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移植u-boot和linux到s3c2440开发板
展开全部
uboot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引导内核启动。本文就介绍如何实现该功能,并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系统,这不仅要移植uboot,还要移植linux内核及创建一个根文件系统。
首先我们对nandflash进行分区,规划好每个文件存放在nandflash的位置。下面是nandflash的分区:
第0分区:0x000000000000-0x000000080000为uboot区
第1分区:0x000000080000-0x000000100000为参数区
第2分区:0x000000200000-0x000000600000为linux内核区
第3分区:0x000000800000-0x000001000000为根文件系统区
规划好分区后,我们就可以依次完成uboot的移植,linux内核的移植,及创建一个根文件系统。我们选择cramfs作为根文件系统。
一、uboot移植
1.修改机器码,要保证uboot与linux内核的机器码一致,这样才能启动内核。
修改board/samsung/zhaocj2440/zhaocj2440.c文件中的第116行内容,把SMDK2410改为SMDK2440,即:
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MDK2440;
因为我们的uboot移植是以uboot自带的SMDK2440开发板为模板的,所以我们还是按照SMDK2440的机器码来移
植,MACH_TYPE_SMDK2440的具体数值在arch/arm/include/asm/mach-types.h文件的第1013行已有定
义:
#define MACH_TYPE_SMDK2440 1008
2.添加bootcmd和bootargs参数。其中bootcmd是为了引导内核,而bootargs是为了在加载根文件系统时,给根文件系统传递必要的参数。
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设置这两个参数:
第一种方法是在uboot的提示符下直接设置bootcmd和bootargs这两个参数:
ZHAOCJ2440 # setenv bootcmd ' nand read 31000000 200000 400000; bootm 31000000 '
ZHAOCJ2440 # setenv bootargs ' root=/dev/mtdblock3 ro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 , 115200 rootfstype=cramfs mem=64M'
ZHAOCJ2440 # saveenv
在这里bootcmd的含义是从nandflash中读取kernel,然后利用命令bootm启动。bootargs的含义是在
nandflash中的第3个分区内存放着根文件系统,它的格式是cramfs。最后还要应用saveenv命令来保存这两个变量。这时,如果你在提示符
下敲入printenv命令,则会看到uboot的环境参数多了两项,如:
bootargs=root=/dev/mtdblock3 ro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115200 rootfstype=cramfs mem=64M
bootcmd=nand read 31000000 200000 400000 ; bootm 31000000
第二种方法是在include/configs/zhaocj2440.h内定义CONFIG_BOOTARGS和CONFIG_BOOTCOMMAND这两个宏定义:
#define CONFIG_BOOTARGS " root=/dev/mtdblock3 ro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 , 115200 rootfstype=cramfs mem=64M"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nand read 31000000 200000 400000 ; bootm 31000000"
3.把移植好的uboot烧写到nandflash中的0x00000000至0x000000080000内。
二、linux内核移植
这里我们实现的是最简单的移植,即能够启动即可。
1.在下列网址下载linux内核,linux-3.4.6.tar.bz2
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3.x/
解压到当前目录:
tar -xvjf linux-3.4.6.tar.bz2
2.修改主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第195行和第196行改写为:
ARCH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3.添加机器码,使uboot与linux机器码一致,并改变内核时钟
在arch/arm/tools/mach-types文件的第207行添加下列代码:
smdk2440 MACH_SMDK2440 SMDK2440 1008
在arch/arm/mach-s3c24xx/mach-smdk2440.c文件内
第165行中的16934400改为12000000,即
s3c24xx_init_clocks(12000000);
第178行中的S3C2440改为SMDK2440,即
MACHINE_START(SMDK2440,"SMDK2440")
4.修改内核中的分区,使其与我们事先定义的分区一致
在arch/arm/mach-s3c24xx/common-smdk.c文件内
第111行中的smdk_default_nand_part结构体改为:
static struct mtd_partition smdk_default_nand_part[ ] = {
