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声语言的运用包括哪些方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意向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显著的相关。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学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因此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十分必要。本文仅从各学科共性角度出发,探讨各科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口头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运用有限时间,面对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完成教学这一特定任务所采用的口语体式。
(一)寓意深刻 准确明晰
1、深刻的教育性
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育人”的因素,使学生不但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受到启发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十分诚恳的要求教师“要使青少年心目中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凡是真理都是革命的。”同时,“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课的讲堂上讲授教材时,不要只是毫无感情的说明真理,而是要使青少年沿着科学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索精神的、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动机的旅行。”①其目的显然是强调教书与育人要同步进行,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出教育性,具体地讲,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思想性
社会主义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反映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要以积极的、健康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人。
(2)道德性
课堂教学用语要文明礼貌,尊重学生人格,要坚持以理服人、民主治学,要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绝对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能用讽刺的语言或者是奚落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能讲庸俗的笑话以及用不雅的口头语。
(3)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激励性语言的使用绝不能吝啬,要不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真为你骄傲!”“全班同学都愿意为你鼓掌!”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4)暗示性
这种语言把深刻的教育性蕴含在科学、幽默之中,令其深思、领悟。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有甚是毒者”时,告诉学生:永州的老百姓不怕毒蛇,甘冒生命的危险,在所不辞,为的是逃避赋敛之毒。这样的表达就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学生听了深受教育。②又如教学生“骂”字,就要讲“不骂人的骂”,不要讲“骂人的骂”。虽然仅一字之差,却关系到对学生是否坚持正面教育的问题。
2、准确的科学性
教师所教的各门学科,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实际上,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是沿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进行思维和想象的。教师的有声语言作为物质形式的刺激物,它表达的意义只有被学生接受才构成真正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准确的知识性、严格的规范性、思维的逻辑性、有序的系统性。
(1)知识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是第一要求,而且知识的传播要准确,否则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教学语言要有准确的知识性,教师应当对知识掌握准确、精炼,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难点、定理、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解释,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反复掂量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情色彩,保证传情达意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正准确精当。
(2)规范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摹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教学口语的示范楷模作用,决定了教学口语必须力求规范。
① 教师的教学语言基本功首先要求教师要使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② 简洁性。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救能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简洁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哼”、“啊”、“那么”、“这么”地频繁使用口头语,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③ 准确明晰。要求选字用词科学确切,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教学语言只有做到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及相互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思之有味,使学生理解、信服、受启发。反之,语言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不感兴趣,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把错误视为真理,视真理为谬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二十年前,我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理解。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简直是精疲力竭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③可见,语言含糊不清,很容易引起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疲劳过度,降低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科学准确、清除明晰。
(3)逻辑性
科学知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它本身有严密的逻辑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这就要求,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句句扣题,简洁明快,不东拉西扯,也不猛然跳跃,使学生听起来脉络清楚,泾渭分明,能启发思维活动,此外要求教师要遵循逻辑要求,不能违背逻辑上的种种规律,如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论证要周密,不要偷换概念,不要以偏概全,要立论有据而无懈可击,严密的逻辑性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
