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 读后感

 我来答
多余的解释Lov3
2014-02-03 · TA获得超过2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欣赏。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所有知识的源泉,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

《少年维特的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认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维特他很矛盾,于是便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时,绿帝很开心,可维特依然放不下这段感情,最后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历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过,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后他居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维特太伟大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痛苦。

其实,作为一个人,一个高级动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认的心是热的,都是有感觉的。遇到困难的人应该伸手解救他们,不能鄙视他们,抬高自己。就像维特一样舍己为人,可维特也不应该想不开,因为世界是奇妙的,在这个地方失去的,也许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请那些在绝望与痛苦的人们打开心结,不要想不开,应该感受大自然的奥妙,跟别人交朋友。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叙一个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过,即使我遇到困难,我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岭,我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书中,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唉,这人啊真是一种惯会自怨自责的怪物!而我,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人很容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人生就会轻松许多。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代谁。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去的积累。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容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容易挥发。

为什么快乐容易过去而痛苦会伴随人很长的时间呢?这就要看人为什么会快乐,人为什么会痛苦。人得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会快乐。找到满意的对象、得到钱物、得到职位、吃到美味、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都会使人快乐。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乐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们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者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会痛苦。失去钱物、与人争吵、受人误解、考试失败、身体不适等都会使人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痛苦是与失去和得不到紧密相连的。人们得到之后就会习惯于东西和财物带来的便利,会很快地变得麻木。从心理上来讲,人们会将获得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会给人原来习惯的生活带来不便。当你拥有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我们有很多东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选择,因此你不会痛苦。当想使用某样东西而你没有它时,你就会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过去,咀嚼失去的爱,回忆当日的辉煌,悔恨过去的错误,另一些人则憧憬未来的美好或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人来讲,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现在,也就是歌德所说的眼前。人永远只能和现在一起流失。过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变化无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数,歌德的建议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

我同情维特,但并不赞扬维特,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他痛不欲生,原来一切让他热爱激动,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赐给他激情和快乐,当他下决心离开绿蒂后,他到社会上供职,聪明才智却得不到施展,社会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个个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诈,尔虞我诈,一心追逐地位,维特很伤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当受到绿蒂的拒绝后,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维特的烦恼不只是维特自己的烦恼,也不只是如评论家所说是十八世纪德国的现状,维特的烦恼是人性的体现,人不论贫富,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哪个时代,人的烦恼都是一样的,放眼看去,社会上龌龊重生,道德沦丧,人之恶又何时随着社会的推进,年轮的增长而改进,每一个年青人,纯洁善良的心在成长过程中必遭伤害,有的人受到伤害后流于庸俗,有的人宁折不弯,有的人避世独立等等,回顾一下自己的青年时代,自己都会哑然失笑,年青时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对事情是多么较真,对的绝不允许说错,眼里揉不下沙子,因为这受过多少委屈,吃过多少苦头,留下过多少眼泪?现在我崇尚陶渊明,我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些丑恶厌烦的事,我就抛开去,不给他们发挥的市场,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蕴,处处有我寄托情思之处,何必纠缠于丑恶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维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样把烦恼倾泻于写作,歌德就是重生后的维特了!

