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展开全部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2013-11-26
展开全部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
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义灭亲,加强中央
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以及大搞特务统治。
〔关键词〕朱元璋;以猛治国;明律
近来电视、书刊论述朱元璋的东西不少,吴晗的《朱元璋
传》,张笑天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等,读者议论纷纷。但我认为
这些名人们对朱元璋的功劳讲得不深,对其过失讲得也比较
含蓄。本文试图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劳和过失讲深讲透,与
同行们共同研究。
一、朱元璋功绩评析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削平群雄、打败元朝、建立高度中央集
权的明朝帝国的开国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
胜利,而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业呢?这主要是:
(一)接受九字箴言,并付诸实施
朱元璋接受了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
箴言,在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统治的事业中,从战略高度予以
实践,这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拿
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就是要兵马
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要在力量不足时不要称王,以免群雄联合
攻击,以免枪打出头鸟。朱元璋从抓军训而强兵,抓屯田而积
粮;占领南京后,加固城墙,并尊小明王为君,很长一段时间屈
居称臣,这些英明的战略观点,是朱元璋以弱胜强逐渐强大夺
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二)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
朱元璋出身低贱,当过和尚,讨过饭,因而在他的思想中
有一股强大的主流,就是体恤民情。
他登基后首先一条就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虽然以
猛治国,却是实实在在施行仁政。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朱元璋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即位当年即下令,凡是老百姓提出
的关于水利的建设,地方官吏必须奏报。后来他还专门指示工
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止旱涝的,都要依
照地形加以修治。到洪武十八年,全国开塘堰40,987处,疏通
河流4,162处,修建坡堤渠岸5,000多处。这些都为发展农业
生产,老百姓吃饱穿暖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还奖励屯田,解放生产力。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屯
田面积达874,746项,比洪武六年增加一倍以上。洪武二十六
年收入比洪武六年增加了三倍,人口增加了700多万。
(三)众缆人才、励精图治
当他错杀江南才女、美女苏坦妹后,引起了浙西四贤不
满,他当即立了罪己碑,吸引浙西四贤之首的刘伯温等先后投
其帐下。在他周围文有刘伯温、李善长,前者多谋善谏,堪称朱
元璋的魏徵、赵普:后者修明律,掌管朝中大事,堪称朱元璋的
萧何。武有徐达、常迂春能征善战,在削平陈友谅、张士诚、元
朝势力中立了大功。
(四)修明律以猛治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
他的女婿欧阳伦因贩运私茶遭朱元璋赐死。侄子朱文正因
霸占土地受到杀头处分(资治通鉴记载为免去官职发往桐城安
置不久死去)。朱文正是马皇后哺养长大,马皇后亲自求情都遭
到拒绝。朱元璋以身作则大义灭亲是历代皇帝之楷模。另外朱
元璋大力惩治腐败,有名的郭植案牵涉多人均弃尸街头。
(五)加强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废中书罢丞相实行特务统
治,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废除地方中书省,设立布政使门,按
照皇上意愿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设有13个布政门,同时
地方上还设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和管理司法的刑按察使,三
机构独立并互相牵制。罢丞相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
汉武帝时经常更换丞相,明朝开始李善长、徐达为相,李处事
谨慎,徐达在外打仗矛盾不尖锐。胡维庸为相后大权独揽,结党营私,矛盾加深。皇帝直接抓六部对巩固中央集权有好处。
特务统治虽然弄得人心惶惶,但朱元璋得到了不少情报,
对巩固皇权有好处。
(六)辛勤一生
朱元璋为了管好他亲自创立的大明王朝,他不相信大臣,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章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