(4)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课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不紊乱,把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取舍有制,富有系统性。
(二)生动含蓄 活泼形象
1、方式的启发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的过程,而不是“给”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含蓄隽永、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掌握好启发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在于把握“引而教”和“求而学”的原则,教师要达到“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语言方式的启发性要通过:巧提问,巧点拔,巧停顿,巧暗示,巧举例来实现。特级教师于漪在讲传统课文《孔乙己》时,开头生动活泼,别具一格,连设三问:“……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地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文章情深、意深、含蓄、深沉,细细品味,深入领会,就可获得解答。”这种生动的讲法,令人耳目一新,启动了学生思维的机器,创造了学生“愤”、“悱”的情境。
2、直观性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形象活泼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起到直观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和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形象感愈强,愈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重新组织、加工,还能在大脑里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1)通俗性
就是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和专门化的学科内容。不通俗,学生就不懂,不懂学生就不能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对知识的渴求。
(2)形象性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不仅教学效率不高,还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比如学“极光”时,一位地理教师向学生这样描述:极光像是一条横卧高空的变色龙,最初像是彩虹,一会儿变成紫红色,一会儿又变成淡蓝色,变成浅绿色。极光的形态很诱人,有的似帷幕下垂,有的像火焰跳动,有的似彩练腾空,有的如轻纱淡抹……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学生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似乎能“看到”或“感觉到”极光的美妙与神秘,从而得到丰富的想象与美感,并真正理解极光。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趣味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风趣机敏、情趣幽默的语言,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① 风趣。风趣是教学语言的调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可逗乐的语言或材料,说些意味深长的话,讲些轶闻趣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材料,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② 幽默。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和箴言等,使讲授富于趣味性。特别是在讲一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内容时,可以运用打比方或讲故事的方式。鲁迅在女师大讲到《红楼梦》中人物时竟问同学:“喜欢不喜欢林妹妹?”在充满师生和谐情谊的课间,学生反问:“周先生喜欢黛玉否?”鲁迅说:“我不喜欢黛玉,因为她总是哭哭啼啼过日子。”此话充满趣味,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醒。
但是,风趣、幽默绝不是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风趣、幽默的语言应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的结晶。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减少疲劳,从而正确的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4)情感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煽起学生的思维热情,起到“扇子”作用。例如一位历史教师讲圆明园被焚毁时,采用了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教师通过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帝国主义残暴行径的无比憎恨。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5)节奏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节奏感,做到快慢得当,轻重有度、疏密相间、张弛适宜,教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就在于它的节奏不同,一般来说,教学语言比生活语言要慢,要有层次、有停顿,发音要洪亮,咬字要准确,发音要规范,说话速度快慢适宜,语调要自然有序。这样,才使学生听起来从容不迫,能思,能记,有板有眼,点点入地。因此,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掌握好节奏,做到抑扬顿挫、起伏跌宕。
(三)因人制宜 灵活运用
1、针对性
所谓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使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
(1)注意学科语言层次。
根据不同学科所在层次,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体现出本学科的风格和特点。如文科教师的语言强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而理科教师的语言则应言简意赅、富有逻辑。
(2)注意学生年龄层次。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多运用形象、直观的情景语言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和大学生,教师则应用生动活泼的说理性与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教学。
(3)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语言要严肃、庄重;而对于学困生,教师的语言要平和、体贴,多表扬而少批评。
(4)注意学生性别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男生宜采用较直率的语言交谈,而对女生宜采用比较委婉的语言交谈。
2、灵活性
教学语言既不能像闲聊天那样“散”,也不能像作报告那样“板”,更不能像说书或相声那样“虚”或“俗”,而应该像和煦的春风,淅沥的春雨,滚烫的火焰,能吹开学生求知的门槛,能融进学生的心田,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火把。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千课同调,把课讲活,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
