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大红袍花椒和韩城的大红袍花椒的区别
1、产地不同
武都大红袍花椒是陇南大红袍花椒中的一类,武都花椒属花椒类中的绵椒品种,产于陇南市武都区。
韩城大红袍花椒是陕西省韩城市特产。
2、产品特点不同
武都大红袍花椒椒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分多、精油含量高。
韩城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色泽红艳、颗粒大而均匀、香味浓郁、麻味适中。
3、生长环境不同
武都大红袍花椒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韩城大红袍花椒主要分布在陕西韩城中部浅山地,海拔高度在500—800米之间。韩城市境内多山地,雨量较多但降水分不均,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气温分布基本趋势是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夏热冬寒有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成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陇南大红袍花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城大红袍花椒
八月流火,椒香沁腑。韩城大红袍花椒天下第一。
陕西八百里秦川久负盛名,既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今天陕西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得天独厚的粮仓。然而,使她享誉神州,名满全球,并为许多“老外”所熟知的,还有那漫川遍野以及地埂、河边、房前屋后的一棵棵,一行行,像挂满珍珠玛瑙似的花椒树。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关中花椒。
关中花椒,又称秦椒。主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其地古称秦而得名。《本草纲目》称:“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名医别录》也有“秦椒生秦岭上,八九月采实”的记述。《王右丞辋川图》还记载着唐代诗人王维在蓝田辋川的别墅里有椒园。《唐书·地理志》和《陕西通志》中,还记载着:“金州贡椒”。《唐本草》载:“(花椒)蓝田秦岭间大有之”。《图经本草》记有:“花椒,今凤、金、商州皆有之”。宋《本草衍义》云:“此秦地所实者,故言秦椒。……椒粒亦大”。《本草纲目》说:“秦椒、花椒始产于秦,……生青熟红,大于蜀椒”。可见,两千多年来,花椒一直是陕西的著名特产。名列全国“六大名椒”之首。
关中花椒分布
中国花椒网上有关花椒分布介绍。韩城、凤县、长安、宝鸡、富平等地、县、市有大红袍花椒。品种有大红袍、小红袍、黄金椒、狗椒等多种!
尤以韩城市盘龙乡所产大红袍品质最佳,为花椒之上品,体肥个大,颗粒饱满,鲜红泽润,辛香麻辣,有双耳,风味超群,耐贮藏,闻名中外。仅秦岭南坡以北,已有33万亩花椒,全省年产2000~3000万公斤。销于全国各地,出口海外多个国家。
韩城大红袍花椒
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烹调佳肴必备的调料,有提味、增鲜、去腥、去膻之功。果皮含特殊的芳香油,提取精制后,可作馥奇、熏衣草型香精;种子出油率22%~25%,可食用或工业用;油饼可作肥料和饲料;种子和果皮可入药,治积食停欲,脘腹冷痛,咳嗽气逆,坚齿黑发,明目等。
大红袍花椒为农家优良品种,大红袍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体黑棕色,瘤状刺,刺大而稀。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片。圆锥花序顶生。骨荚果,果皮有疣状突起,熟关中花椒时红色至红紫色。种子1~2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立秋前后成熟采摘。穗大,每穗粒数在54~98之间,粒径2.6毫米。它和一般花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色红而艳,深红色,且晒干后不变色,比一般花椒色深。二是粒大,肉厚,味浓香。一般花椒果小,略带酸苦味,而大红袍花椒比一般花椒粒大、肉厚33%~25%,皮上有疣状突起,内含油丰富,故香麻、味鲜,三是麻度强而持久。大红袍花椒9~10秒钟就出现麻味,而且香味持久。
大红袍花椒喜温,耐旱,适应性较强,但怕风涝危害。宜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栽植。在深厚肥沃的中性或沙质壤土上生长良好,石灰性土壤中生长优佳,结实多。大红袍花椒生长快,栽后2—3年结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一株可产干椒3公斤,高产树可达5~6公斤。一亩地栽100株,可产干椒250公斤以上。
花椒历史
花椒是何时被我国人民作为调味用的呢?