期,也很少有娱乐调剂。甚至缩小并限制相权,直至取消宰相,
政权成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办公室贴满了纸条,这些纸条是他随时想起国家
大事或一句名言怕忘记而记录下来的。一个皇帝能这样自律,
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真是难能可贵。他是一个事必躬亲、举
轻若重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发挥大家力量(特别是登
基以后)的“日勤不怠”的君主。
二、朱元璋的不足和过失
(一)自卑
朱元璋出身低下,在他的思想中除了恤民的主流外还有
一股支流就是自卑感,他不愿意让人讲他当过和尚,如悟因为
当着群臣讲了此事被他关进了大牢,经云奇与皇帝讲情才答
应如悟出牢,但还是让朱元璋割了舌头,永远不能说话。
(二)好色
自古皇帝好色不足为奇,但不择手段而集美则有失道德
品质。
如打败陈友谅后经胡维庸拉皮条,将陈友谅的皇后达兰
暗暗藏到后宫,答应达兰守孝三年而封为妃子,后达兰作了朱
元璋的真妃。达兰肚子里怀的陈友谅的种而生的朱梓成为她
为陈友谅复仇的工具,后事发被杀。
再如,为了得到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假说郭子兴临终时有
口头遗嘱“要郭惠嫁给朱元璋”,后说服了郭子兴老伴假传遗
嘱硬从兰玉手中夺了郭惠为妃,后因与兰玉私通逼其自杀。
另外朱元璋逼江南才女楚方玉当了宫中女宫,企图玷污
而未成,楚自杀身亡。
(三)杀害功臣
徐达被朱元璋列为第一功臣,已经回乡养老得了背疽,这
种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却在他病重时赐蒸鹅给他吃,徐达深
知皇帝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吃了蒸鹅,没有几天就离
开了人世。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称为先生的功臣,告老还乡后因
为一块坟地朱元璋就要处死他,后经郭艮莲的父亲讲情才得
救,后来还是被胡维庸用药毒死。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
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连位居“功臣第一”,年迈退休在
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齐被杀。
(四)晚年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是会识人的,但智者千虑也有
失误之处。朱元璋之用胡维庸就为其才能和小聪明所误。胡维
庸是心术不正野心勃勃的小人,刘伯温虽劝朱元璋说用胡维
庸不是走的快慢而是会翻车的,朱不听所劝,胡从为达兰拉皮
条做起,进画师李醒芳,拉帮结派,培植党羽,直至伙同达兰造
反以及害死刘伯温、谋害徐达,干尽坏事。后来虽然遭到车裂,
但很多人跟其遭难。
太子朱标病死后,立谁为太子这是朱元璋马上要办的一
桩大事。他深知四子朱棣有魄力有胆识是为君之才而不立,却
遵照嫡庶长幼的老规矩立了朱允炆。结果不久朱棣推翻了朱
允炆,不仅害了朱允炆,老百姓也多受了几年战争之苦。用人
遵循嫡庶长幼之老套而不是任人为贤为清廉。
(五)大搞特务统治
先是锦衣卫后改为东厂,大张旗鼓地收集百官情报,以东
厂威胁百官,楚方玉的遗作中说“大臣们上朝每天均与家人告
别,好像上朝后不一定能再回家”。朱元璋用东厂威胁百官,不
准后宫干政,其子孙只有信任宦官。明朝宦官专政为历代之
最,太监魏忠贤为九千岁,大将袁崇焕带兵打仗,其监军仍为
宦官,这些人不懂历史,不懂军事,没有知识却要指挥将军,真
是历史罕见。这些都是受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的影响。
另外朱元璋使用酷刑车裂胡维庸、兰玉,动不动就灭九
族,这九族中老师也是一族,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是历朝历代
少见之事,也说明朱元璋性格中残忍的一面。
(六)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为何恼怒孟子,主要是孟子“君为轻、民为贵、社稷
次之”的语言。朱元璋是极度自尊、刚愎自用的,他登基以后唯
我独尊,哪能理解孟子“君为轻、民为贵”之说,孟子的“民本”
思想他无法接受。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
宝”,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话在一定
程度上和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朱元璋虽
然有体恤民情之主流思想,但对孟子的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
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为“仁政”格
格不入,因为民若影响其皇权则忘掉一切,这就是朱元璋。晚
年他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保留170余
条,删掉80条,曰《孟子文》。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以《孟子》
作为范本。综合分析,朱元璋其人文化素质低,对儒生有偏见,
对儒教之说虽用之皆生吞活剥而来。没有一套正统的理论是
朱元璋性格中矛盾所在。
三、结语
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削平群雄、打倒元朝
的统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明朝后注意发展生产,
体恤民情,为推动社会前进起了很大作用,总来说是应当肯定
的。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杀戮功臣为历代皇帝之最,好色而不择
