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如何规避艺术品投资风险
展开全部
摘要: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产生于对器物本身真伪、品相的判断,以及对其价值、价值成长空间的判断之中,风险规避即要甄别器物,对其市场行情作出正确的预判。以投资为目的的器物鉴定,是在保真的前提下准确判断其在一定时期内的价值成长空间。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的结合,有效避免单一鉴定方式的弊端,能够对器物的历史时期、历史背景进行正确的甄别,并对其收藏现状、市场表现予以精准的判断,从而达到规避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双轨制 眼学鉴定 科技鉴定 艺术品投资 风险规避
一、投资风险的存在及其特征
以文物艺术品为标的的投资建立在文物艺术品的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并直接诉求于文物艺术品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价值成长空间。文物艺术品投资在形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它在一定时期内以购入和售出为手段,实现文物艺术品的潜在价值空间,从而达到资本增长的目的,而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是以对文物艺术品的所有权的占有为依据,它诉求于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本身,并且不以价值的实现为目的。
自八九十年代国内收藏市场兴起以来,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就面临了甄别与鉴定的问题。文物艺术品收藏的风险来自对器物本身的认识错误,即对器物的历史时期、背景资料、存世情况、市场行情的认识出现偏差,或将仿制的器物误判为真品,从而导致高价购入的状况发生,并且在收藏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仿制现象也颇普遍,一些仿品几可乱真,收藏市场上也存在人为的炒作,以及对市场的误导,这就人为的增加了甄别的难度,使收藏风险大为增加。
文物艺术品投资是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出现的现象,它是资本运作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体现。文物艺术品投资的先决条件是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它在形式上表现为藏品的转让。为实现投资的目的,投资者需要以低价购入,并以高价售出。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依据是文物艺术品的社会稀缺程度与藏家的收藏欲望的迫切程度的对比关系,它涉及器物本身,以及器物的市场表现。文物艺术品属于历史存留,它的供给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动,在收藏界对器物的认识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器物的市场价值不会产生大的波动,而只遵循收藏市场的一般价值规律。这种情况下,文物艺术品是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它的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并且存在下跌的风险。具有投资价值的文物艺术品,必然存在一个潜在的价值空间,这个价值空间来自收藏市场上的认识偏差,即收藏市场低估了器物的珍贵程度。
因此,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对器物本身甄别的正确与否上,更存在于对其价值成长空间的把握程度上。投资者要在保真的基础上对器物的价值成长空间作出判断,预见到一定时期内收藏市场会对该器物的价值重新估量,或者具有引导市场对该器物的价值进行重新估量的能力。当收藏市场对该器物的价值有了新的判断之后,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成长空间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并且这个可能还要以器物转让的实际发生为标志。
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更多的表现在高价售出的实现上,即投资者不能按照预期的时间和价格成功售出以投资为目的购入的文物艺术品。文物艺术品投资不同于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它是资本运作在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体现,它追求的是一定时间内的资金回报率,而不是对文物艺术品及其价值的实际占有。因此,只有当以投资为目的购入的文物艺术品按照预期的时间与价格成功售出,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才算完全规避。
二、风险规避的应有条件
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器物本身的甄别,一是对器物价值成长空间的把握,一是器物预期售出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中进行风险规避,一是要对作为投资标的的器物进行正确的甄别,一是要对器物的市场表现情况进行准确的预判,一是对该器物在预期的时间段内市场上收藏欲望和收藏群体有清晰的把握,能够及时实现藏品到资本的转换。
三、“双轨制”文物艺术品鉴定方法的具体实施
