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方法教孩子口算,让孩子不错题!都做对!
5个回答
2015-06-18
展开全部
1.写20道10以内的加法题,建议5道一行,共四行。要求孩子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可以视孩子情况决定),然后如果错题在两道以内(包括两道)可以陪她玩一个游戏。这个过程关键一定要坚持原则,达不到目标绝对不玩,开始可以让孩子改错题,改对了可以鼓励她。
2.第一个过程一般最多10天孩子就可以提高速度了,但是他们不太注重自己检查,于是让她利用剩余时间检查。开始可以提示她在第几行,但不告诉第几题,渐渐的可以不再提示了。孩子学会了自己检查。
3.缩短时间,要求不变。
4.增加难度,改为20以内的加减法。当然中间有10以内减法,和20以内加法的过程。但是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5.一般孩子在没达到要求时会要求再做一张同样的练习,这时要掌握时机和孩子讲道理,不要太强硬的否定,但是要告诉孩子机会只有一次的道理。
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数一数手指,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把16记在脑子里,伸出7个手指头,从16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15、14……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
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 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讲究形式,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的强大内驱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多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天一页口算练习,口算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5分钟。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细水常流,稳步提高
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3、对症下药,逐个过关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特别对哪些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小朋友,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所在
如果您是家长
从数数到计算的最佳路径
从幼儿数学教学的顺序来看,父母们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先教孩子学数数,会数到100了之后,再教5以内的加减法,然后是10以内的、20以内的,最后是100以内的。这种已为人们习惯地接受下来的数学教学顺序其实并不科学。从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比较科学的教学步骤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PS:这种好方法我记得快乐老师有说过,熟悉了从1到100,然后2个2个数,再练习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可是不知为什么,儿子就是不喜欢数数,我试着用围棋的方式和他下,2个2个放围棋子,终于儿子有兴趣了。
编故事学10以内加减法
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学习数学就是这样简单
父母们总是抱怨数学是这么难学,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这门“古怪”的学科呢。其实数学并非你想得那样,学好它的奥秘就在平日的生活里。
你不必非得抽出单独的时间,与孩子坐下来,告诉他“现在是数学学习时间”。生活中无时不刻地都在用着数学,父母只需向孩子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么通过各种方式应用着数学的。
宝宝身边的数字生活
让宝宝知道与自己相关的数字,是比学习“唱数”更好的方法,如自家的地址、电话号码,自已衣服和鞋子的尺码。每过几个月就让他量量自己的身高;称体重的时候,指给他看自己的体重,和自己以前或爸爸的体重比比看。
跟宝宝一起看日历,让他数数离上学日期还有几天。孩子对时间以直线的方式移动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厨房里的数学奥秘
厨房也是向宝宝展示复杂数学概念的好场地。切面包的时候,问问宝宝,是想切成两份呢,还是三份或四份;切成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是长方形的。让宝宝的小脑袋里有了几何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做饭中也包含着比例、测量和计时这些数学概念呢。让宝宝帮忙量一量,加点材料;你不妨在加双份料的时候,在增加某种成分以达到合适的比例的时候,在烤炉上设定一个温度的时候,都大声地告诉宝宝……
另外,还可以让宝宝帮你把食物按类型、颜色或大小分分类。对事物的分类和归类,是孩子今后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非常有用的技能。
游戏中的数学乐趣
玩具能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概念,积木、拼插玩具、建筑玩具--这些都在教孩子运用基础的几何概念。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结构时,他实际上在轻松的玩乐中学习了平衡、对称和空间关系这些概念呢。
简单的掷骰子棋盘游戏,因为需要孩子去数数去认数字,因此,也是在玩中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而且在投骰子的过程里,还接触到概率的概念呢。当然,你不必用数学语言向孩子解释什么,但是他迟早会掌握这其中的基本思想,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自然会大有裨益的。自创游戏也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办法。比如发展孩子估算技巧的游戏:在罐子里装上果冻或棉花糖,让他猜猜有多少颗。
用计时器来玩游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孩子说说看,一分钟能拍多少次手,他可能会说“10次”,因为他觉得那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当最后实践的结果出来后,想想他会有多吃惊啊!下一次,可以让他试试拍得更快一点。
旅途中的数学世界
乘车旅行是教孩子知道数学有多重要的机会。可以让孩子猜猜看,到达一个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鼓励孩子认认路标的不同形状,也是让他熟悉基本的几何概念的好方法;还可以让孩子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然后找找看,哪个数字出现得最多……这些游戏,既可以让孩子旅途中解闷,又可以学点数学,何乐而不为呢?