手段也十分惊人,搞特务统治,晚年用人错误造成损失也令人
发指。朱元璋用刑之残酷殷纣王之外无人与之相比。
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
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义灭亲,加强中央
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以及大搞特务统治。
〔关键词〕朱元璋;以猛治国;明律
近来电视、书刊论述朱元璋的东西不少,吴晗的《朱元璋
传》,张笑天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等,读者议论纷纷。但我认为
这些名人们对朱元璋的功劳讲得不深,对其过失讲得也比较
含蓄。本文试图对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劳和过失讲深讲透,与
同行们共同研究。
一、朱元璋功绩评析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削平群雄、打败元朝、建立高度中央集
权的明朝帝国的开国皇帝,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
胜利,而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业呢?这主要是:
(一)接受九字箴言,并付诸实施
朱元璋接受了大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
箴言,在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统治的事业中,从战略高度予以
实践,这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拿
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就是要兵马
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要在力量不足时不要称王,以免群雄联合
攻击,以免枪打出头鸟。朱元璋从抓军训而强兵,抓屯田而积
粮;占领南京后,加固城墙,并尊小明王为君,很长一段时间屈
居称臣,这些英明的战略观点,是朱元璋以弱胜强逐渐强大夺
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二)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
朱元璋出身低贱,当过和尚,讨过饭,因而在他的思想中
有一股强大的主流,就是体恤民情。
他登基后首先一条就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虽然以
猛治国,却是实实在在施行仁政。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朱元璋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即位当年即下令,凡是老百姓提出
的关于水利的建设,地方官吏必须奏报。后来他还专门指示工
部大臣,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止旱涝的,都要依
照地形加以修治。到洪武十八年,全国开塘堰40,987处,疏通
河流4,162处,修建坡堤渠岸5,000多处。这些都为发展农业
生产,老百姓吃饱穿暖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还奖励屯田,解放生产力。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屯
田面积达874,746项,比洪武六年增加一倍以上。洪武二十六
年收入比洪武六年增加了三倍,人口增加了700多万。
(三)众缆人才、励精图治
当他错杀江南才女、美女苏坦妹后,引起了浙西四贤不
满,他当即立了罪己碑,吸引浙西四贤之首的刘伯温等先后投
其帐下。在他周围文有刘伯温、李善长,前者多谋善谏,堪称朱
元璋的魏徵、赵普:后者修明律,掌管朝中大事,堪称朱元璋的
萧何。武有徐达、常迂春能征善战,在削平陈友谅、张士诚、元
朝势力中立了大功。
(四)修明律以猛治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
他的女婿欧阳伦因贩运私茶遭朱元璋赐死。侄子朱文正因
霸占土地受到杀头处分(资治通鉴记载为免去官职发往桐城安
置不久死去)。朱文正是马皇后哺养长大,马皇后亲自求情都遭
到拒绝。朱元璋以身作则大义灭亲是历代皇帝之楷模。另外朱
元璋大力惩治腐败,有名的郭植案牵涉多人均弃尸街头。
(五)加强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废中书罢丞相实行特务统
治,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废除地方中书省,设立布政使门,按
照皇上意愿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设有13个布政门,同时
地方上还设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和管理司法的刑按察使,三
机构独立并互相牵制。罢丞相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
汉武帝时经常更换丞相,明朝开始李善长、徐达为相,李处事
谨慎,徐达在外打仗矛盾不尖锐。胡维庸为相后大权独揽,结党营私,矛盾加深。皇帝直接抓六部对巩固中央集权有好处。
特务统治虽然弄得人心惶惶,但朱元璋得到了不少情报,
对巩固皇权有好处。
(六)辛勤一生
朱元璋为了管好他亲自创立的大明王朝,他不相信大臣,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章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
期,也很少有娱乐调剂。甚至缩小并限制相权,直至取消宰相,
