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产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面对这场教育革命,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将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导入激情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
1、直观导入。
通过简明的图画,让学生直接观察事物形状、大小、色彩;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容易理解、发现规律,能把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美丽漂亮的画面,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尽快进入研究角色;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供的感知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要与新知识相连。导入的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教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从而使新旧相连、过渡自然。
如在教学《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时,我则在教学一开始给学生展示一些卡通图片:象小房子、大白兔……而这些图片都是由自选图形中的图组合成的,学生看后问学生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这些图形都在自选图形中,你们可以到自选图形中去寻找一下,自已做出一幅漂亮的图片。这样既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又能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情景导入。
优美的歌声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情高涨。
如我在教学《五颜六色我打扮》中,我是先让学生听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当时的意境美,听后提问: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笔画下来呢?这时学生都想试试,那就让学生自己去打扮一下自己的天地吧。
3、质疑导入。
质疑引入就是对某问题提出疑问,对难解决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出提出的问题。此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应问题鲜明,言简意赅,使学生达到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状态,进而实现掌握知识要点的目标。
4、悬念导入。
悬念是一种强烈想念和紧张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张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急切的思维欲望。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好的教学的性质之一,就在于唤起意外和惊讶的感觉。”鉴于此,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
如在讲解《把文字变得更漂亮》一课时,学生经常出现忘记要先选中需要修饰的段落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先按步骤操作完后,就请一位学生来到教师机前操作,让他来当一回老师。结果,明明是同样的修饰内容、修饰方法,却由于学生的操作而使修饰效果变得面目全非。学生们纷纷感到惊讶,急于得到答案,这时,我再点出原因,学生就恍然大悟,从而掌握得准确、牢固。
正如王安石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教学内容的导入只有随着教学实践和发展而不断提高,永无止境!
二、学习过程特点化。
(一)信息技术生活化。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信息技术,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信息技术生活化”。
1、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
如教学《网上寻宝》一课时,我启发学生回忆,上语文课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老师让学生搜集西沙群岛的资料,同学们用了哪些方法?学生举出如:看杂志、买书、请教父母等,但搜集到信息并不多。我接着介绍因特网包罗万象,具有海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顿时跃跃欲试,利用“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器”就能找到你想要找的内容。接着我就讲解怎样利用“百度搜索”进行查找:运用关键词搜索。指导学生下载图片和文字,保存网页等多种操作,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2、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学习中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名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认识起来很困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概念通俗易懂。如教材《保存文件》中的“文件夹和文件”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硬盘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文件夹,文件夹中还有下一级文件夹”,这些学生很难理解。我打了一个比方:全校学生都在操场上做游戏,你家长来找你,很难找到你。如果你在班中上课,你家长可以根据你是几年级、几班、第几小组很快找到就能找到你。硬盘容量很大,存放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文件,也需要一组一组分开保存。然后我通过一张生活事物与信息概念的对照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清关系:
硬 盘→ C、D、……盘→ 文件夹→ 子文件夹→ 文 件
文化路小学→ 各 年 级→ 班 级→ 小 组→ 学 生
3、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应用,如家庭娱乐时在电脑上播放VCD、播放音乐;学生作文评选,需要送交电子文稿;学校组织的教室布置、橱窗布置、板报制作中要用到美术字或电脑画作品。所以信息技术的练习要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在联系实际的任务驱动下,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更有攻克技术难关的毅力。如学习插入艺术字后,布置练习“选择教室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练习后,让学生讨论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交流艺术感觉和操作的高招。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二)学习活动儿童化。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以学生为本”告诉我们必须更多的关注少年儿童,依据儿童的特点,注重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安排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儿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多彩的动画、动听的音乐、尤其是小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操作难度系数要小,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如打字练习,可以“五笔打字员”中的打字游戏,或“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吃苹果”、“警察抓小偷”等游戏开始教学。比较用两个手指与十个手指分工打字的利弊,明确指法的重要。
儿童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维持打字的积极性的同时,可采用练习与竞赛相结合,分阶段开展打字竞赛(多打语文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课文),或者玩“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游戏,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又激励其不断提高打字水平。
(三)让学生动手活动。
让学生动手活动,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过程。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⑵强调学生动手实践。⑶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素质的培养。⑷提倡合作交流,弥补个人不足,共享学习资源。学生的技能的形成和完成任务的策略,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在自我的探索和操作中获得。
信息课中有关操作技能学习的课占了很大比重,让学生动手活动的学习模式有着广泛应用的价值。如教学“段落的调整”中“段落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时,先在复习阶段复习“在画图软件中复制对象”的方法,再出示目标“将第一段内容复制到文章末尾”,学生尝试练习(提醒操作错误要及时取消上一步操作),同桌交流操作步骤,集体交流时请同学演示操作步骤,并叙说操作技巧,请有错误的同学上来演示,让其它同学找找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索还有其它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过程吧,(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完成同类练习,优生熟练操作,特殊生巩固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动手活动中,学生不是凭记忆掌握操作步骤,而是迁移原有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新知识的生成者;学生不只是形成操作技能,而是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
要让信息技术学习更有价值,老师就应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不能仅停留在练习的层面上、满足于基本技能的掌握,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科整合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每一名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一、导入激情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