二、体态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体态语言,又称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它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体态语言恰当配合,要与体态语言灵活运用,构成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姿态仪表语
作为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表现在姿态仪表上,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穿衣打扮,衣着要干净利索、美观大方,具有教师的职业特点。
1、掌握距离 注意时机
人体语言学研究表明,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码,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位置上所保持的距离有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师要经常接近学生,尤其是在课间和课余,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这样,师生之间就会钢刀亲密无间,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
2、姿势优雅 风度得体
教师讲课的姿势和风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姿势、得体的风度,能给学生以美感,集中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身体的造型、头部的运用、眼睛、手势的运用都文雅、得体、贴切,做到自然大方,带出感情,协调一致,如教师站立的姿势应给人以挺拔、稳健、激越、活跃之感,手的运用应灵活、自然。
(二)面部表情语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做实验,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该公式是否准确还有待证实,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面部表情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
1、心神合一 情绪饱满
要想使自己的体态真正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心到神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气势雄厚,态度端庄且和蔼,感情充沛又热忱。如提出问题后,轻轻皱眉,以示思索;当学生答非所问时,缓缓摇头,以表示有疑问;当回答令人满意时,轻轻点头,表示赞同;当学生一时不能回答,将手轻轻下压以示意学生坐下,表示尊重和爱护。恰当的体态语必须建立在心神合一、情绪饱满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有乐观振奋的精神,饱满高涨的情绪,健康良好的思想,才能使体态语充满感情,富于变化,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脸部表情 和蔼亲切
人们常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教师的面孔是放大了的晴雨表,是情绪变化的表征。教师要善于用脸孔说话和表演,做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有柔和,切忌板起面孔、拉长脸。这样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以利于知识的掌握。
3、运眼传神 富于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主要工具。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的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具有感染力。眼睛在教学中的神奇功能表现在: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是课堂上建立和维持师生关系的纽带,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反馈调节的主要工具。眼神在教学中可以用来表扬、赞同、默许,也可以用来批评、限制、否定,还可以用来启迪、提示。师生之间各种思想与感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眼神来传递。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眼传神,特别是在文科教学中,要把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和爱憎亲疏的不同感情色彩融进眼睛之中,以眼神表现出来。
(三)手势动作语
以手势助说话,把学生带入“角色”,对组织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1、点头用手 恰到好处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头的摆动表达意图,能给人一种亲切、含蓄、深沉、暗示之感。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轻轻地点点头,否则摇摇头。点头可起强调作用、暗示作用和鼓励作用。即使不说话,学生也会领悟到其中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和使用头部动作,尽力使头部的动作轻松沉着,头部动作的轻松沉着标志着一个人心情的轻松愉快。即使遇到什么意外或不幸之事,也要尽量克制,不要出现头部痉挛运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做到自然、舒展、大方,动要准,仿要像。要节制手势活动的频率,注意摆动的幅度,切不可不停的比划,频繁的画圈,或插入衣袋,或拢于袖内。手势的范围,上限一般不超过头,下限不低于胸,范围太大容易流于滑稽。一般来说,“手势在上区(肩部以上)活动,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感情,在中区(肩部至腹部)活动,多表示记叙事物、说明道理;在下区(腹部以下)活动,多表示不悦、鄙夷、厌恶、憎恨的情感。”④教师要充分理解手势在不同活动区域所表示的意义,以正确、灵活、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
2、掌握技巧 综合运用
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独特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但上述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应该遵循或作参考的。例如,对学生表扬时,头会轻轻地点,脸会绽出笑,手会形象地比划,目光会明亮而柔和,距离会尽量靠得近。除了重视体态语言的整体功能外,还要把课堂上的体态语言同口头语言看作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只有同口头语言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板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板书作为一种文字语言,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有所谓“微型教案”之称。但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做到恰当的选择和运用板书,应该按照下述三项要求去做。
(一)条理美
1、精心设计 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认真设计板书,作到周密计划,巧妙安排。
2、区分主副 合理布局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个部分。主板书一般设置在黑板的左侧或中间偏左。以讲授的内容要点、论点论据、逻辑层次、分析要点、概括结论为内容。要求书写清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供学生抄录记忆。而副板书主要是配合主板书书写一时难以理解的字、词、术语、符号,它可根据需要随擦随写。
