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个什么海麻烦告诉我
展开全部
? 这是早年胡风先生写下的一个题目,上海太深了,每个人都不能自拨,关于上海,远远不止哈根达斯冰激凌与灯红酒绿的“新天地”,它每天都在制造一切,每天都在吞噬一切。 1976年地震的时间,徐根宝得到一个儿子,取名为“徐震”,隔壁住着戚务生,就给刚生下的儿子取名为“戚震”,那个时代的人,总有一种使命感,要把时代的烙印商标般印到周身上下。 倒退30年,无论是徐根宝还是戚务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现在他们已经长老年斑了,戚务生还可以喝半斤烧刀子搂着李章洙的肩大骂荣宁二府,徐根宝则只能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遭受重创的老大,在某一个傍晚乘摆渡避祸崇明岛。 上海是个海,当年的弄潮儿很快就是现在的弃儿。上海人精灵古怪,是绝佳的电影题材,从蝴蝶到上官云珠、到周璇一直到徐根宝,这些终生致力于印上时髦烙印的人,最后都被拖下深海。 把徐根宝刻划为悲剧英雄是一种媚俗,徐根宝不是周润发,也不是丁力,他不能披着风衣、拎着左轮穿行于枪林弹雨中,事实上他更像晚年的上官云珠,很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却不可避免地葬身于深海之中。 这不是一个英雄的悲剧,这是一个艺员的悲剧。 所以我认为上海滩不仅是十里洋场,而且是十里片场,徐根宝生活在自己构造的故事氛围中,而且永远应该是 A角,不是 B角。他的艺员情愫使他拥有一颗脆弱的心,他必须回到上海,回到上海目光的中心,最后,被目光钉死在十字架上。 前天的一个饭局上,阎世铎与朱和元对徐根宝大为赞叹,在“反思”与“三从一大”的背景下,徐根宝被认为是严厉与惰性斗争中的牺牲品。但事实不完全是这样,对于徐根宝的认识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切入,就像认识上官云珠,不能简单地从政治斗争与“人言可畏”去认识。 一个繁华如梦的大都市,一个灯火阑珊的销金窟,一个能从 N个“8”的车牌号与手机号上得到莫大满足的名利场,一个随时可以敲开上海某高层办公室得到面授机宜的上流社会之梦———根宝是个拿得起的人,但他永远放不下这些东西产生的诱惑。 这次他回来就是一个错误,一只飞蛾扑向魂牵梦萦的烛火,结果可想而知,紧跟时髦,最后让时髦所害。 从根宝离职时那几近楚楚可怜的目光中,我确定这不是一个英雄的死去,而是一个艺员的哀伤。 上官云珠临死时说:“我要紧跟革命潮流,我不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我还可以进步,可以站在革命的舞台上为人民演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