1、直观导入。
通过简明的图画,让学生直接观察事物形状、大小、色彩;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容易理解、发现规律,能把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美丽漂亮的画面,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尽快进入研究角色;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供的感知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要与新知识相连。导入的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教师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从而使新旧相连、过渡自然。
如在教学《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时,我则在教学一开始给学生展示一些卡通图片:象小房子、大白兔……而这些图片都是由自选图形中的图组合成的,学生看后问学生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这些图形都在自选图形中,你们可以到自选图形中去寻找一下,自已做出一幅漂亮的图片。这样既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又能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情景导入。
优美的歌声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情高涨。
如我在教学《五颜六色我打扮》中,我是先让学生听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当时的意境美,听后提问: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笔画下来呢?这时学生都想试试,那就让学生自己去打扮一下自己的天地吧。
3、质疑导入。
质疑引入就是对某问题提出疑问,对难解决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出提出的问题。此时,老师的课堂导入应问题鲜明,言简意赅,使学生达到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状态,进而实现掌握知识要点的目标。
4、悬念导入。
悬念是一种强烈想念和紧张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张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急切的思维欲望。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好的教学的性质之一,就在于唤起意外和惊讶的感觉。”鉴于此,课堂导入应力求新奇巧妙,以吸引学生,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
如在讲解《把文字变得更漂亮》一课时,学生经常出现忘记要先选中需要修饰的段落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先按步骤操作完后,就请一位学生来到教师机前操作,让他来当一回老师。结果,明明是同样的修饰内容、修饰方法,却由于学生的操作而使修饰效果变得面目全非。学生们纷纷感到惊讶,急于得到答案,这时,我再点出原因,学生就恍然大悟,从而掌握得准确、牢固。
正如王安石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教学内容的导入只有随着教学实践和发展而不断提高,永无止境!
二、学习过程特点化。
(一)信息技术生活化。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信息技术,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信息技术生活化”。
1、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
如教学《网上寻宝》一课时,我启发学生回忆,上语文课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老师让学生搜集西沙群岛的资料,同学们用了哪些方法?学生举出如:看杂志、买书、请教父母等,但搜集到信息并不多。我接着介绍因特网包罗万象,具有海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顿时跃跃欲试,利用“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器”就能找到你想要找的内容。接着我就讲解怎样利用“百度搜索”进行查找:运用关键词搜索。指导学生下载图片和文字,保存网页等多种操作,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2、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学习中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名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认识起来很困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概念通俗易懂。如教材《保存文件》中的“文件夹和文件”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硬盘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文件夹,文件夹中还有下一级文件夹”,这些学生很难理解。我打了一个比方:全校学生都在操场上做游戏,你家长来找你,很难找到你。如果你在班中上课,你家长可以根据你是几年级、几班、第几小组很快找到就能找到你。硬盘容量很大,存放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文件,也需要一组一组分开保存。然后我通过一张生活事物与信息概念的对照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清关系:
硬 盘→ C、D、……盘→ 文件夹→ 子文件夹→ 文 件
文化路小学→ 各 年 级→ 班 级→ 小 组→ 学 生
3、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信息技术在学生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应用,如家庭娱乐时在电脑上播放VCD、播放音乐;学生作文评选,需要送交电子文稿;学校组织的教室布置、橱窗布置、板报制作中要用到美术字或电脑画作品。所以信息技术的练习要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在联系实际的任务驱动下,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更有攻克技术难关的毅力。如学习插入艺术字后,布置练习“选择教室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练习后,让学生讨论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交流艺术感觉和操作的高招。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二)学习活动儿童化。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以学生为本”告诉我们必须更多的关注少年儿童,依据儿童的特点,注重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安排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儿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多彩的动画、动听的音乐、尤其是小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操作难度系数要小,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如打字练习,可以“五笔打字员”中的打字游戏,或“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吃苹果”、“警察抓小偷”等游戏开始教学。比较用两个手指与十个手指分工打字的利弊,明确指法的重要。
儿童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维持打字的积极性的同时,可采用练习与竞赛相结合,分阶段开展打字竞赛(多打语文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课文),或者玩“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游戏,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又激励其不断提高打字水平。
(三)让学生动手活动。
让学生动手活动,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过程。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⑵强调学生动手实践。⑶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素质的培养。⑷提倡合作交流,弥补个人不足,共享学习资源。学生的技能的形成和完成任务的策略,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在自我的探索和操作中获得。
信息课中有关操作技能学习的课占了很大比重,让学生动手活动的学习模式有着广泛应用的价值。如教学“段落的调整”中“段落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时,先在复习阶段复习“在画图软件中复制对象”的方法,再出示目标“将第一段内容复制到文章末尾”,学生尝试练习(提醒操作错误要及时取消上一步操作),同桌交流操作步骤,集体交流时请同学演示操作步骤,并叙说操作技巧,请有错误的同学上来演示,让其它同学找找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索还有其它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过程吧,(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完成同类练习,优生熟练操作,特殊生巩固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动手活动中,学生不是凭记忆掌握操作步骤,而是迁移原有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新知识的生成者;学生不只是形成操作技能,而是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
要让信息技术学习更有价值,老师就应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不能仅停留在练习的层面上、满足于基本技能的掌握,要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科整合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每一名信息技术老师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摘要:在信息社会的海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意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