合理布局是指计划使用黑板,根据内容的多少和黑板的大小,适当地划分部位,精心设计。
3、提纲挈领 重点突出
提纲挈领,要求板书能概括讲课的主要内容,使其真正成为见解的提要和纲领;要规范化、条理化、系统化,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一、二、三、”“1、2、3”务要排列有序;要字斟字酌,前后一致,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务要统一,此外要让副板书突出重点,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以工整、稍大的字体突出来,有时可用彩色粉笔以示区别,或划上注意线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4、准确科学 系统完整
板书一定要讲求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字的笔顺、词的搭配、线段的勾画、图示的精当、板画的形象到内容的提炼、浓缩,结语的归纳总结,都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无误。如《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的板书设计:
救
东郭先生 教育 老农 打死 狼
吃
(二)简洁美
1、简明扼要 画龙点睛
板书应以言简意明、准确精炼为原则。内容不能过多、过杂、过繁,而在于“少而精”、“精而活”,追求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画龙点睛,主要是通过“精语妙字”,点出重点。点破难点,点到实质,点通关键,富于启发,促进思考。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板书
贪 贪 贪 贪 贪 (一无所得)
2、书之适时 擦之有序
板书出来的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板书应做到书之适时,擦之有序,根据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的客观需要来决定。例如,具有启发性的板书,可写在推导过程之前;具有结论性的板书,应待瓜熟蒂落,写在推导过程之后,主板书应通堂保留,副板书可根据需要随写随擦;对低年级可先写后讲,对高年级可边讲边写。
3、有的放矢 生动活泼
板书一定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能盲目挥洒,信手板书。应力求做到:当书则书,当略则略,精当取舍,有的放矢,还要杜绝机械、呆板,力求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富有生气,生动活泼。
(三)规范美
1、书写美观 字迹工整
板书本身具有示范作用,工楷整齐、端庄秀丽的字,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板书的书写必须注意美观、大方、工整、秀丽。应力求做到板书的字要有正确的笔顺,整齐的间架结构,匀称的字据行距。字要写得清晰,大小适中。
2、设计精当 讲求美学
板书还要追求整体设计的美。因此,教师在板书时必须做到:文字美、结构美、线条美、色彩美、图示美。
3、形式多样 因人制宜
板书设计总是受到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师的能力和爱好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它的设计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因人制宜,灵活掌握。
上述关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设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机融合,灵活掌握。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做教学语言优化的有心人,就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吸引力、穿透力和感染力,借助语言的魅力最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思想、感情等信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意向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显著的相关。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学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因此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十分必要。本文仅从各学科共性角度出发,探讨各科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口头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运用有限时间,面对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完成教学这一特定任务所采用的口语体式。
(一)寓意深刻 准确明晰
1、深刻的教育性
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育人”的因素,使学生不但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受到启发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十分诚恳的要求教师“要使青少年心目中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凡是真理都是革命的。”同时,“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课的讲堂上讲授教材时,不要只是毫无感情的说明真理,而是要使青少年沿着科学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索精神的、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动机的旅行。”①其目的显然是强调教书与育人要同步进行,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出教育性,具体地讲,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思想性
社会主义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反映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要以积极的、健康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人。
(2)道德性
课堂教学用语要文明礼貌,尊重学生人格,要坚持以理服人、民主治学,要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绝对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能用讽刺的语言或者是奚落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能讲庸俗的笑话以及用不雅的口头语。
(3)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激励性语言的使用绝不能吝啬,要不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真为你骄傲!”“全班同学都愿意为你鼓掌!”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4)暗示性
这种语言把深刻的教育性蕴含在科学、幽默之中,令其深思、领悟。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有甚是毒者”时,告诉学生:永州的老百姓不怕毒蛇,甘冒生命的危险,在所不辞,为的是逃避赋敛之毒。这样的表达就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学生听了深受教育。②又如教学生“骂”字,就要讲“不骂人的骂”,不要讲“骂人的骂”。虽然仅一字之差,却关系到对学生是否坚持正面教育的问题。
2、准确的科学性