家务劳动里的数学思维
孩子大多是热心的家务小帮手,何不趁此让孩子学点数学呢?比如,让孩子帮忙给袜子配对,分拣要洗的衣服,这可都是孩子锻炼分类的好活动呢。孩子帮着往洗衣机里倒洗衣粉时,学习的是度量概念;摆碗筷时,学习的是数数和分类……这些,都是向孩子展示每日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啊。
TIPS:3种最简单有趣的数学教具
扑克
平时双休日或者节假日,与宝宝一起玩扑克游戏,选1~5的数字牌,给宝宝辨认1~5的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1~5的加减法等。等宝宝真正搞懂后,再把范围扩大到1~10。宝宝会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
骰子
学数字的最好教具了,学习效果出奇的好。开始宝宝可能不能理解数的概念,但每次投掷骰子,每次数骰子上的点数,再进行比点数的大小游戏,宝宝的热情高得会超出你的想象。认识了骰子上的1~6数字后,再增加一个骰子,就可以和宝宝玩加法的游戏了。
2.第一个过程一般最多10天孩子就可以提高速度了,但是他们不太注重自己检查,于是让她利用剩余时间检查。开始可以提示她在第几行,但不告诉第几题,渐渐的可以不再提示了。孩子学会了自己检查。
3.缩短时间,要求不变。
4.增加难度,改为20以内的加减法。当然中间有10以内减法,和20以内加法的过程。但是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5.一般孩子在没达到要求时会要求再做一张同样的练习,这时要掌握时机和孩子讲道理,不要太强硬的否定,但是要告诉孩子机会只有一次的道理。
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数一数手指,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把16记在脑子里,伸出7个手指头,从16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15、14……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
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 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讲究形式,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的强大内驱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多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天一页口算练习,口算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5分钟。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细水常流,稳步提高
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难度比较大或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反复练习,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口算的能力。
3、对症下药,逐个过关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多使用激励性评价,特别对哪些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小朋友,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所在
如果您是家长
从数数到计算的最佳路径
从幼儿数学教学的顺序来看,父母们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先教孩子学数数,会数到100了之后,再教5以内的加减法,然后是10以内的、20以内的,最后是100以内的。这种已为人们习惯地接受下来的数学教学顺序其实并不科学。从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来看,比较科学的教学步骤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PS:这种好方法我记得快乐老师有说过,熟悉了从1到100,然后2个2个数,再练习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可是不知为什么,儿子就是不喜欢数数,我试着用围棋的方式和他下,2个2个放围棋子,终于儿子有兴趣了。
编故事学10以内加减法
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学习数学就是这样简单
父母们总是抱怨数学是这么难学,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这门“古怪”的学科呢。其实数学并非你想得那样,学好它的奥秘就在平日的生活里。
你不必非得抽出单独的时间,与孩子坐下来,告诉他“现在是数学学习时间”。生活中无时不刻地都在用着数学,父母只需向孩子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么通过各种方式应用着数学的。
宝宝身边的数字生活
让宝宝知道与自己相关的数字,是比学习“唱数”更好的方法,如自家的地址、电话号码,自已衣服和鞋子的尺码。每过几个月就让他量量自己的身高;称体重的时候,指给他看自己的体重,和自己以前或爸爸的体重比比看。
跟宝宝一起看日历,让他数数离上学日期还有几天。孩子对时间以直线的方式移动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厨房里的数学奥秘
厨房也是向宝宝展示复杂数学概念的好场地。切面包的时候,问问宝宝,是想切成两份呢,还是三份或四份;切成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是长方形的。让宝宝的小脑袋里有了几何和分数的基本概念。
做饭中也包含着比例、测量和计时这些数学概念呢。让宝宝帮忙量一量,加点材料;你不妨在加双份料的时候,在增加某种成分以达到合适的比例的时候,在烤炉上设定一个温度的时候,都大声地告诉宝宝……
另外,还可以让宝宝帮你把食物按类型、颜色或大小分分类。对事物的分类和归类,是孩子今后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非常有用的技能。
游戏中的数学乐趣
玩具能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概念,积木、拼插玩具、建筑玩具--这些都在教孩子运用基础的几何概念。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结构时,他实际上在轻松的玩乐中学习了平衡、对称和空间关系这些概念呢。
简单的掷骰子棋盘游戏,因为需要孩子去数数去认数字,因此,也是在玩中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而且在投骰子的过程里,还接触到概率的概念呢。当然,你不必用数学语言向孩子解释什么,但是他迟早会掌握这其中的基本思想,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自然会大有裨益的。自创游戏也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办法。比如发展孩子估算技巧的游戏:在罐子里装上果冻或棉花糖,让他猜猜有多少颗。
用计时器来玩游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孩子说说看,一分钟能拍多少次手,他可能会说“10次”,因为他觉得那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当最后实践的结果出来后,想想他会有多吃惊啊!下一次,可以让他试试拍得更快一点。
旅途中的数学世界
乘车旅行是教孩子知道数学有多重要的机会。可以让孩子猜猜看,到达一个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鼓励孩子认认路标的不同形状,也是让他熟悉基本的几何概念的好方法;还可以让孩子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然后找找看,哪个数字出现得最多……这些游戏,既可以让孩子旅途中解闷,又可以学点数学,何乐而不为呢?
