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中一篇文章读后感

网上的不要,要自己的,因为网上优质的都已被我纳入囊中... 网上的不要,要自己的,因为网上优质的都已被我纳入囊中 展开
 我来答
山本一江
2014-02-13 · TA获得超过7.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9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673万
展开全部
《读者》是文道近两年来发表在香港媒体的部分专栏文章的合集,虽然书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是我曾读过的,但因在这个集子里,有了类别和前后文章的参照,再加上整本书平和踏实的调子,有些竟也读出些不同。
  
  “我们很容易就会感到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一个结业书店的老板,后来已经走到了连流动电话费都付不起的地步,大年二十八独自在拥挤狭小的货仓清理藏货,被意外坠下的书籍层层叠叠地压住,死去。几天之后,开始有臭味传出,但左右邻户尚不能确定它的来源。再过十天,气味渐浓,才有人破门而入,发现他的遗体埋在书堆之下。
  朋友立刻想起了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我们都很喜欢的一本小说。主角是个处理废纸的工人,三十五年来每天要压毁无数书籍文献,外表肮脏的他竟然在这三十五年里饱览群书,遍读遭到极权政府禁制的经典,成了一个学问极大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是走进压纸机里,抱着心爱的诺瓦利斯,让机器里的沉重书籍渐渐压向自己的肋骨……”
  ——《喧嚣城市里的孤独》
  
  初读这段文字时,看到的除了悲哀就是绝望了。然在《读者》中重读如上却发现感受居然有些不同。因了这书的宁静,作为读者的我,心态也就安静平和了。于是发现无论是罗志华还是赫拉巴尔笔下的汉嘉,他们的离去都不再只是一幕悲剧,毕竟是和自己的挚爱一起,更何况或许他们真的在“自己制造的刑具上认识了最后的真理(引自《过于喧嚣的孤独》)”呢。
  
  这篇《喧嚣城市里的孤独》收录在“不正常读者”之下。除了被跌落的书压死的书店老板罗志华,还有“在文学研究全是理论天下的今天。。。。。。当其他行家在努力读懂吓人的术语的时候”,“泡在图书馆里泡旧报纸”的陈子善;“不看面子不讲关系”,拒绝“保赚不陪的全国畅销书”的万圣老板刘苏里;“致力研究香港新诗的历史,考掘失落的片段,搜寻绝版的书籍刊物”的“无名诗人”陈智德,这些“不正常读者”虽偶尔让人觉得有些小小的悲情,但那任性的骄傲却明亮而温暖。
  
  关于《读者》,这是一本安静的书,在聒噪的今天作为媒体人能安静踏实已实属不易,于是原本只是做到一个正常媒体人该做的梁文道俨然成了文化明星,被套上各种光环。尽管媒体一向的嗜血成性导致媒体人的浮躁已是必然,但生性乐观的我还是期待媒体人,至少部分媒体人能如《读者》中的梁文道般认真踏实,先做读者再做作者,先阅读思考再分析评论。若真如此,媒体大概才不会只是宣传和赚钱的工具,也才能真正承担起所谓的社会责任吧。愿以此与同行共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