教师所教的各门学科,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实际上,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是沿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进行思维和想象的。教师的有声语言作为物质形式的刺激物,它表达的意义只有被学生接受才构成真正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准确的知识性、严格的规范性、思维的逻辑性、有序的系统性。
(1)知识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是第一要求,而且知识的传播要准确,否则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教学语言要有准确的知识性,教师应当对知识掌握准确、精炼,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难点、定理、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解释,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反复掂量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情色彩,保证传情达意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正准确精当。
(2)规范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摹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教学口语的示范楷模作用,决定了教学口语必须力求规范。
① 教师的教学语言基本功首先要求教师要使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② 简洁性。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救能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简洁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哼”、“啊”、“那么”、“这么”地频繁使用口头语,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③ 准确明晰。要求选字用词科学确切,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教学语言只有做到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及相互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思之有味,使学生理解、信服、受启发。反之,语言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不感兴趣,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把错误视为真理,视真理为谬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二十年前,我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理解。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简直是精疲力竭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③可见,语言含糊不清,很容易引起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疲劳过度,降低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科学准确、清除明晰。
(3)逻辑性
科学知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它本身有严密的逻辑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这就要求,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句句扣题,简洁明快,不东拉西扯,也不猛然跳跃,使学生听起来脉络清楚,泾渭分明,能启发思维活动,此外要求教师要遵循逻辑要求,不能违背逻辑上的种种规律,如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论证要周密,不要偷换概念,不要以偏概全,要立论有据而无懈可击,严密的逻辑性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
(4)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课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不紊乱,把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取舍有制,富有系统性。
(二)生动含蓄 活泼形象
1、方式的启发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的过程,而不是“给”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含蓄隽永、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掌握好启发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在于把握“引而教”和“求而学”的原则,教师要达到“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语言方式的启发性要通过:巧提问,巧点拔,巧停顿,巧暗示,巧举例来实现。特级教师于漪在讲传统课文《孔乙己》时,开头生动活泼,别具一格,连设三问:“……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地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文章情深、意深、含蓄、深沉,细细品味,深入领会,就可获得解答。”这种生动的讲法,令人耳目一新,启动了学生思维的机器,创造了学生“愤”、“悱”的情境。
2、直观性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形象活泼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起到直观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和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形象感愈强,愈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重新组织、加工,还能在大脑里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1)通俗性
就是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和专门化的学科内容。不通俗,学生就不懂,不懂学生就不能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对知识的渴求。
(2)形象性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不仅教学效率不高,还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比如学“极光”时,一位地理教师向学生这样描述:极光像是一条横卧高空的变色龙,最初像是彩虹,一会儿变成紫红色,一会儿又变成淡蓝色,变成浅绿色。极光的形态很诱人,有的似帷幕下垂,有的像火焰跳动,有的似彩练腾空,有的如轻纱淡抹……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学生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似乎能“看到”或“感觉到”极光的美妙与神秘,从而得到丰富的想象与美感,并真正理解极光。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趣味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风趣机敏、情趣幽默的语言,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① 风趣。风趣是教学语言的调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可逗乐的语言或材料,说些意味深长的话,讲些轶闻趣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材料,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② 幽默。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和箴言等,使讲授富于趣味性。特别是在讲一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内容时,可以运用打比方或讲故事的方式。鲁迅在女师大讲到《红楼梦》中人物时竟问同学:“喜欢不喜欢林妹妹?”在充满师生和谐情谊的课间,学生反问:“周先生喜欢黛玉否?”鲁迅说:“我不喜欢黛玉,因为她总是哭哭啼啼过日子。”此话充满趣味,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醒。
