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正一下电路:D2下移,D1、D2为Q3、Q6提供基准电压(1.4V)。更正电路如下图。
为了便于分析,将相关电阻值(常规)及静态电流值标于其中。
(图中的功率输出管Q9、Q10的放大倍数是按30计算的,所标数值均为近似值。)
1、恒流电路:
D1、D2为Q3、Q6提供基准电压(1.4V)。
Q3、R3、D1、D2组成恒流电路,为差动放大的Q1、Q2提供射极(静态)电流(1.4mA)。
Q6、R10、D1、D2组成恒流电路,为Q4提供恒流负载(4.7mA)。
2、输入电路:
Q1、Q2组成差动放大电路,信号由Q1基极输入,Q1射极输出;Q2基极反馈输入。
3、推动放大电路:
Q4、Q5、Q6组成推动放大电路。
由前级输出到Q4基极,Q6组成恒流负载,Q5组成箝位电路。
Q5组成的箝位电路保证Q5的UEC保持在一定的电压,目的是为输出级提供稳定的静态电流。
4、输出级电路:
由Q7、Q8、Q9、Q10组成射极输出电路。
这里与常规不同的是输出管Q9、Q10是同类型的NPN功率管,而非互补功率管,因此接法与常规有所不同。但总的结果也是相同的:Q7、Q9组成NPN型复合管;Q8、Q10组成PNP型复合管。
高手啊。十分感谢。本来按理说我应该采纳了,但是还是实在忍不住要多问几个问题
你是如何直接从网上把图改了的呢?还是导入PROTEL后改的,如果是导入的能教下方法吗?
R2为Q4提供偏置,把对Q1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变换的电压,不影响Q1电流对吗?
R6为何取值10K
前面的看懂了,但是从Q4Q6集电极开始后面的没看懂,能标下电压解释下吗?若是嫌麻烦的话可以标上不解释也没事。
耽误你时间了,再次感谢。
1、改图是用图片处理软件,最简单的是用网页截图、涂鸦等工具,也可以用其它的图片编辑工具。在网页上下载下来的是图片文件,图片文件是无法导入PROTEL的。
2、R2为Q4提供偏置,Q4的基极会分流的,对Q1的电流会产生影响的,应该说R2中的电流要小于IC1,但由于Q4的放大倍数一般很大(9012的β一般大于100),IB4要比IC1小得多,在做算时可以忽略。在整个电路的负反馈的作用下会自动达到平衡的。
3、R6的取值范围很大,提供D1、D2及Q3、Q6的偏置电流,Q3、Q6的偏置电流很小(几十微安),D1、D2(1N4148)一般几毫安,R6为10K,D1、D2的偏流为3~4mA。
4、Q4、Q6的静态电流约为4.7mA(Ud/R10)。Q5组成的箝位电路保证Q5的UEC保持在一定的电压:R8上的电压是Ube,R7上的电压约是2Ube多一点,Q5的Uce稍大于3Ube,它提供Q7、Q9、Q8的Ube及R13上的电压,Q5的Uce比3Ube大于部分为R13上的压降。
调节R11,可调节Q7、Q8的静态电流,R11上的压降等于Q5的Uce减去Q7、Q8的Ube(或Q9的Ube和R13的压降),它比Ube大一点,大多少由Q5的Uce决定。
这里Q5的Uce≈[(R7+R8)/R8]Ube=3.2Ube=2.18V(Ube=0.68V),R11上电压:2.18-2*0.68=0.82V,R11取10Ω,电流约为8.2mA。
R13上的电压等于R11上的电压减去Q9的Ube,约为0.14V,所以末级电流约为63mA。
调节R7可调节输出级的静态电流。
图中所标的均为近似值。
图中的Q8的发射极与输出点应该连接,这样对静态及动态工作状态更稳定些。该点连接后很容易可以看出:Q7、Q9组成NPN型复合管;Q8、Q10组成PNP型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