“双轨制”文物艺术品鉴定方法是传统的眼学鉴定与现代的科技鉴定的结合,这个结合既是技术文明的进步在文物艺术品领域内的反映,又是文物艺术品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正常的学术发展规律,当一个稳定的学术体系内部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新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就会在弥补这个缺陷的基础上产生。“双轨制”正是在文物艺术品的行业经营有传统的收藏向投资转向的条件下提出的,它所要解决的是文物艺术品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传统的眼学鉴定是基于标型的鉴定方法,它以古墓藏出土的同类器物或传世的可信器物为标准器,并与可信的文献互相印证,以材质、颜色、造型、纹饰、款识等为依据,通过与标准器的对比大致确定器物的时代和背景。标型学的前提在于标准器的认定,以及鉴定者对标准器具有的识别信息的理解程度,这是以个人经验或行业共识为依据的,这个经验包括鉴真的经验和辨伪的经验,其中辨伪的经验主要是指对仿制器物、相似器物的识别。考古痕迹学也属于眼学鉴定的范围,它是通过事件发生后的内在或外在的痕迹,推论出导致这些痕迹发生的原因或过程,以此为依据对器物的背景情况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在解决器物的真伪、是非之外,眼学鉴定还要辨别器物的存世情况和收藏情况,对该器物的收藏行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为具体的器物估出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即眼学鉴定既要解决器物“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为收藏、投资提供依据。藏家把器物拿来做鉴定,通常包含了对器物本身的真伪的要求和器物的市场行情的要求。
眼学鉴定的专家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即文博系统专家、考古系统专家、文物经营专家,以及收藏经验丰富的藏家、造假和仿制的高手。不同类型的专家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背景,对器物的鉴别也有着不同的思路,把他们的鉴定思路、鉴别依据、甄别结果综合考量和互相印证,能够得到一个可以信赖的鉴定结果,这个鉴定结果是能够被目前的收藏界信服的。但是因为眼学鉴定中人为因素的大量存在,以及鉴定资质的认定缺少依据,藏家也没有可行的方法对鉴定结果进行确认。
对这个已有的文物艺术品鉴定的学术体系体系的补救,首先要解决证真和证伪的问题。眼学鉴定是建立在一定学术背景下的论证和推断,鉴定结果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测,该器物应该是某器物”,这些观点是不能证真或证伪的。新的方法的提出,应该在传统的眼学鉴定的经验主义的基础上给出事实的论证,而科技鉴定的可信数据,是对器物身份问题的有力证明。
科技鉴定是以科技检测为手段的鉴定方法,从类型上分为年代检测和成分检测、结构检测。年代检测利用一定的物理原理或化学原理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对比,主要方法有碳十四、热释光、加速器质谱仪、电子自旋共振、热剩磁等,它建立在器物的测量数据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即检测之前没有外在因素致使使器物的待检指标发生改变。成分分析法有两种类型,一是微量取样,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成分分析,一是用各种粒子(电子、中子、质子等)激发受测样本,使其发出X射线能谱,从谱线分析各元素的含量。结构分析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即对不同成分的组合方式的分析,以及对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的分析。成分分析、结构分析仍然建立在“标型”的理论基础上,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是对器物的物质构成进行的分析,这个分析的结果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必须要和标准器的物质构成分析的数据库结合起来,从而判断检测器物在物质构成上与标准器的一致。
科技鉴定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也先天的带有一些弊端,这是由具体鉴定方法的各自原理和实施方法决定的。科技鉴定建立器物的物质构成的物理属性或化学属性的基础上,它的测量仅仅是对该器物的物质构成的物理属性或化学属性,并且这个测量结果存在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对科技鉴定的补救,是将科技检测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综合的纳入眼学鉴定的论证中去,而不仅仅以测量得到的数据与标准器的数据一致作为判定依据。眼学鉴定的经验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鉴定者能够根据对器物的了解,调整科技鉴定的误差。
双轨制的实施,是将传统的眼学鉴定与新兴的科技鉴定融为一体,对器物的身份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断。断定一件器物为真,原则上要求任何一种鉴定方式得到的结果都不存在可疑之处,即目前的条件下对该器物为真不存在存疑之处。而断定一件器物非真,只需要找到一处存疑的地方,即对该器物为真存在反对的理由。这种双轨的鉴定方式,是在现有的学术背景下应该持有的一个严谨态度。双轨制判定为真的,现有的鉴定方式都支持器物为真,已经排除了存疑,目前的学术界和收藏界提不出反对其为真的依据。这种情况下,器物的价值本身是可以确定的,它的价值成长空间也可以因此确定。双轨制判定为非真的,是因为鉴定得到的结果存在可疑之处,这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它并不排除器物为真的可行性,但从投资角度来说,它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最有效的规避。
双轨制的实施,是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就方法上而言的,而不是就专家而言的。它是各个鉴定方法的结合,即利用现有的鉴定方法,对器物分别鉴定,再进行互相印证,尽可能的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得到一个论证过的综合意见。这样的一个鉴定结果,是文物艺术品投资中能够成功规避风险的基础和保证。
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中对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成长空间的判定和对预期市场行情的判定,是通过眼学鉴定实现的。双轨制是鉴定方法上的双轨,其中眼学的部分既包括了标型学、痕迹学的鉴定,还包括市场行情的判断。文博系统专家、考古系统专家、文物经营专家、科技鉴定专家,以及收藏经验丰富的藏家、造假和仿制的高手等都属于双轨制的鉴定系统,针对具体的文物艺术品进行投资时,双轨制会将他们各自的意见汇集起来进行综合的论证。这个论证的结果包含了对器物真伪、是非的说明,以及对其市场行情、价值成长的判断,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为依据进行文物艺术品的投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风险规避的合理方式。
