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与北大的区别 30
1.区别之一:学术优势。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学校,虽然说分数线不一样,但是在每一位考生心中,清华和北大都是最理想的学校,但是这两所学校也是有区别的。最明显的就是两所学校的侧重方向不一样,在大多数人看来,清华大学的理工科更优秀,北京大学的文科更优秀。但是这样的认知并不全面,自从清华大学的理科全面并入北大,北大的理科也是非常优秀的,而清华则是工科专业和体育专业非常优秀,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清华的理科也也有很大的进步。
2.区别之二:学生有区别因为受学校理念的影响,两所学校的学生也是有所差别,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思维都是有很大的不同,北大的学生想法天马行空,有的时候也会展开很大的脑洞,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却更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给人非常严谨的态度。不过这都是网传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
3.区别之三:北大校风更文艺。不知道大家,经不经常去两个学校的官网去查看,大家就会发现北大的学生会更加的活跃,经常会举行一些文艺活动,在学业能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北大的学生的业余生活,那是能多丰富有多丰富,但是清华的学生就会相对稳定,这也是由于两者学校的思想文化不同造成的。
4.区别之四:管理风格不一样。根据小道消息,都说清华大学的老师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当学生有什么需要的时候,老师也能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但是北大的老师却不一样,他们就像一些得道高人一样,一年四季也见不到踪影,很多学生在大学4年里,几乎都没有见过辅导员几面。
一位北大学生这样评价两个学校的差别:“学科上的区别直接造成了北大与清华迥异的风格。北大追求自由,清华讲求法度;北大营造浪漫,而清华尊崇现实;北大欣赏叛逆,而清华遵守规矩;北大像一个潇洒而不羁的诗人,而清华则像一个儒雅而严谨的学者。”事实上,这位文科专业的北大学生的分析不够严谨。他说的两校在学科上的区别,是指什么学科呢?显然是北大的文科和清华的工科,而不是北大的理科和清华的工科。北大理科强,清华工科强,在自然科学学科方面,两校评分秋色,各有所长。自然科学需要的不是浪漫,而是严谨。所以从道理上讲,北大的理科人应该和清华人义气相投,和北大文科人有所区别才对。我对北大的了解十分有限,事实究竟如何,没有发言权,只能做逻辑上的推导——北大的人文学科的强势,造就了北大人的浪漫情怀和叛逆精神,而严谨低调的北大理科人,反而湮没无闻,把出风头的事情都让给了北大文科人。
至于清华,其强大的工科优势塑造了清华人的严谨、务实,即使枯木逢春的文科和社会科学也受到了这种气氛的影响。这对于清华文科也许是不幸的,但是对于清华逐渐崛起的社会科学学科,如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则肯定是一种大大的幸运!长期以来,中国人把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混在一起,用人文关怀探求社会规律,结果使中国的社会科学长期处于蒙昧状态,连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分野都搞不清楚了。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需要的是严谨求实的精神,而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需要的学者,而不是诗人。至于自由精神,则根本与学科无关。自然科学不是使人远离自由,而是更加接近自由。况且,真正的自由,需要的是严谨的法律体系,而不是变化不定的冲动和激情。清华不但继续要在中国工科发展的大船上掌舵,也要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船上把握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前途,系于清华,而不是北大。
感觉清华的学生一生都在追求某些东西,北大的学生一生都在寻找某些东西。我是湖南工大的在校生这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直接点的讲就是
北大自由散漫开放多元不太听话
清华务实肯干又红又专好好学生
北大2021年入学的叫21级
清华2021年入学的叫21字班(于是他们分不清07级和17级)
清华的校园面积几乎是北大的三倍(有小伙伴提出异议,这个是我读大学时(八、九年前)看百度地图约莫估算出的结果,非常不准确,比较的只是北大传统意义上的面积(燕园),不包括校外的学院,研究所和宿舍面积)
大众常见误解:
北大文科好,清华理工科好。
事实:
北大文理科好,清华工科好,理科总体不如北大,但也不差。
—————————
北大的讲座,台上的人是有可能被学生嘘的,像于丹肯定听过不止一次北大学生的嘘声。(当然大部分学生本来也不是冲着她去听的)大一时王家卫来北大演讲,他坐的车堵在三环上,迟到了40分钟。进来时前排几个学生高喊“道歉!道歉!”王家卫说“道什么歉?”学生喊“迟到!”讲座结束后王家卫接受采访时却夸了北大学生有大学生该有的心气。
在清华听过一两次讲座,台上老师一讲话,台下学生基本都是点头赞许,时不时传来掌声,非常和谐,感觉都是特别乖的好学生,跟北大的“刺头”形成鲜明对比。
说到北大学生爱迟到,我新生入学报到当晚班里组织去西门烤翅聚餐,约的六点半小西门见。我提前跟他们说好有些事要快八点才能到。结果等我快八点匆匆赶来的时候,人还没来齐,一群人站在小西门旁一边等人一边聊天,根本不着急,十分惬意。从入学那一天就已经奠定了这个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