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六回至二十回感悟,200字

 我来答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似默sky
高粉答主

2016-03-2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99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59万
展开全部
第六回
引狼入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要诚实守信要讲信用,孙坚背信匿玉玺,最后应了自己的毒誓而死
第七回
体现的就是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袁绍和公孙瓒约定好了一起打冀州,然后平分,最后韩馥投降了,袁绍得到冀州,却不肯履行前诺。
第八回
本回主要内容讲司徒王允将貂蝉先讲以吕布,后赠与董卓,貂蝉利用美人计是吕布和董卓产生间隙.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大闹凤仪亭,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貂蝉面对董卓,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最终使连环计成功,杀死董卓。因而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杀之,可谓女中豪杰,女将军也。本回表现了貂蝉的胆识,智慧,王允的忧国使计,董卓吕布的好色,贪婪,昏庸。
第九回
读罢本回,先喜后忧。前半喜之除卓,后半忧之傕汜又乱。梦龙罩身、母惊、折轮断辔、童谣、道人书吕五警示卓而不止,贪心者也。是故天不亡人而自亡也。布,卓之利器,虎去爪牙,只待缚尔。自此美人去矣,堳坞去矣,直落得个点天灯。盖天下小人之极者,罗氏之叙吕布也。每每温候出场,令人又气又笑。然论除董卓之功,确系布为首功。
允运筹帷幄,联络除奸,以扶汉室。然于国之大政,亦显捉襟见肘。首恶既除,当安抚诸镇,以缓图之。逼反傕汜,反类其身。于傕汜的莽夫却以忠贞亡命,不值也。
第十回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傕、郭汜,少年马超上阵连败两将,展示其英勇无敌,为后文马超成为五虎将埋下伏笔。 曹操破黄巾军,自此威名日重,在兖州,招贤纳士。曹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且一路杀戮百姓。文章体现了曹操的爱父之情,却也展示了他草菅人命, 残忍,奸诈。
第十一回
阿瞒攻徐州,成全玄德之志。屠徐操留骂名,救徐备留美名,一出一进,大耳儿得舒凌云志,真正登上历史之舞台。何以谓之?看管请看:
1、太史慈为孔融请刘备,文中叙道:“玄德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此句甚妙,令人回味无穷。
2、玄德辞别孔融,去公孙瓒处借兵时,文中又叙,玄德曰:“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借得军、或借不得军,必然亲至。”按,其义有二,一者公孙瓒是备挚友;二者备以信立天下,坚融之心。
3、一让徐州,玄德离席再拜曰:“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为大义,故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耶?若举此念,皇天不佑!”按,“信”后有“义”,古今成大事者,必不记小之得失。再次得分。
4、吕布袭兖州,间接支援徐州方面。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按,曹操本蔑视刘备,然后方起火,不得已而为之,反成全刘备。此次救徐州,玄德得孔融之邀,孟德之情,足矣!天下从此莫敢小视之。
5、二让徐州,玄德曰:“孔文举令备来救徐州,为义也。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无义人矣。”又,玄德曰:“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按,玄德威望已得,再次重申大义,驻留小沛,徐州已在掌中。如不想得徐州,为何不撤平原。
此五处说明,救徐州使刘备名利双收,声名大振,仁义之师耳!此乃战略之重大胜利。否则,何来煮酒论英雄。
第十二回
每读此回,不禁想到张松讥曹操之语,“濮阳攻吕布之时”为曹公首次大败,演义中写得尚且客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一》载:冬,十月,操至东阿。袁绍使人说操,欲使操遣家居邺。操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曰:“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之韩、彭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操乃止。曹操自己受伤,直欲投袁绍,惨极。玄德却春风得意,不好再推,权且领下徐州。
第十三回
濮阳夜战,曹操大败,险些被吕布所擒,幸赖典韦拼死救出。利用吕布的骄兵心理,曹操设计诱使吕布前来劫营,设伏大败吕布。因为山东灾荒,双方各自收兵。
