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最好吃?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的餐馆数目和种类可能是天下第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夜之间,大大小小的餐厅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纷纷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什么XX海鲜城、XX渔村、XX蛇府、XX酒店,XX宫,XX阁,门前有衣着艳丽的“小姐”一字排开,笑容可掬,迎候食客。衣冠楚楚的食客们进进出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各种生猛海鲜琳琅满目,在玻璃橱窗内张牙舞爪。各种菜谱推陈出新,花样繁多,什么川菜、 粤菜、 京菜、 东北菜、 鲁菜、湘菜、 淮扬菜、 苏杭菜、 台湾菜、日本料理、 韩国料理、 意式西餐、 法式西餐、 德式西餐,面对如此众多的食品,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未必品尝完的所有美味佳肴。回答什么东西最好吃这个问题,应该限定一个条件,就是在价格尽可能低廉的前提下,讨论什么东西最好吃,否则孔雀舌、熊猫掌我都想尝尝。 国际上举办过这样的比赛,让选手饿几天后,由小姐端着一盘盘美味佳肴在选手面前走过,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到了这个时候,谁也不在乎食品的味道了,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食物,都好吃。所以,好吃与否应当是让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去感觉,否则就成了饥不择食。人的食物包括固体食物和水,水没有什么味道,说不上好喝,但绝对比固体食物要重要,世界好象没有举办过看谁耐渴的比赛,所以讨论什么东西最好吃的前提还有一个:就是在不渴的前提下,什么东西最好吃。 人的饭量比起其它哺乳动物或鸟类,算是很小的,一顿饭只要半公斤食物就够了,相比人的体重而言要小得多,但对色香味的要求却高出所有其它动物。鸟类一天可吃下相当于体重的食物,大象一天要吃上白公斤的香蕉和甘蔗。我想动物的觅食时很难象人类这样讲究口味,能够吃饱已经很不错了。最多在可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食品,猫爱吃鱼,但不见得每天都有鱼吃。黑熊在食物不够丰富的情况下,野果、植物的块茎也吃。北极熊最爱吃海象,但若所获甚丰,则只吃海象的脂肪,这是营养最丰富的部位,可能北极熊认为脂肪比肉好吃,就象人认为肉类比草好吃一样。食物好吃不好吃不光决定于食物本身,还与食客本人的心情、环境有关。 人所吃的食品,基本作用当然是补充能量,小孩吃饭还有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从原理上讲,只要食品能够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就 咕佬肉 是好的食品,比如航天食品、军用食品都符合这样的要求,体积小,营养价值高。但人们通常还是喜欢把食品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来吃,而动物则要惨得多,它们不会加工,只能生吃。狮子扑到一头斑马,狼吞虎咽把它吃掉,猫在吃鱼的时候,既不放味精,也不放盐,它们的肠胃能够适应它们的食物,食物也能满足它们的营养需要。远古时期,人想吃一顿饱饭要困难得多,在那个时候,水是不缺的,也没有污染,缺的是食物。多亏猿人学会了多人合作,和又大又凶的动物搏斗,这样就可以吃到更加有营养的肉食。根据出土的化石分析,猿人捕获的动物以动物的幼仔为多,有小象、小猛犸,如果恐龙不是在6000万年之前灭绝的话,可能还有小恐龙。稍大一点的动物,就说不准谁吃谁了。几十万年以后,再大的动物也不是人的对手了,所以现在是人吃动物的世界,人吃动物理所当然,而动物吃人则是惨剧。动物成了人的食物,这是人在大自然的生存竞争取得的伟大胜利。猿人用火,改进了食物的口味,消化更加容易,更加卫生,人的大脑也变得更为发达,从而人在自我进化中不断战胜强敌,最终成了地球的主宰,可见,食物对于人的进化起了绝对性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肉比草好吃,熟肉比生肉好吃。 原始人逐渐进化成了现代人,转眼间几十万年过去了,过去猿人穿着兽皮,使用弓箭和石头围捕野兽的情景不见了,取而代之是的穿着晚礼服的男人和穿着长裙的女人装模作样地坐在灯火辉煌的餐厅,用刀和叉子幽雅地品尝牛排和大虾,其本质和猿人围在火堆前烤兽肉没有不同。我们中国人认为餐厅里的饭菜讲究一些。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也会请客人到好一点的餐厅用餐。餐厅里的饭菜好吃吗?大鱼大肉,人们平时在家里不缺,海鲜,其实除了一张皮,也没多少东西。生意人、机关干部请客户或者上级或者生意伙伴到餐厅吃饭未必能吃出味道,往往可能吃出腐败来。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各地风味小吃,有个性,而餐厅里面的菜做法常年不变,这次和上次的味道一样,吃过几次以后,味同嚼蜡。在家里,冬天炒一份醋溜白菜,热腾腾地上桌,很对人的胃口,三伏天陪美眉到冷饮店买两只雪糕,边走边吃,可以一直甜到心里。 饮食不仅是生理上的基本需要,而且在中国,早已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了,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仅对文学艺术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些文人自觉不自觉地涉足饮食烹饪这个艺术领域。另外,中国文人的那种传统士大夫趣味、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也使一些文人把下厨做菜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当作一种积极的休息。宋代是士大夫数量猛增和意识转变的时代。他们关注的是内心世界的谐调,因此精力往往专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此寄寓其政治态度和人生理想。饮食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如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不才之子,而苏轼却以之自居,并在《老饕赋》中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遂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写有《士大夫食时五观》,把士大夫对饮食生活的理解系统化。饮食文化发展到今天,则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试举一例:以前红头文件规定机关招待客人要求四菜一汤,结果餐厅用足政策,用4个特大的盘子盛4盘菜,每个盘子又分4个区,盛4道菜,既没有违反四菜一汤的规定,又让客人吃得好。这也是中国人的发明,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炙到了最鼎盛时期,出现了满汉全席这样的极尽华奢的豪宴,不仅让外国人垂涎三尺,连我们中国人也很少有机会一饱口福。但有时中国传统食品的加工过程多到令外国人不耐烦的地步,例如中国人爱吃的饺子。外国的食品会不会让人耳目一新?未必,首先西方人的吃法我就不欣赏,蔬菜上撒黄油、牛排带血、面包上夹火腿,汤里面加冰。令人回忆起几十万年前的茹毛饮血的世代。不过西方人吃东西不仅要求可口,还要求有营养,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注重环保,还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 关于吃还有个很著名的笑话,外国游客到当地餐厅吃饭,看不懂菜单,但不愿意承认,于是点菜单最上面的东西要吃,结果服务员说:“这个不能吃,这是我们经理的名字。” 从这个笑话中得知经理是不能吃的,也不好吃。当然特殊情况例外,70年代在南美发生一次空难,幸存者是靠吃死者活下来的,听起来有点让人毛骨悚然。这个事件几次被改编成电影。不过现在的经理牛毛,如果被吃的乘客刚好是经理,那么这个笑话就不成立了。
展开全部
天底下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饥饿文化,是农耕文化,敬老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你觉得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最好吃的东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老婆说了,想吃大盘鸡了!大盘鸡好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你肚子饿时,有胃口时,什么都是好吃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