但是,风趣、幽默绝不是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风趣、幽默的语言应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的结晶。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减少疲劳,从而正确的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4)情感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煽起学生的思维热情,起到“扇子”作用。例如一位历史教师讲圆明园被焚毁时,采用了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教师通过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帝国主义残暴行径的无比憎恨。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5)节奏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节奏感,做到快慢得当,轻重有度、疏密相间、张弛适宜,教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就在于它的节奏不同,一般来说,教学语言比生活语言要慢,要有层次、有停顿,发音要洪亮,咬字要准确,发音要规范,说话速度快慢适宜,语调要自然有序。这样,才使学生听起来从容不迫,能思,能记,有板有眼,点点入地。因此,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掌握好节奏,做到抑扬顿挫、起伏跌宕。
(三)因人制宜 灵活运用
1、针对性
所谓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使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
(1)注意学科语言层次。
根据不同学科所在层次,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体现出本学科的风格和特点。如文科教师的语言强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而理科教师的语言则应言简意赅、富有逻辑。
(2)注意学生年龄层次。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多运用形象、直观的情景语言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和大学生,教师则应用生动活泼的说理性与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教学。
(3)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语言要严肃、庄重;而对于学困生,教师的语言要平和、体贴,多表扬而少批评。
(4)注意学生性别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男生宜采用较直率的语言交谈,而对女生宜采用比较委婉的语言交谈。
2、灵活性
教学语言既不能像闲聊天那样“散”,也不能像作报告那样“板”,更不能像说书或相声那样“虚”或“俗”,而应该像和煦的春风,淅沥的春雨,滚烫的火焰,能吹开学生求知的门槛,能融进学生的心田,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火把。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千课同调,把课讲活,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
二、体态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体态语言,又称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它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体态语言恰当配合,要与体态语言灵活运用,构成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姿态仪表语
作为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表现在姿态仪表上,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穿衣打扮,衣着要干净利索、美观大方,具有教师的职业特点。
1、掌握距离 注意时机
人体语言学研究表明,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码,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位置上所保持的距离有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师要经常接近学生,尤其是在课间和课余,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这样,师生之间就会钢刀亲密无间,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
2、姿势优雅 风度得体
教师讲课的姿势和风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姿势、得体的风度,能给学生以美感,集中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身体的造型、头部的运用、眼睛、手势的运用都文雅、得体、贴切,做到自然大方,带出感情,协调一致,如教师站立的姿势应给人以挺拔、稳健、激越、活跃之感,手的运用应灵活、自然。
(二)面部表情语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做实验,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该公式是否准确还有待证实,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面部表情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
1、心神合一 情绪饱满
要想使自己的体态真正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心到神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气势雄厚,态度端庄且和蔼,感情充沛又热忱。如提出问题后,轻轻皱眉,以示思索;当学生答非所问时,缓缓摇头,以表示有疑问;当回答令人满意时,轻轻点头,表示赞同;当学生一时不能回答,将手轻轻下压以示意学生坐下,表示尊重和爱护。恰当的体态语必须建立在心神合一、情绪饱满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有乐观振奋的精神,饱满高涨的情绪,健康良好的思想,才能使体态语充满感情,富于变化,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脸部表情 和蔼亲切
人们常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教师的面孔是放大了的晴雨表,是情绪变化的表征。教师要善于用脸孔说话和表演,做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有柔和,切忌板起面孔、拉长脸。这样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以利于知识的掌握。