家务劳动里的数学思维
孩子大多是热心的家务小帮手,何不趁此让孩子学点数学呢?比如,让孩子帮忙给袜子配对,分拣要洗的衣服,这可都是孩子锻炼分类的好活动呢。孩子帮着往洗衣机里倒洗衣粉时,学习的是度量概念;摆碗筷时,学习的是数数和分类……这些,都是向孩子展示每日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啊。
TIPS:3种最简单有趣的数学教具
扑克
平时双休日或者节假日,与宝宝一起玩扑克游戏,选1~5的数字牌,给宝宝辨认1~5的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1~5的加减法等。等宝宝真正搞懂后,再把范围扩大到1~10。宝宝会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
骰子
学数字的最好教具了,学习效果出奇的好。开始宝宝可能不能理解数的概念,但每次投掷骰子,每次数骰子上的点数,再进行比点数的大小游戏,宝宝的热情高得会超出你的想象。认识了骰子上的1~6数字后,再增加一个骰子,就可以和宝宝玩加法的游戏了。
展开全部
众合利达教育老师:多做题,多算题,再就是培养孩子谨慎的心态吧。个人觉得别太拘泥于孩子小时候卷子的成绩或者给老师的印象。多注意孩子自身,以及家长希望未来的孩子做什么,然后去引导他,积累一些真正对孩子将来有用的东西。另外就是让他多见见世面,了解一些生活设施的作用,以及如何去用,看看不同人不同事,给他正面的影响。口算一百分,得到老师的夸奖,到他成年的时候都不会记得,也不是值得他建立自信的东西。希望家长一方面配合学校教育的同时,别让学校教育完全取代了家庭教育,孩子从学校走出来不可能都是一个样,因为家庭影响的程度不同。学校的要求家长辅助老师会很开心,同时家长也有权利让学校辅助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加油。
追问
我能加你吗,我是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总说孩子的不是,打骂孩子,我不想这样,希望你帮帮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做题粗心大意这是小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掉这个毛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要多提醒,让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当然提高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积累,要多做题。值得注意的是,做题要适可而止,避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印度数学能让孩子口算更快更好。
印度数学的起源和其它古老民族的数学起源一样,是在生产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印度数学的发展也有一个特殊的因素,便是它的数学和历法一样,是在婆罗门祭礼的影响下得以充分发展的。再加上佛教的交流和贸易的往来,印度数学和近东,特别是中国的数学便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前进。另外,印度数学的发展始终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数学作品大多刊载于天文学著作中的某些篇章。
例如:
10000为被减数的减法
要点:最左一位数减去1,并将除个位数以外的0都改成9,答案加1
范例:10000-1083=9999-1083+1=8917
衍生:以后后面有再多位数都不怕退位算错了。
印度数学的起源和其它古老民族的数学起源一样,是在生产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印度数学的发展也有一个特殊的因素,便是它的数学和历法一样,是在婆罗门祭礼的影响下得以充分发展的。再加上佛教的交流和贸易的往来,印度数学和近东,特别是中国的数学便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前进。另外,印度数学的发展始终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数学作品大多刊载于天文学著作中的某些篇章。
例如:
10000为被减数的减法
要点:最左一位数减去1,并将除个位数以外的0都改成9,答案加1
范例:10000-1083=9999-1083+1=8917
衍生:以后后面有再多位数都不怕退位算错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百度搜索速算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