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地人和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其核心文化思想,为一“和”字,经过5000多年的心心相传,已演变为一精神,升华为一种境界。
人与自然合为一体,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是对老子思想的承接。对中国文化起到深远的影响。中国道教文化就是受其影响。
”天地人和”将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境界.”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坚守”中庸”之道,顺应社会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更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扩展资料
从我们生存的这个时空来说,“三才者”,天、地、人。人是顶天立地的,天、地、人在道中运行。运行的规律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己的本然。
“道”是总规律,总括整个宇宙物质形态运行的法则。而“天、地、人”,是仅仅从人类生存的这个“特定的”小时空而言的。 道的内涵,无量无边,在不同的生存时空中,不同的“生命形态的人”,对“道”的认识和理解是不相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地人和
天地人和,它阐述了一种思想,颂扬了一种精神,顺应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更为我们的生活指引了方向。
出处:
《孙子兵法》始计篇有云“天地人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白话释义: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扩展资料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白话释义: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见方的城池,七里见方的城墙。能够团团围住反复进攻,如果团团围住反复攻击,肯定是占有天时;如果不能取胜,肯定是天时不如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军队以及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够多,居然放弃这座城池逃跑,这个就是典型的地利不如人和。
天地人也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荀子·王霸篇》“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白话释义:让农民质朴地尽力耕作,不要太疲于奔命,则不会错过农时,也不会失去肥沃的土壤。所有做事的人都这样专心的尽职尽责,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不会荒废。
天地人的理论后来引申到军事斗争,各种军事学家都在“天地人”三才关系上下功夫,企图得出战争制胜的规律,如《孙子兵法》始计篇有云“天地人和”
“天地人和”意思是人与自然合为一体,
”天地人和”将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坚守”中庸”之道,顺应社会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更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扩展资料:
“三才者”,天、地、人。人是顶天立地的,“天、地、人”在“道”中运行。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三才者”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源,是无形无象的一切“物质”的根本,是“天地万物之母”。一切有形的物质形态,一切无形的物质形态,都从“三才者”中分离出来的。
“三才者”,是有形物质形态和无形物质形态的混合体。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原。
需要说明的是:和谐不是相同,而是不同的事物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以音乐为例:不是所有的乐器都在同一时间发同一音高的声音,各种乐器的音量也有差异,旋律也有不同。但经过巧妙的安排,便是美妙的音乐。再比如:草原上如果没有狼等食肉动物,鹿等食草动物大量繁殖,会把草啃光,使表土裸露,风吹雨打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草原变成荒漠,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也跟着灭亡,这就是不和谐状态。但有了食肉动物限制了食草动物的数量,草原就能保持,它们三者就是和谐关系。如果食肉动物把食草动物吃光了,它们自己也会饿死,这也是不和谐状态。
推荐于2017-09-2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出处
《孙子兵法》始计篇有云“天地人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