关键词:双轨制 眼学鉴定 科技鉴定 艺术品投资 风险规避
一、投资风险的存在及其特征
以文物艺术品为标的的投资建立在文物艺术品的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并直接诉求于文物艺术品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价值成长空间。文物艺术品投资在形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它在一定时期内以购入和售出为手段,实现文物艺术品的潜在价值空间,从而达到资本增长的目的,而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是以对文物艺术品的所有权的占有为依据,它诉求于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本身,并且不以价值的实现为目的。
自八九十年代国内收藏市场兴起以来,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就面临了甄别与鉴定的问题。文物艺术品收藏的风险来自对器物本身的认识错误,即对器物的历史时期、背景资料、存世情况、市场行情的认识出现偏差,或将仿制的器物误判为真品,从而导致高价购入的状况发生,并且在收藏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仿制现象也颇普遍,一些仿品几可乱真,收藏市场上也存在人为的炒作,以及对市场的误导,这就人为的增加了甄别的难度,使收藏风险大为增加。
文物艺术品投资是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出现的现象,它是资本运作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体现。文物艺术品投资的先决条件是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它在形式上表现为藏品的转让。为实现投资的目的,投资者需要以低价购入,并以高价售出。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依据是文物艺术品的社会稀缺程度与藏家的收藏欲望的迫切程度的对比关系,它涉及器物本身,以及器物的市场表现。文物艺术品属于历史存留,它的供给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动,在收藏界对器物的认识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器物的市场价值不会产生大的波动,而只遵循收藏市场的一般价值规律。这种情况下,文物艺术品是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它的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并且存在下跌的风险。具有投资价值的文物艺术品,必然存在一个潜在的价值空间,这个价值空间来自收藏市场上的认识偏差,即收藏市场低估了器物的珍贵程度。
因此,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对器物本身甄别的正确与否上,更存在于对其价值成长空间的把握程度上。投资者要在保真的基础上对器物的价值成长空间作出判断,预见到一定时期内收藏市场会对该器物的价值重新估量,或者具有引导市场对该器物的价值进行重新估量的能力。当收藏市场对该器物的价值有了新的判断之后,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成长空间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并且这个可能还要以器物转让的实际发生为标志。
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更多的表现在高价售出的实现上,即投资者不能按照预期的时间和价格成功售出以投资为目的购入的文物艺术品。文物艺术品投资不同于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它是资本运作在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体现,它追求的是一定时间内的资金回报率,而不是对文物艺术品及其价值的实际占有。因此,只有当以投资为目的购入的文物艺术品按照预期的时间与价格成功售出,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才算完全规避。
二、风险规避的应有条件
文物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器物本身的甄别,一是对器物价值成长空间的把握,一是器物预期售出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中进行风险规避,一是要对作为投资标的的器物进行正确的甄别,一是要对器物的市场表现情况进行准确的预判,一是对该器物在预期的时间段内市场上收藏欲望和收藏群体有清晰的把握,能够及时实现藏品到资本的转换。
三、“双轨制”文物艺术品鉴定方法的具体实施
“双轨制”文物艺术品鉴定方法是传统的眼学鉴定与现代的科技鉴定的结合,这个结合既是技术文明的进步在文物艺术品领域内的反映,又是文物艺术品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正常的学术发展规律,当一个稳定的学术体系内部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新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就会在弥补这个缺陷的基础上产生。“双轨制”正是在文物艺术品的行业经营有传统的收藏向投资转向的条件下提出的,它所要解决的是文物艺术品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传统的眼学鉴定是基于标型的鉴定方法,它以古墓藏出土的同类器物或传世的可信器物为标准器,并与可信的文献互相印证,以材质、颜色、造型、纹饰、款识等为依据,通过与标准器的对比大致确定器物的时代和背景。标型学的前提在于标准器的认定,以及鉴定者对标准器具有的识别信息的理解程度,这是以个人经验或行业共识为依据的,这个经验包括鉴真的经验和辨伪的经验,其中辨伪的经验主要是指对仿制器物、相似器物的识别。考古痕迹学也属于眼学鉴定的范围,它是通过事件发生后的内在或外在的痕迹,推论出导致这些痕迹发生的原因或过程,以此为依据对器物的背景情况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在解决器物的真伪、是非之外,眼学鉴定还要辨别器物的存世情况和收藏情况,对该器物的收藏行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为具体的器物估出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即眼学鉴定既要解决器物“是什么”的问题,又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为收藏、投资提供依据。藏家把器物拿来做鉴定,通常包含了对器物本身的真伪的要求和器物的市场行情的要求。