政权成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办公室贴满了纸条,这些纸条是他随时想起国家
大事或一句名言怕忘记而记录下来的。一个皇帝能这样自律,
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真是难能可贵。他是一个事必躬亲、举
轻若重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发挥大家力量(特别是登
基以后)的“日勤不怠”的君主。
二、朱元璋的不足和过失
(一)自卑
朱元璋出身低下,在他的思想中除了恤民的主流外还有
一股支流就是自卑感,他不愿意让人讲他当过和尚,如悟因为
当着群臣讲了此事被他关进了大牢,经云奇与皇帝讲情才答
应如悟出牢,但还是让朱元璋割了舌头,永远不能说话。
(二)好色
自古皇帝好色不足为奇,但不择手段而集美则有失道德
品质。
如打败陈友谅后经胡维庸拉皮条,将陈友谅的皇后达兰
暗暗藏到后宫,答应达兰守孝三年而封为妃子,后达兰作了朱
元璋的真妃。达兰肚子里怀的陈友谅的种而生的朱梓成为她
为陈友谅复仇的工具,后事发被杀。
再如,为了得到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假说郭子兴临终时有
口头遗嘱“要郭惠嫁给朱元璋”,后说服了郭子兴老伴假传遗
嘱硬从兰玉手中夺了郭惠为妃,后因与兰玉私通逼其自杀。
另外朱元璋逼江南才女楚方玉当了宫中女宫,企图玷污
而未成,楚自杀身亡。
(三)杀害功臣
徐达被朱元璋列为第一功臣,已经回乡养老得了背疽,这
种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却在他病重时赐蒸鹅给他吃,徐达深
知皇帝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吃了蒸鹅,没有几天就离
开了人世。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称为先生的功臣,告老还乡后因
为一块坟地朱元璋就要处死他,后经郭艮莲的父亲讲情才得
救,后来还是被胡维庸用药毒死。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
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连位居“功臣第一”,年迈退休在
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齐被杀。
(四)晚年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是会识人的,但智者千虑也有
失误之处。朱元璋之用胡维庸就为其才能和小聪明所误。胡维
庸是心术不正野心勃勃的小人,刘伯温虽劝朱元璋说用胡维
庸不是走的快慢而是会翻车的,朱不听所劝,胡从为达兰拉皮
条做起,进画师李醒芳,拉帮结派,培植党羽,直至伙同达兰造
反以及害死刘伯温、谋害徐达,干尽坏事。后来虽然遭到车裂,
但很多人跟其遭难。
太子朱标病死后,立谁为太子这是朱元璋马上要办的一
桩大事。他深知四子朱棣有魄力有胆识是为君之才而不立,却
遵照嫡庶长幼的老规矩立了朱允炆。结果不久朱棣推翻了朱
允炆,不仅害了朱允炆,老百姓也多受了几年战争之苦。用人
遵循嫡庶长幼之老套而不是任人为贤为清廉。
(五)大搞特务统治
先是锦衣卫后改为东厂,大张旗鼓地收集百官情报,以东
厂威胁百官,楚方玉的遗作中说“大臣们上朝每天均与家人告
别,好像上朝后不一定能再回家”。朱元璋用东厂威胁百官,不
准后宫干政,其子孙只有信任宦官。明朝宦官专政为历代之
最,太监魏忠贤为九千岁,大将袁崇焕带兵打仗,其监军仍为
宦官,这些人不懂历史,不懂军事,没有知识却要指挥将军,真
是历史罕见。这些都是受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的影响。
另外朱元璋使用酷刑车裂胡维庸、兰玉,动不动就灭九
族,这九族中老师也是一族,是不是太过分了,这是历朝历代
少见之事,也说明朱元璋性格中残忍的一面。
(六)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为何恼怒孟子,主要是孟子“君为轻、民为贵、社稷
次之”的语言。朱元璋是极度自尊、刚愎自用的,他登基以后唯
我独尊,哪能理解孟子“君为轻、民为贵”之说,孟子的“民本”
思想他无法接受。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
宝”,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话在一定
程度上和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朱元璋虽
然有体恤民情之主流思想,但对孟子的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
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为“仁政”格
格不入,因为民若影响其皇权则忘掉一切,这就是朱元璋。晚
年他命令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保留170余
条,删掉80条,曰《孟子文》。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以《孟子》
作为范本。综合分析,朱元璋其人文化素质低,对儒生有偏见,
对儒教之说虽用之皆生吞活剥而来。没有一套正统的理论是
朱元璋性格中矛盾所在。
三、结语
朱元璋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削平群雄、打倒元朝
的统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明朝后注意发展生产,
体恤民情,为推动社会前进起了很大作用,总来说是应当肯定
的。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杀戮功臣为历代皇帝之最,好色而不择
手段也十分惊人,搞特务统治,晚年用人错误造成损失也令人