本书从多处反映出作者对贵族阶级和庸俗的市民的厌恶,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也是启蒙运动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但这些放在如此强烈的爱情边上,就像明月旁边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是只有青年才有的爱情,无所顾忌的爱情。如果说夏绿蒂一开始还带着一丝理智,妄图拒绝维特的攻击的话,那么最后当她听到维特疯狂的倾诉时,她简直对来势汹涌的爱情毫无招架之力,她彻底陷落了。从另一意义上来说,维特的死也是一种无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即使没有礼教等这么许多方面的阻挠,这么猛烈的爱情,经过时间的冲洗,也难保周全。所以维特的死,也是一朵娇艳的玫瑰凋零,只有经过采制,香气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段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候定格成了永恒,这才有了这部书的不朽。这也是这部书吸引我之处。在这部书里,歌德用诗一样的语言谱写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爱情叹歌。书的体裁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书信体读来更有真实感,更利于感情的宣泄。故事时间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却非常大,这是作者独到之处。其中涵盖了主人公从倾慕到陷入热恋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历程。这本书带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小说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的影响;但从气势上来说,不免输于《悲惨世界》等宏篇巨制。精彩的语言描述,华丽的修辞运用,紧凑的故事情节很快弥补了不足之处,使整本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爱情长诗,让你为之心动,为之陶醉,虽然人世间还存在欺骗与罪恶,但歌德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纯净的爱的世界,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合上书,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作者创造了“维特”,引起了我的共鸣,这是表达年轻人心声的一部伟大作品,希望也有一个人能够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上帝是个歪脚杆
2014-02-03 · TA获得超过3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3万
展开全部
与歌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以他自身的一次“荒谬”的爱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歌德曾在一个小城镇里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名法官的女儿——名叫夏绿蒂·布夫的女子,并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但她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对于这份无法拥在怀里的爱,他感到异常痛苦,曾几度想自杀以求解脱,最后他只好不辞而别,离开了那个让他痛苦不已的小城镇;后来又得知自己的一个朋友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自杀的消息,相同的情感和遭遇让他深有感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在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式的情感细腻的悲剧小说。
  故事很平淡、简单,年轻的维特因为要替母亲和姑妈交涉遗产的分配问题而来到了一个小城镇,并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心情愉悦而宁静,后来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司法官S的女儿绿蒂,并被她的美貌与优雅的谈吐举止所深深吸引,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尽管她早已跟阿尔伯特定婚,后来他和阿尔伯特成了朋友,此时维特已陷入了尴尬痛苦的境地,于是他毅然离开,以求在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是污浊的社会环境与鄙陋的人情世态让他倍受压抑与苦闷,同时对绿蒂的思念也越发深切,于是他又回到了绿蒂所在的那个小城镇,此时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婚,他热烈的情感无处寄托,痛苦并慢慢衍生了绝望,他决定以死殉情,于是他用向阿尔伯特的手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
  据说当时这部小说出版后,有许多和维特迹遇相仿的人因看了这部书而自杀,因此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小说用日记与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充分而鲜明的让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摆上了纸面,我们读着读着,会感觉到自己就是维特的倾诉对象威廉,仿佛维特就坐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一诉忠肠,我们的心境会随着他的讲述而起伏,当然现在的我们读完这本小说后,也许会因维特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产生的绝望感到不解,我们生活中那些爱来爱去爱个没完没了的歌曲和电影太过于泛滥了。
  维特的绝望与痛苦,一方面来源于与社会传统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却是维特个人的性格使然。维特是狂飚突进运动时代的一个形象,体现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张扬自我,却又处在一个到处是传统束缚与精神桎梏的社会,这促矛盾冲突让他感到痛苦与绝望,却又无力对产生这种痛苦的社会做出过于实质性的反抗,他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同时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绿蒂对他来说,她就是自然、质朴和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居,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但这份情感在面对她与阿尔伯特时却找不到方向。他的自杀是一种精神反抗,宣告了他同这个社会的决裂,控诉了这样一个社会对他这样的青年人的压抑与窒息。
  维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杀是一个悲剧,即使他活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他也依旧会是这样一个悲剧,这是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背离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着这个现实世界的一切并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这注定了他的悲剧性;他对绿蒂的情感,也过多的倾向于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后绿蒂跟他在一起,也许(或者可以说是一定)也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这一点,绿蒂一直到最后在他心中依旧是美好的);他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死后也不能以基督徒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着的时候是孤独的,死后也依旧孤独。
  最后还是那句话,维特他是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弱者,精神上的强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吾让她反感
2014-02-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万
展开全部
维特通过书信与友人告知他的所经历的一切。最终,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结婚了),自杀了! 年轻人的想法和思维总是变化无常,书中多次暗提死去会是维特的结局。很多人读完会有些代入感,有点不羁,有点感伤,又有点对美好的向往。让人们对青少年更多了几分认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