3、运眼传神 富于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主要工具。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的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具有感染力。眼睛在教学中的神奇功能表现在: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窗户,是课堂上建立和维持师生关系的纽带,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反馈调节的主要工具。眼神在教学中可以用来表扬、赞同、默许,也可以用来批评、限制、否定,还可以用来启迪、提示。师生之间各种思想与感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眼神来传递。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眼传神,特别是在文科教学中,要把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和爱憎亲疏的不同感情色彩融进眼睛之中,以眼神表现出来。
(三)手势动作语
以手势助说话,把学生带入“角色”,对组织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1、点头用手 恰到好处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头的摆动表达意图,能给人一种亲切、含蓄、深沉、暗示之感。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轻轻地点点头,否则摇摇头。点头可起强调作用、暗示作用和鼓励作用。即使不说话,学生也会领悟到其中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和使用头部动作,尽力使头部的动作轻松沉着,头部动作的轻松沉着标志着一个人心情的轻松愉快。即使遇到什么意外或不幸之事,也要尽量克制,不要出现头部痉挛运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做到自然、舒展、大方,动要准,仿要像。要节制手势活动的频率,注意摆动的幅度,切不可不停的比划,频繁的画圈,或插入衣袋,或拢于袖内。手势的范围,上限一般不超过头,下限不低于胸,范围太大容易流于滑稽。一般来说,“手势在上区(肩部以上)活动,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感情,在中区(肩部至腹部)活动,多表示记叙事物、说明道理;在下区(腹部以下)活动,多表示不悦、鄙夷、厌恶、憎恨的情感。”④教师要充分理解手势在不同活动区域所表示的意义,以正确、灵活、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
2、掌握技巧 综合运用
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独特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但上述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应该遵循或作参考的。例如,对学生表扬时,头会轻轻地点,脸会绽出笑,手会形象地比划,目光会明亮而柔和,距离会尽量靠得近。除了重视体态语言的整体功能外,还要把课堂上的体态语言同口头语言看作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只有同口头语言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板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板书作为一种文字语言,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有所谓“微型教案”之称。但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做到恰当的选择和运用板书,应该按照下述三项要求去做。
(一)条理美
1、精心设计 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认真设计板书,作到周密计划,巧妙安排。
2、区分主副 合理布局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个部分。主板书一般设置在黑板的左侧或中间偏左。以讲授的内容要点、论点论据、逻辑层次、分析要点、概括结论为内容。要求书写清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供学生抄录记忆。而副板书主要是配合主板书书写一时难以理解的字、词、术语、符号,它可根据需要随擦随写。
合理布局是指计划使用黑板,根据内容的多少和黑板的大小,适当地划分部位,精心设计。
3、提纲挈领 重点突出
提纲挈领,要求板书能概括讲课的主要内容,使其真正成为见解的提要和纲领;要规范化、条理化、系统化,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一、二、三、”“1、2、3”务要排列有序;要字斟字酌,前后一致,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务要统一,此外要让副板书突出重点,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以工整、稍大的字体突出来,有时可用彩色粉笔以示区别,或划上注意线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4、准确科学 系统完整
板书一定要讲求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字的笔顺、词的搭配、线段的勾画、图示的精当、板画的形象到内容的提炼、浓缩,结语的归纳总结,都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无误。如《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的板书设计:
救
东郭先生 教育 老农 打死 狼
吃
(二)简洁美
1、简明扼要 画龙点睛
板书应以言简意明、准确精炼为原则。内容不能过多、过杂、过繁,而在于“少而精”、“精而活”,追求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画龙点睛,主要是通过“精语妙字”,点出重点。点破难点,点到实质,点通关键,富于启发,促进思考。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板书
贪 贪 贪 贪 贪 (一无所得)
2、书之适时 擦之有序
板书出来的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板书应做到书之适时,擦之有序,根据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的客观需要来决定。例如,具有启发性的板书,可写在推导过程之前;具有结论性的板书,应待瓜熟蒂落,写在推导过程之后,主板书应通堂保留,副板书可根据需要随写随擦;对低年级可先写后讲,对高年级可边讲边写。
3、有的放矢 生动活泼
板书一定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能盲目挥洒,信手板书。应力求做到:当书则书,当略则略,精当取舍,有的放矢,还要杜绝机械、呆板,力求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富有生气,生动活泼。
(三)规范美
1、书写美观 字迹工整
板书本身具有示范作用,工楷整齐、端庄秀丽的字,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板书的书写必须注意美观、大方、工整、秀丽。应力求做到板书的字要有正确的笔顺,整齐的间架结构,匀称的字据行距。字要写得清晰,大小适中。
2、设计精当 讲求美学
板书还要追求整体设计的美。因此,教师在板书时必须做到:文字美、结构美、线条美、色彩美、图示美。
3、形式多样 因人制宜
板书设计总是受到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师的能力和爱好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它的设计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因人制宜,灵活掌握。
上述关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设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有机融合,灵活掌握。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做教学语言优化的有心人,就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吸引力、穿透力和感染力,借助语言的魅力最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思想、感情等信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