[0]= {
.name = "UBoot",
.size = SZ_512K,
.offset = 0,
},
[1]= {
.name = "Para",
.offset= SZ_512K,
.size = SZ_512K,
},
[2]= {
.name = "Kernel",
.offset= SZ_2M,
.size = SZ_4M,
},
[3]= {
.name = "rootfs",
.offset = SZ_8M,
.size = SZ_8M,
}
};
5.改变内核的ECC类型
在drivers/mtd/nand/s3c2410.c文件内
第846行中的NAND_ECC_SOFT改为NAND_ECC_NONE,即:
chip->ecc.mode = NAND_ECC_NONE;
此处如果不改,虽然能够启动linux内核,但无法加载根文件系统。
6.编译内核
退回到linux-3.4.6的根目录下,复制配置文件:
cp arch/arm/configs/s3c2410_defconfig .config
使用menuconfig来配置内核:
make menuconfig
在KernelFeatures下选上两项内容,即
Kernel Features --->
[*]Use the ARM EABI to compile the kernel
[*]Allow old ABI binaries to run with this kernel (EXPERIMENTAL)
如果不选择这两项,则在内核启动完,挂载根文件系统时会出现kernel panic:attempted to kill init的错误。
menuconfig的其他内容可以不需要改变,选择默认即可。
最后执行下面两个命令:
make clean
make zImage
等待一段时间后,在arch/arm/boot/目录下会生成zImage文件。
7.制作内核镜像
在上一步虽然我们已经生成了zImage文件,但它还不能被uboot正确引导,我们还需要给zImage文件加上64个字节的数据头,这部分内容
包括CPU架构(A)、操作系统(O)、镜像类型(T)、压缩类型(C)、镜像名称(n)、镜像加载地址(a)、镜像入口(e)、源文件(d)。只有加上
这些内容uboot才能正确引导内核。
mkimage工具就是uboot用来制作完成上述内容的工具。编译过uboot后,会在tools目录下生成mkimage。为了更方便地应用该工具,我们需要完成下列操作,进入tools目录,以根用户的身份执行下列命令:
cp mkimage /usr/bin
chmod 777 /usr/bin/mkimage
进入linux-3.4.6目录下的arch/arm/boot/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mkimage -n 'linux'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0x31000000 -e 0x31000040 -d zImage uImage.img
uImage.img为最终我们需要烧写到nandflash中的文件。在这里,我们是把镜像加载到内存0x31000000地址内的。
8.最后,我们把uImage.img文件烧写到nandflash中的0x200000至0x600000中。
首先我们对nandflash进行分区,规划好每个文件存放在nandflash的位置。下面是nandflash的分区:
第0分区:0x000000000000-0x000000080000为uboot区
第1分区:0x000000080000-0x000000100000为参数区
第2分区:0x000000200000-0x000000600000为linux内核区
第3分区:0x000000800000-0x000001000000为根文件系统区
规划好分区后,我们就可以依次完成uboot的移植,linux内核的移植,及创建一个根文件系统。我们选择cramfs作为根文件系统。
一、uboot移植
1.修改机器码,要保证uboot与linux内核的机器码一致,这样才能启动内核。
修改board/samsung/zhaocj2440/zhaocj2440.c文件中的第116行内容,把SMDK2410改为SMDK2440,即:
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MDK2440;
因为我们的uboot移植是以uboot自带的SMDK2440开发板为模板的,所以我们还是按照SMDK2440的机器码来移
植,MACH_TYPE_SMDK2440的具体数值在arch/arm/include/asm/mach-types.h文件的第1013行已有定
义:
#define MACH_TYPE_SMDK2440 1008
2.添加bootcmd和bootargs参数。其中bootcmd是为了引导内核,而bootargs是为了在加载根文件系统时,给根文件系统传递必要的参数。
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设置这两个参数:
第一种方法是在uboot的提示符下直接设置bootcmd和bootargs这两个参数:
ZHAOCJ2440 # setenv bootcmd ' nand read 31000000 200000 400000; bootm 31000000 '
ZHAOCJ2440 # setenv bootargs ' root=/dev/mtdblock3 ro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 , 115200 rootfstype=cramfs mem=64M'
ZHAOCJ2440 # saveenv
在这里bootcmd的含义是从nandflash中读取kernel,然后利用命令bootm启动。bootargs的含义是在
nandflash中的第3个分区内存放着根文件系统,它的格式是cramfs。最后还要应用saveenv命令来保存这两个变量。这时,如果你在提示符
下敲入printenv命令,则会看到uboot的环境参数多了两项,如:
