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争史上开创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是什么时候?
我国战争史上开创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宋代。
公元1132年,中国南宋的军事家陈规 发明了一种火枪,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人创造了一种突火枪,该枪用巨竹做枪筒,发射子窠(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是现代霰弹枪的真正起源。
扩展资料:
发展史:
公元1132年,中国南宋的军事家陈规 发明了一种火枪,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人创造了一种突火枪,该枪用巨竹做枪筒,发射子窠(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是现代霰弹枪的真正起源。
公元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金属管形火器传入欧洲,火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5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后来,被明王朝仿制,称之为鸟铳,直到公元1525年,意大利人芬奇发明了燧发枪,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才逐渐克服了气候的影响,且简化了射击程序,提高了射击精度。
后装枪的发明是19世纪枪械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步枪出世500年都是从膛口用探条把弹丸装进枪膛内的历史,被有些史书称之为“开辟了轻武器和步兵战术的新纪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兵器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将沐英平定了云南思伦发之乱。当沐英与思伦发作战时,思伦发以大象布阵,沐英“乃下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1]从而大破思伦发军队的象阵。《明太祖实录》的这段记载比较简略。从文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明军铳、箭的射击队形似乎是分为三行,当第一行射击完毕,则转到第三行之后,重新装填弹药,做好再次射击的准备;与此同时,第二行即前进到原先第一行的射击位置上,继续射击。以此类推,便可以达到连续射击的目的。据说后来的满蒙八旗军队亦曾经使用过类似的射击队形。[2]在这里姑且将这种射击队形称之为“移动队形”。
然而,明军在战场上使用铳、箭的射击队形显然并不止这一种。在有关明成祖首次亲征鞑靼阿鲁台的史料中,明军又使用了的另一种射击队形。据相关记载,明军的这种射击队形与上述的“移动队形”相比较,其相似之处在于这两种射击队形都是分为三行。不同之处在于明军的前一行士兵在每一次射击之后,马上将管形火器递回中间一行的士兵;同时从中间一行的士兵手中接过装好弹药的火器继续射击。而中间一行的士兵一方面负责从前一行士兵的手中接过射击之后的火器,并向后传递给第三行的士兵装上弹药;另一方面负责从第三行士兵的手中接过已经装好弹药的火器,并向前传递给前一排的士兵。[3]在这里姑且将这种射击队形称之为“传递队形”。
看来“传递队形”的射击速度比起“移动队形”要快。因为“传递队形”在队形不变的情况下,只需要前、中、后三行将火器互相传递即可,在射击时间上当然要比“移动队形”所逞现的前、中、后三行不停地互相变换位置要快。
那么,在上述的两种射击队形中,明军在使用火器时究竟更多地采取那一种射击队形呢?《明代宗实录》给出了一个答案,据记载当时的明军五军坐营都指挥佥事王淳上言明代宗称:“臣访求太宗皇帝旧制,参为束伍法”,在王淳所述的“束伍法”中,“(明军)神机炮三十三人......前十一人放炮,中十一人转枪,后十一人装药”;而“弓箭队二十二人......弓箭两行,前行射多手疲,后行代射。”[4]从“束伍法”中可以看出,在明军管形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同一阵势中,使用火器的队形与使用弓箭的队形是有区别的。从实际操作来看,在使用火器的队形里,后一行的士兵可以将管形火器预先装填好弹药再传递给前一行的士兵;而在使用弓箭的队形里,后一行的士兵不可以将弓预先装好箭再传递给前一行的士兵。因此,弓箭队不能采取行与行之间互相传递武器的作战方式,只能采取行与行之间互相变换位置的作战方式。也就是说,明军使用火器的射击队形接近于“传递队形”;而使用弓箭的射击队形接近于“移动队形”。故可以认为,明军在使用火器时更多地采取“传递队形”。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明初沐英平定云南思伦发以及明成祖首次亲征鞑靼阿鲁台的两次战事里,明军在布阵时均排列有铳、箭的队形,在铳、箭射击时,是有可能出现“移动队形”与“传递队形”同时并用的情况的。最后要指出一点,明成祖的神机营是装备有可以将弹丸与箭一齐发射的神枪的,详情请见明人茅元仪撰写的《武备志》的有关章节。
参考资料: 百家讲坛&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888123.html?si=1
从东汉开始就有了,不过使用的就是火箭。就是在箭上绑上类似火药发射筒的玩意。
到宋朝的时候开始比较重视起来,有了全世界第一支火统。不过只是把竹子打通放上火药、石子,发射威力不大。大炮也有,不过管短、开口大、铜筑、射程近。在宋朝也没有大规模装备。所以不算。
真正重视并成建制是在明朝,不过在明朝前期发展还算领先。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承平日久,后来国家财政不足等种种原因开始落后。主要是财政原因,明朝税收本来就少加上明朝不纳商税和士大夫、勋贵不纳税。明末又是天灾频繁,女真入侵常年用兵。国家连救灾和军饷都拿不出来所以火器投入有限。错误的大炮理论仿制的红夷大炮倒是不少,可就是没计机会给他改正了。
后来是清朝,对火器的不重视。真点连明朝都比它强。
而火器一开始就是与冷兵器并用的。
经典的比如岳飞的时候,又有骑兵,又有大炮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