据史学家考证,大约始于南北朝,因为在这之前的历史文献,未见有花椒直接入味有记载。
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关于花椒脯腊的记载,可说得上是花椒进入调味角色之先河。
到唐宋以后,才有花椒作味烹菜的详细文字记载。如宋代林洪的《山家清洪》、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清代彭枚的《随园食单》等较为多见。
但将花椒作为一种独立的基本味,则是清代以后的事。 自从清末《成都通览》中有椒麻鸡片的菜名,麻便成为一种基本味了,并且列入群味之首。中国花椒网为全国花椒行业第一网站。
药用价值
大红袍花椒可以入药,性辛,热,有小毒。归经入脾、胃、肺、肾经。具有散寒、除湿、理气、止痛、消毒、杀菌之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果皮入药,称“椒红”,多用做驱风、健胃药,有温中、止痛、驱虫之效。种子入药,称“椒目”,其功能行水下气,主治水肿、痰水咳嗽。
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本草经》说:“秦椒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临床常用它可治胃酸冷痛、呕吐、泻痢、风寒湿痹、疝痛、蛔虫病、呃噫不止、阴虚久咳等症。夏天,将花椒装入布袋置衣物、粮食中,可防虫蛀;诸虫入耳,取花椒用油浸少许滴入耳内,虫即自出;把食用植物油入锅加热后,再放些花椒,可增加油的香味;用油炸食物出现沸油外溢时,可立即放进几粒花椒,沸油就会消失下去。
推荐于2017-09-15
武都花椒远近闻名,畅销全国,著名餐饮连锁小肥羊火锅店的花椒全部来自甘肃武都,可见其盛产的花椒的影响力。其中尤以武都花椒的颜色、麻味更胜,武都也因此被称作花椒之都。
我国首座花椒博物馆在著名花椒之乡武都开馆。
武都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武都花椒荣誉:
-总理嘉奖
1994年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7年荣获首届甘肃土特产展示会金奖;
2007年荣获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
2000年武都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
武都花椒特点:
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
关于韩城大红袍花椒
陕西八百里秦川久负盛名,既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今天陕西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得天独厚的粮仓。然而,使她享誉神州,名满全球,并为许多“老外”所熟知的,还有那漫川遍野以及地埂、河边、房前屋后的一棵棵,一行行,像挂满珍珠玛瑙似的花椒树。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关中花椒。
关中花椒,又称秦椒。主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其地古称秦而得名。《本草纲目》称:“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名医别录》也有“秦椒生秦岭上,八九月采实”的记述。《王右丞辋川图》还记载着唐代诗人王维在蓝田辋川的别墅里有椒园。《唐书·地理志》和《陕西通志》中,还记载着:“金州贡椒”。《唐本草》载:“(花椒)蓝田秦岭间大有之”。《图经本草》记有:“花椒,今凤、金、商州皆有之”。宋《本草衍义》云:“此秦地所实者,故言秦椒。……椒粒亦大”。《本草纲目》说:“秦椒、花椒始产于秦,……生青熟红,大于蜀椒”。可见,两千多年来,花椒一直是陕西的著名特产。名列全国“六大名椒”之首。
特点
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烹调佳肴必备的调料,有提味、增鲜、去腥、去膻之功。果皮含特殊的芳香油,提取精制后,可作馥奇、熏衣草型香精;种子出油率22%~25%,可食用或工业用;油饼可作肥料和饲料;种子和果皮可入药,治积食停欲,脘腹冷痛,咳嗽气逆,坚齿黑发,明目等。
中国花椒交易网大红袍花椒为农家优良品种,大红袍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体黑棕色,瘤状刺,刺大而稀。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片。圆锥花序顶生。骨荚果,果皮有疣状突起,熟关中花椒时红色至红紫色。种子1~2粒,圆形或半圆形,黑色有光泽,立秋前后成熟采摘。穗大,每穗粒数在54~98之间,粒径2.6毫米。它和一般花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色红而艳,深红色,且晒干后不变色,比一般花椒色深。二是粒大,肉厚,味浓香。一般花椒果小,略带酸苦味,而大红袍花椒比一般花椒粒大、肉厚33%~25%,皮上有疣状突起,内含油丰富,故香麻、味鲜,三是麻度强而持久。大红袍花椒9~10秒钟就出现麻味,而且香味持久。
大红袍花椒喜温,耐旱,适应性较强,但怕风涝危害。宜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栽植。在深厚肥沃的中性或沙质壤土上生长良好,石灰性土壤中生长优佳,结实多。大红袍花椒生长快,栽后2—3年结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一株可产干椒3公斤,高产树可达5~6公斤。一亩地栽100株,可产干椒25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