亦谓之“填仓”。并喝鱼汤,取年年有余之意。
农村的填仓节活动则要丰富,主要有填仓、打囤之俗。民间以簸萁盛锅底草木灰,以木棒敲打使其洒漏,在院内、屋内地上画出仓囤和梯子形,讲究的人家还要撒画出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里面摆放一些五谷杂粮、铜钱之类,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祈祷仓神保佑一年财粮丰饶,生活富裕美满。
填仓节,妇女忌做针线活,怕扎了仓官的眼睛,无神灵保护粮仓。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填仓节晚上,有些地方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得越多,兆头越好。 还有的地方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
填仓节源自农业生产,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主题按照传统风俗,家家皆可进行。也可以利用谷场等场地,全村男女老少在一起,搞集体的填仓、打囤。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找填仓虫,贴纸葫芦。立春时节,已经可以找到一些复苏的小虫了。让孩子打着灯笼找,是有益有趣的活动。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84520685
每年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风俗习惯:
蒸制食品: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到晚上点燃放置室内各处,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搬运填仓:在天仓之日,各县居民都要采用担煤、担土、担水等形式,寓意添仓,企盼丰年。
地画仓囤:老天仓之日,要在地上画一个粮食囤,放置五谷,用石头压住,象征粮盈食满。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打扫院落:天仓节这一天,要用笤帚打扫院落墙壁,扫除昆虫以防虫害,并烧纸焚香祭奠,以消灾除难,祈祷丰收和人财兴旺。
2007-03-13
我国古代,民间人们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在我国北方民间,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quot;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按照我国北方民间的传说,是这样来的: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因此,连年饥荒,饿殍遍地,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头无路,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时,给皇家看粮的仓宫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把皇家的粮食让人们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灾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无名氏仓宫,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据有关史籍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平明以细灰散布门庭内外诸处,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谓之填仓。
因此,旧时北方民间人家,每当填仓之日,清晨,只听家家户户"嗒!嗒!"一片响声。但见上年纪的人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柴草细灰,在门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圆圆的囤形相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以及上粮囤的梯子,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谷仓救仓官的深情厚意。这样,填仓佳话就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