发指。朱元璋用刑之残酷殷纣王之外无人与之相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贴春联,我国年俗的文明符号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过春节、贴春联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民俗之一。贴春联民俗的延续,生动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一、春联的由来
春联,就是把喜庆、吉祥的词语或对偶句写在红纸上,张贴在门口的两边,每副春联还有横批,多是喜庆、贺岁之类的词语。每逢除夕之际,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望新的一年过得更好。
春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年俗,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关于春联的由来,有人说发端于宋、明代。其实,我国民俗中贴春联过新年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有了贴春联的习俗。不过,那时候由于没有纸张,所以春联往往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当然也有的富贵人家把春联写在丝帛稠带上。后来,造纸术发明后,一些文人墨客便用把春联写在纸上悬挂,以后在发展到用红纸书写春联,春联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挂在普通百姓的门口或者厅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过春节、贴春联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民俗之一。贴春联民俗的延续,生动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一、春联的由来
春联,就是把喜庆、吉祥的词语或对偶句写在红纸上,张贴在门口的两边,每副春联还有横批,多是喜庆、贺岁之类的词语。每逢除夕之际,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望新的一年过得更好。
春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年俗,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关于春联的由来,有人说发端于宋、明代。其实,我国民俗中贴春联过新年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有了贴春联的习俗。不过,那时候由于没有纸张,所以春联往往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当然也有的富贵人家把春联写在丝帛稠带上。后来,造纸术发明后,一些文人墨客便用把春联写在纸上悬挂,以后在发展到用红纸书写春联,春联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挂在普通百姓的门口或者厅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论晁错的“新法家”思想体系
关键词: 晁错;新法家;历史观;人性论;国家本位;Chao Cuo; New Legalism School; Conception of History;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State-Oriented
摘要: 以往研究晁错,多集中于其削藩、守边和重农等政策措施上,而将他作为“思想者”来深入研究则不多见。从秦亡到汉武“罢黜百家”的六七十年,诸子重新活跃,以晁错为代表的“新法家”与“新儒家”、“新道家”形成鼎足之势。“新法家”之“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晁错将商鞅、韩非“直线进化”的历史观变成了近似螺旋发展的循环历史观,并以此反对“无为而治”。二是理政目标由“得天下”变为“安天下”,去除先秦法家的“因人情”,而借用儒家的“得人心”,以让“天下乐其政”。三是在批判秦政的基础上摒弃申不害、韩非、李斯的极端“君主本位”,而向商鞅、慎到的“国家本位”回归,但其“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则没有根本改变。
文章引用:龚留柱. 论晁错的“新法家”思想体系[J]. 历史学研究, 2014, 2(1): 1-10.
关键词: 晁错;新法家;历史观;人性论;国家本位;Chao Cuo; New Legalism School; Conception of History;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State-Oriented
摘要: 以往研究晁错,多集中于其削藩、守边和重农等政策措施上,而将他作为“思想者”来深入研究则不多见。从秦亡到汉武“罢黜百家”的六七十年,诸子重新活跃,以晁错为代表的“新法家”与“新儒家”、“新道家”形成鼎足之势。“新法家”之“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晁错将商鞅、韩非“直线进化”的历史观变成了近似螺旋发展的循环历史观,并以此反对“无为而治”。二是理政目标由“得天下”变为“安天下”,去除先秦法家的“因人情”,而借用儒家的“得人心”,以让“天下乐其政”。三是在批判秦政的基础上摒弃申不害、韩非、李斯的极端“君主本位”,而向商鞅、慎到的“国家本位”回归,但其“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则没有根本改变。
文章引用:龚留柱. 论晁错的“新法家”思想体系[J]. 历史学研究, 2014, 2(1): 1-1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你觉得可以在这里问吗,这个是你研究的,随便一个也可以写1000字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