眼学鉴定的专家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即文博系统专家、考古系统专家、文物经营专家,以及收藏经验丰富的藏家、造假和仿制的高手。不同类型的专家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背景,对器物的鉴别也有着不同的思路,把他们的鉴定思路、鉴别依据、甄别结果综合考量和互相印证,能够得到一个可以信赖的鉴定结果,这个鉴定结果是能够被目前的收藏界信服的。但是因为眼学鉴定中人为因素的大量存在,以及鉴定资质的认定缺少依据,藏家也没有可行的方法对鉴定结果进行确认。
对这个已有的文物艺术品鉴定的学术体系体系的补救,首先要解决证真和证伪的问题。眼学鉴定是建立在一定学术背景下的论证和推断,鉴定结果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测,该器物应该是某器物”,这些观点是不能证真或证伪的。新的方法的提出,应该在传统的眼学鉴定的经验主义的基础上给出事实的论证,而科技鉴定的可信数据,是对器物身份问题的有力证明。
科技鉴定是以科技检测为手段的鉴定方法,从类型上分为年代检测和成分检测、结构检测。年代检测利用一定的物理原理或化学原理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对比,主要方法有碳十四、热释光、加速器质谱仪、电子自旋共振、热剩磁等,它建立在器物的测量数据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即检测之前没有外在因素致使使器物的待检指标发生改变。成分分析法有两种类型,一是微量取样,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成分分析,一是用各种粒子(电子、中子、质子等)激发受测样本,使其发出X射线能谱,从谱线分析各元素的含量。结构分析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即对不同成分的组合方式的分析,以及对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的分析。成分分析、结构分析仍然建立在“标型”的理论基础上,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是对器物的物质构成进行的分析,这个分析的结果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必须要和标准器的物质构成分析的数据库结合起来,从而判断检测器物在物质构成上与标准器的一致。
科技鉴定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也先天的带有一些弊端,这是由具体鉴定方法的各自原理和实施方法决定的。科技鉴定建立器物的物质构成的物理属性或化学属性的基础上,它的测量仅仅是对该器物的物质构成的物理属性或化学属性,并且这个测量结果存在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对科技鉴定的补救,是将科技检测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综合的纳入眼学鉴定的论证中去,而不仅仅以测量得到的数据与标准器的数据一致作为判定依据。眼学鉴定的经验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鉴定者能够根据对器物的了解,调整科技鉴定的误差。
双轨制的实施,是将传统的眼学鉴定与新兴的科技鉴定融为一体,对器物的身份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断。断定一件器物为真,原则上要求任何一种鉴定方式得到的结果都不存在可疑之处,即目前的条件下对该器物为真不存在存疑之处。而断定一件器物非真,只需要找到一处存疑的地方,即对该器物为真存在反对的理由。这种双轨的鉴定方式,是在现有的学术背景下应该持有的一个严谨态度。双轨制判定为真的,现有的鉴定方式都支持器物为真,已经排除了存疑,目前的学术界和收藏界提不出反对其为真的依据。这种情况下,器物的价值本身是可以确定的,它的价值成长空间也可以因此确定。双轨制判定为非真的,是因为鉴定得到的结果存在可疑之处,这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它并不排除器物为真的可行性,但从投资角度来说,它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最有效的规避。
双轨制的实施,是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就方法上而言的,而不是就专家而言的。它是各个鉴定方法的结合,即利用现有的鉴定方法,对器物分别鉴定,再进行互相印证,尽可能的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得到一个论证过的综合意见。这样的一个鉴定结果,是文物艺术品投资中能够成功规避风险的基础和保证。
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中对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成长空间的判定和对预期市场行情的判定,是通过眼学鉴定实现的。双轨制是鉴定方法上的双轨,其中眼学的部分既包括了标型学、痕迹学的鉴定,还包括市场行情的判断。文博系统专家、考古系统专家、文物经营专家、科技鉴定专家,以及收藏经验丰富的藏家、造假和仿制的高手等都属于双轨制的鉴定系统,针对具体的文物艺术品进行投资时,双轨制会将他们各自的意见汇集起来进行综合的论证。这个论证的结果包含了对器物真伪、是非的说明,以及对其市场行情、价值成长的判断,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为依据进行文物艺术品的投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风险规避的合理方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