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频的CPU性能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将MHz、GHz作为衡量CPU频率和性能的度量单位,以Intel、AMD为主的微处理器生产商都尽可能在这个单位面前占有相对的数字优势,以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跷跷板式你上我下的数字游戏,在2000年和2001年中不断上演,后来,AMD采用了新标识的AMDAthlonXP处理器与IntelP4处理器再一次叫板,这时在大多数人扪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问号:CPU频率是否等于性能?其实MHz、GHz只是作为频率的度量单位,并不是性能的代名词。看来我扪很有必要看看频率和性能二者的相互关系。
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按照国际单位制,一般以秒计算)所发生的次数,其单位为Hz,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在CPU标识中MHz和GHz的含义了。以P41GHz为例,1G表示这款CPU能在1秒中内运算10的9次方,运算能力相当了得,但是这里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错误运算,所以这个工作频率并不能代表CPU的有效运算能力,也就更不能表示CPU的性能。但值得肯定的是主频越高所产生的热量也会增高,耗电量也增高。那么CPU的性能到底由什么来决定呢?其实,CPU的性能应该由主频、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缓存设计四个方面决定,我们常将“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缓存设计”这三个方面统称为CPU的架构,也就是说CPU的性能由CPU的主频和CPU的架构这两个方面来综合决定。
从以往CPU发展历史来看,CPU频率的增长带来的是性能上量的增长,而架构的改变往往带来其性能上质的飞跃,所以相对而言同样的架构,主频高低不同,CPU处理能力差别很小;而不同架构的CPU之间性能的差别就可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了。也正是CPU架构方面的原因才造成了很多同频的AthlonXP比P4处理器更快这一现实,鉴于此,AMD采用了AthlonXPPR的命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