李傕郭汜专权祸国,献帝不满又无可奈何。忠臣朱隽献计从李傕妒妻入手,利用二人矛盾挑动其内斗,借机除之。计策成功,李傕郭汜矛盾爆发,在长安城大动干戈。李傕劫持献帝出长安,献帝踏上逃亡之路。连日战乱使得关中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献帝随从不断减少,如丧家之犬。幸得国舅董承、国丈伏完全力救驾,逃过黄河。
在献帝派出大臣调解下,李傕郭汜休兵罢战,为了重新把持朝政再次联合犯驾。献帝诏命黄巾降将韩暹等人救驾,一群乌合之众在李、郭强兵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危急关头杨奉率徐晃救驾,小胜一阵,然而终因寡不敌众再次兵败,向弘农逃去。途中又遇上与李、郭勾结的叛将李乐拦路……
第十四回
曹操听从手下的意见,保护汉献帝,打败了叛贼,护送献帝回到洛阳。后来,曹操收得大将徐晃,清除了献帝身边一切阻挡自己的势力,朝廷大权落到了曹操手里,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活。徐州刘备、吕布在一起,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曹操听从荀彧“二虎竞食”之计,封刘备为徐州牧,命其杀了吕布,刘备不从。荀彧又用一计“驱虎吞狼”,让刘备起兵攻袁术。刘备整军出发,留张飞守徐州,走前嘱咐其不许饮酒。刘备进攻袁术,与袁术大将纪灵僵持。张飞在城中不听刘备劝告,执意饮酒,还逼吕布的老丈人曹豹喝,曹豹不喝被张飞暴打。曹豹秘密联系吕布,让吕布来夺徐州,自己作为内应,虽然曹豹被张飞杀死,但是吕布夺取了徐州,刘备全家都被困在城中。
第十五回
诸君一定知道太史慈是战败以后投降孙坚的。自故降将都自比别人矮半截,这太史慈当然也不例外,进入军队以后虽然将军们的面上还看得过去,但是士兵们的嘴可是不饶人的,况且中国人的嘴向来是可以杀死人的,终于有一天太史慈听到孙将军要进军攻打吴郡,“严白虎,强盗一伙竟敢占据吴郡,还自称东吴德王。此人名声可说臭到了极点,“政权”支持率接近于零”这是他脑中第一时间反映上来的相关情况。接着是这么一句话“也算你小子倒霉,我正愁没有机会在军中建立军威呢,严白虎我吃定你了。哈哈哈哈……接下来就看我的了。”
随着一声令下“出发”。大队人马就开始缓缓移动了。此刻最激动却不是孙策,而是太史慈,因为她马上就要大显身手了。前面等待他的就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了,如何能不激动。
大队人马不知在路上走了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了一座城池,不是别的正是吴郡。
冷静,冷静,冷静……他不停的对自己说,防止待会的他发挥失常,毕竟这一场战争对他比对任何人都重要,他只有一次机会。
这平日里只需转眼功夫的十里官道,现在却好像走了一年多。
到了么,到了。
兵临城下。
吴军扎住阵脚,由孙伯符率领众将打马上前喊话,“我乃江东孙策是也,想必尔等也是听说过我的手段,若想活命趁早开城投降,否则待我打破城池,便是尔等死期。”孙策就是孙策,一句话就让守城将士乱作一团。此时从守城士兵后走来一员裨将,怒目而视,渐渐的众将士平静了下来。待众将士平静下来后,这小裨将反倒破口大骂,惹得孙策是火冒三丈。这时,太史慈缓缓退后了一点,对众人说到看我射中这斯左手,音未绝,箭已飞。不偏不倚恰中敌方裨将左手,这一箭简直神了,双方士兵都愣住了,感到不可思议,以这么远的距离射来,不偏不倚,还将裨将的左手定在了梁柱上。顿时吴军士气大振,而这一箭也促使严白虎主动向孙策提出议和。结果当然是被孙策义正严词地拒绝了。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只是消灭了严白虎。
这一战孙策挂帅,战争的胜利也是靠士兵的奋力厮杀,但是我认为太史慈的这一箭确实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没有太史慈这一箭以孙策之英雄也能取得吴郡,但是恐怕得花费更多的钱粮军马。故而我说是太史慈“一箭得城”。
第十六回
孙策的势力开始强大了,就问袁术给还玉玺,但袁术总推托不还,因为他也有称帝之心。于是他决定先打刘备,后打吕布,壮大自己势力再打孙策。他一边派纪灵带兵去攻刘备,一边派韩胤带粮食二十斛送给吕布,暗示他不要相救。吕布知道刘备灭亡对自己大有不利,就用射箭的方式使两人罢兵。
袁术又用“疏不间亲”之计,便派韩胤去求亲。吕布答应了,在陈宫的分析下连夜送女儿出城。陈瑾听了消息后,忙来到吕布住处,点破此计,布大惊,忙派追兵把女儿追回。
吕布得知张飞夺了他一百五十匹好马,便气势凶凶地要回,刘备赔笑着给回,但吕布又听从陈宫之言,准备杀刘备。刘备连忙去投靠曹操,曹操以礼相待。程昱劝曹操杀了刘备,曹操怕杀了刘备会失天下之心,就没有答应。
张济在一次战斗中死去,他的侄子张绣带兵准备夺皇位,曹操就准备讨张绣,张绣知道打不过曹操,就投降了,并每日设宴请操,但操却与张济的妻子邹氏好上了,绣知道后大怒,用计攻打曹操,典韦长子曹安民。爱侄曹昂皆在战斗中死去。曹军大败,曹操连忙逃命,路上遇到夏候惇的部下于禁,于禁杀退了张绣,绣只好投刘表。
曹操知道吕布见利忘义,就赏他做官,这时,袁术又派人求亲,吕布大怒,杀了来使,让陈登把媒人韩胤送给曹操杀死。陈登来到曹营,说了吕布坏话,并答应做内应,曹操让陈登父子做官。……
第十七回