bootargs=root=/dev/mtdblock3 ro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115200 rootfstype=cramfs mem=64M
bootcmd=nand read 31000000 200000 400000 ; bootm 31000000
第二种方法是在include/configs/zhaocj2440.h内定义CONFIG_BOOTARGS和CONFIG_BOOTCOMMAND这两个宏定义:
#define CONFIG_BOOTARGS " root=/dev/mtdblock3 ro noinitrd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 , 115200 rootfstype=cramfs mem=64M"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 nand read 31000000 200000 400000 ; bootm 31000000"
3.把移植好的uboot烧写到nandflash中的0x00000000至0x000000080000内。
二、linux内核移植
这里我们实现的是最简单的移植,即能够启动即可。
1.在下列网址下载linux内核,linux-3.4.6.tar.bz2
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3.x/
解压到当前目录:
tar -xvjf linux-3.4.6.tar.bz2
2.修改主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第195行和第196行改写为:
ARCH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3.添加机器码,使uboot与linux机器码一致,并改变内核时钟
在arch/arm/tools/mach-types文件的第207行添加下列代码:
smdk2440 MACH_SMDK2440 SMDK2440 1008
在arch/arm/mach-s3c24xx/mach-smdk2440.c文件内
第165行中的16934400改为12000000,即
s3c24xx_init_clocks(12000000);
第178行中的S3C2440改为SMDK2440,即
MACHINE_START(SMDK2440,"SMDK2440")
4.修改内核中的分区,使其与我们事先定义的分区一致
在arch/arm/mach-s3c24xx/common-smdk.c文件内
第111行中的smdk_default_nand_part结构体改为:
static struct mtd_partition smdk_default_nand_part[ ] = {
[0]= {
.name = "UBoot",
.size = SZ_512K,
.offset = 0,
},
[1]= {
.name = "Para",
.offset= SZ_512K,
.size = SZ_512K,
},
[2]= {
.name = "Kernel",
.offset= SZ_2M,
.size = SZ_4M,
},
[3]= {
.name = "rootfs",
.offset = SZ_8M,
.size = SZ_8M,
}
};
5.改变内核的ECC类型
在drivers/mtd/nand/s3c2410.c文件内
第846行中的NAND_ECC_SOFT改为NAND_ECC_NONE,即:
chip->ecc.mode = NAND_ECC_NONE;
此处如果不改,虽然能够启动linux内核,但无法加载根文件系统。
6.编译内核
退回到linux-3.4.6的根目录下,复制配置文件:
cp arch/arm/configs/s3c2410_defconfig .config
使用menuconfig来配置内核:
make menuconfig
在KernelFeatures下选上两项内容,即
Kernel Features --->
[*]Use the ARM EABI to compile the kernel
[*]Allow old ABI binaries to run with this kernel (EXPERIMENTAL)
如果不选择这两项,则在内核启动完,挂载根文件系统时会出现kernel panic:attempted to kill init的错误。
menuconfig的其他内容可以不需要改变,选择默认即可。
最后执行下面两个命令:
make clean
make zImage
等待一段时间后,在arch/arm/boot/目录下会生成zImage文件。
7.制作内核镜像
在上一步虽然我们已经生成了zImage文件,但它还不能被uboot正确引导,我们还需要给zImage文件加上64个字节的数据头,这部分内容
包括CPU架构(A)、操作系统(O)、镜像类型(T)、压缩类型(C)、镜像名称(n)、镜像加载地址(a)、镜像入口(e)、源文件(d)。只有加上
这些内容uboot才能正确引导内核。
mkimage工具就是uboot用来制作完成上述内容的工具。编译过uboot后,会在tools目录下生成mkimage。为了更方便地应用该工具,我们需要完成下列操作,进入tools目录,以根用户的身份执行下列命令:
cp mkimage /usr/bin
chmod 777 /usr/bin/mkimage
进入linux-3.4.6目录下的arch/arm/boot/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mkimage -n 'linux'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0x31000000 -e 0x31000040 -d zImage uImage.img
uImage.img为最终我们需要烧写到nandflash中的文件。在这里,我们是把镜像加载到内存0x31000000地址内的。
8.最后,我们把uImage.img文件烧写到nandflash中的0x200000至0x600000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