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医学的来到中国

 我来答
依忆秋02X
2016-05-18 · 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7万
展开全部

[作 者 简 介]  陈树祯,加拿大籍华侨,出生于香港,1972年赴加拿大留学,并定居该国。
1982年加拿大脊椎神经专科医学院毕业,获脊椎神经专科博士学位。同年追随墨非博士、诶斯亚伽教授等世界著名顺势疗法学者深造顺势疗法,并开始从事顺势疗法的医疗工作。
1987年获加拿大自然疗法医学博士学位,继续从事顺势疗法的医疗工作。
1990年决定回国推广顺势疗法,为祖国作贡献。1991年先返香港行医,1992-1994年期间经常往返祖国大陆、香港两地,教授、推广顺势疗法。1993年与中国卫生部接触,介绍并建议推广顺势疗法。1995年被印度驻华大使馆聘请为顺势疗法医生,大使馆上下称之为“最受欢迎的医生”。在此期间曾多次应邀赴中国国家体委、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等多个国家部门义诊。 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欧美等国家现代西方医学诊断方面虽然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准确地分析疾病,但在疾病治疗方面,却遇到了多种难题和障碍。比如40年代初期,治疗细菌感染只需使用2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便可产生显著的疗效。
但今天,西方国家对感染的治疗,经常要同时使用二、三种甚至四、五种不同的抗生素,也难以控制疾病。
传统西医对现代许多新细菌感到束手无策,而患新细菌感染的病人在先进的医疗环境中也只能坐以待毙。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报指出,抗菌素的滥用是使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完全失控和导致现今全球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1/3之死亡病例的死因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
正当西方国家在传统西医的治疗上大有江郎才尽之感的时候,一种被称为顺势疗法的整体医疗体系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在100多年前,顺势疗法曾一度被当时的西医学会所排挤,但由于这种有效及无副作用的疗法能对传统西医感到束手无策的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60年代初期,一部分开明、有远见的医学界人士开始陆续接纳、采用、推广顺势疗法。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呼吁,全球必须研究顺势疗法,以补偿对抗疗法即西医的不足。
1996年受聘为加拿大顺势疗法学院驻亚太区校长。1997年,当选为亚太顺势疗法学会主席。同年在国内开展顺势疗法临床观察科学研究工作,并对顺势疗法的研究有新的发现,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创新,将顺势疗法推至一个新的高峰。
1998年6月应中国卫生部北京国际医疗中心的邀请,在该中心开展顺势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工作。
陈博士热爱祖国,为了祖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全力以赴推广顺势疗法。每次应邀义诊,不辞劳苦,赠医施药,深为国人所钦佩。 传统西医虽有高科技仪器作诊断,但对疾病的治疗却面临了严竣的挑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全球感染疾病的失控,第二是药物的副作用导致医疗事故急速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势疗法逐渐获得医疗界的认同。
什么是顺势疗法?顺势疗法又称同类疗法,这一疗法的治疗理念是相同者能治愈,在公元前400多年由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他说:通过相同者,疾病产生;通过使用相同者,疾病被治愈。
到了16世纪,德国名医帕拉西素司再次提出与希波克拉底相近的治疗理论。帕拉西素司所提出的治疗是按照药物外形、颜色等方面来决定其治疗对象。例如,大白屈菜汁的颜色与人类胆汁相似,所以可用来治疗肝胆疾病;又如毛地黄花朵的颜色为紫色,与人类心脏的颜色类似,所以对心脏病有疗效等。
1790年,相同者能治愈的理论被德国医生哈尼曼从古代刊物中发掘出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终于正式确立了其理论基础,并发现了使用稀释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他把这个治疗法称做顺势疗法,并与传统西医的对抗疗法进行对比。那么,当时的西医疗法是如何治病的呢? 200年前,当时的西医所采用的医疗方法有三种:
(1)以小刀或水蛭来放血,
(2)以火烧灼病人身体,
(3)以毒性极高的药物如水银、砒霜等毒物给病人服用,目的是要使病人拉泻。当时,放血治疗大行其道,例如1833年法国在一年中进口供医生作放血治疗用的水蛭多达4000多万条。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由于在同一天内接受三次放血治疗导致过度贫血而死。
1777年,22岁的哈尼曼赴来比锡大学进修医科。他对上述西医(对抗疗法派)所使用的不人道、不科学的治疗方法表示极力反对,立志要用一种温和、快捷、无毒性的治疗方法来实现救死扶伤的目的。
1790年,哈尼曼在翻译外国医学专刊时,发现了苏格兰教授卡尔伦的一篇论文,文中提及金鸡纳能治疗疟疾,理由是金鸡纳有收缩纤维及甘苦味道两大药性。哈尼曼不同意卡尔伦的见解,因为在他认识的草药里也有多种药物拥有以上两种药性,但却不能治愈疟疾。为了寻找金鸡纳能治愈疟疾的根本原因,他便亲自服用金鸡纳。
哈尼曼通过服用金鸡纳的实验,获得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上期说到,哈尼曼不同意卡尔兰教授对金鸡纳能治愈疟疾的看法,便决定亲自服用金鸡纳来证明金鸡纳的药性。
哈尼曼在内服金鸡纳两次后发现,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所有疟疾的症状:全身骨头疼痛、体温忽冷忽热、心跳加速、极度忧虑及疲乏等。这些症状在他服用药物后持续了二至三小时才消失。
哈尼曼从这个实验中认识到,金鸡纳能治愈疟疾,是因为它能在健康而敏锐人体内产生与疟疾患者症状完全相同的人工疾脖。
哈尼曼还尝试将药物稀释来减轻药物的毒性。在试验期间,哈尼曼发现,若用1∶99的比例来稀释药物,经过三次稀释后,药物仍能产生与原药物相同的疗效。但若继续稀释药物的话,药物的疗效便会完全消失。
从逻辑上讲,药物经多次稀释后,药性消失是理所当然的。但哈尼曼在继续研究稀释药物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当他将这些失效的稀释药液放在玻璃瓶中用力振荡100次后,药物便会完全恢复原来的疗效。更奇怪的是,药物的稀释和振荡次数愈多,其效能会愈强。 哈尼曼向医学界公报稀释药物的发现时,惯于使用浓缩化学药物的传统西医们对他表示怀疑,并采取多种政治手段来妨碍他推广顺势疗法。
1988年,一份由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以色列四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和发表的《稀释血清对试管内白细胞反应》的双盲免疫实验报告指出:
将经过27次稀释的血清滴在试管内所导致的白细胞抗体抗原反应,即果粒分解现象与原血清无异。
此外,实验发现37次稀释血清所产生的果粒分解是3次稀释的两倍。由于稀释液产生效能与人们熟悉的化学模式相违背,所以实验公报后,震惊全世界。
为什么无物质的稀释液能产生与原物质一样的效能呢?科学家推测:液体在稀释过程中将物质的生物活力或频率寄存在水中。那么这是否是无稽之谈呢?
水会有记忆力吗?
上期谈到科学家推测液体在稀释过程中,将原物质的生物活力或频率寄存在水中,这可能吗?
当科学家将个别具有不同形状和重量的雪花晶体分别溶化而后再冻结起来时,发现重新冻结的雪花晶体的形状和重量与溶化前完全一样。
由此看来,水本身确实有记忆力。因此,顺势疗法稀释药物的疗效是物理现象,与传统西药化学模式截然不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