人人皆知关云长十分重义气,他与刘玄德、张翼德桃园三结义,虽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立下誓言,称兄道弟,他心系刘备,宁在刘备手下称臣,也不愿做叛徒享受荣华富贵。曹操乃是当世奸雄,朝廷逆臣,虽贵为丞相,却不得民心。他倚仗自己打了几场胜仗,便欲威胁关云长。关羽深知自己逃脱不得,又要保护刘备妻小,迫于无奈,只好提出三个要求,只要曹操答应这三个要求,关羽就会投降。曹操是个纳贤重义之士,他答应了关羽的请求。每天就像对待嘉宾一样对待关云长,美女衣食钱帛无一不有。有一天曹操赠给关云长一匹马唤作赤兔,原本是吕布的马。关云长得到赤兔马非常高兴,连连拜谢。曹操当然是十分的疑惑,待关羽告诉他原因后,后悔不迭。原来赤兔马是神马,可以一日千里,可助关云长早日见到刘备。这些举动让曹操感动不已,当然关羽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斩颜良,杀文丑,以报曹公恩德,可见其英勇气概。
关云长已得知刘备去处,就离开了曹操。
关羽真是英雄!
第十八回
“将在谋而不在勇”,贾诩之知彼知己,决胜决负,斯诚善矣。至于郭嘉论袁、曹优劣,破曹之疑,不减淮阴侯登坛数语。若夏侯惇拔矢啖晴,不过一武夫之能,未足多也。“十胜”、“十败”,其言皆确,吾独于“仁胜”、“德胜”则有辩焉。夫操何仁何德之有?假仁非仁也,市德非德也。但当曰“才胜”、“术胜”耳。
操之哭典韦,非为典韦哭也。哭一既死之典韦,而凡未死之典韦,无不感激。此非曹操忠厚处,正是曹操奸雄处。或曰:奸雄虽奸,安得此一副急泪?予答之曰:彼口中哭典韦,意中自哭亡儿、亡侄,我恶乎知之?
兵有先后着。此着宜在先,后一着不得;此着宜在后,先一着不得。操欲攻袁绍,而惧吕布之议其后也,于是舍绍而攻布。布既平,而后吾可安意肆志于袁绍。此先后着之不可乱也。
操亦巧矣哉!术方攻布,则助布以攻术,惧布之复与术和也;布既破术,则约备而攻布,知术之必不复与布和也。备、布之交合,而操之患深;袁、吕之交合,而操之患更深。今备既离,术亦离,而后布可图矣。老谋深算,信不可及。
第十九回
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曹操与陈登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之言,不出战。曹操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吕布迎操兵入城。操泣杀陈宫,缢死吕布。在关羽劝阻下,不杀濮阳战败之将张辽。
第二十回
前有谋诛宦竖之何国舅,后有谋诛奸相之董国舅,遥遥相对,然二人不可同年而语矣。进有鸩董后之罪,承有拒李傕之功;进则灵帝尝欲杀之,承则献帝倾心托之。乃二人之贤否不同,而同于败者,进之失在不断,承之失在不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会饮?迹恐其露,何必立券书名?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祚汉,无徒为董承咎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cNamara博卡
2016-03-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McNamara博卡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251 获赞数:16779
毕业于锦州二中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谁乃真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高价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毐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琚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哃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琚\",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哃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姃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嗨师兄
2015-02-03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30万
展开全部
谁乃真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高价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毐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琚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哃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琚\",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哃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姃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