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一年有365天呢是谁发现的

 我来答
小太阳one
高粉答主

2018-09-0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万
展开全部

1、古人观察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物候、农业等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通过日圭,冬天和夏天的太阳高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影子也不会一样,冬天的太阳不在头顶,而夏天太阳在正上方,当太阳最低时,在日圭上做一个标记,当太阳的影子再次和日圭上的标记吻合时,那就是一年了,通过不断的反复实验,才确定一年长度约为365天。

2、具体测量一年时长的想法是元朝郭守敬提出的,他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象台。利用其影子的长短来测量推算时间,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辅助观测仪器,叫“景符”。而具体一年的时间是由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得出了回归年为365.2425天的结论。

扩展资料:

1、计时方法(记时方法)是因应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记时方法包括日期规划和时间规划。日期规划,就是编制行事历明确日期;时间规划,就是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同时编织行事历的方式,同样反作用于时间的规划。

2、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是时段。

(1)十进制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2)百刻制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了铜壶滴漏的产生(毕竟百等分圆周,对于两千年前的古人来说,难度不小)。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3)十六时辰制

十六时辰制是历算的副产品。中国早期的历法,从阴阳五行历转变为四时八节历,历算过程中,将一年切分为十二个月时,会出现以16为分母的分数。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年的长度为365又1/4天,切分为12个月,则每个月30又7/16天。十六时辰制,就是配合历算而进行的时间划分。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录十六时辰的十六个时间节点中的十五个: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晡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

(4)十二时辰制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宋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机械式司辰,通过齿轮带动转盘,带动持时辰牌的小木人出现在视野中。当时间处于两个时辰之间时,出现在视野的时辰牌与原先的表述方式不一致。于是,时间的表述方式采用两个基准:时辰牌初现、时辰牌居正位,亦即时初、时正。

(5)时刻制、更点制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早期的表述方法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计时

恏乄亖
高粉答主

2018-08-2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1、古人观察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物候、农业等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古人也不傻,他们也看到了太阳的年周期所导致的物候反映。具体测量一年时长的想法是元朝郭守敬提出的,他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象台。利用其影子的长短来测量推算时间,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辅助观测仪器,叫“景符”。

2、具体一年的时间是由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得出了回归年为365.2425天的结论。

拓展资料

计时方法(记时方法)是因应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记时方法包括日期规划和时间规划。日期规划,就是编制行事历明确日期;时间规划,就是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明确日内时间的描述方法,是编制行事历的基石;同时编织行事历的方式,同样反作用于时间的规划。本次条主要讨论时间规划。

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

参考资料古代计时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葡萄学姐
高粉答主

2018-07-23 · 专注解答生活问题,让生活更快乐
小葡萄学姐
采纳数:447 获赞数:4326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人观察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物候、农业等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他们也看到了太阳的年周期所导致的物候反映.

扩展资料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当地时间半夜零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当地时间凌晨二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当地时间凌晨四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当地时间早晨六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当地时间上昼八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当地时间上昼十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当地时间中午十二时。中午一词,为十时辰制、十二时辰制的时间节点连用。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当地时间下昼二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当地时间下昼四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当地时间傍晚六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当地时间晚上八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当地时间晚上十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半夜0时为“子时”,凌晨2时为“丑时”,凌晨4时为“寅时”,早上6时为“卯时”,上午8时为“辰时”,10时为“巳时”,12时为“午时”,下午2时为“未时”,下午4时为“申时”,傍晚6时为“酉时”,晚上8时为“戌时”,10时为“亥时”。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10时直杀到下午2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把一夜有五更,按更击鼓报时,两更之间有五点。“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2:24左右做饭,4:48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6时整,“三更四点”相当于1:36。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31分12秒

参考资料

古代计时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焕焕mmmmm
高粉答主

2018-08-2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古人观察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引起物候、农业等现象的变化总结出来的。

通过日圭,冬天和夏天的太阳高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影子也不会一样,冬天的太阳不在头顶,而夏天太阳在正上方,当太阳最低时,在日圭上做一个标记,当太阳的影子再次和日圭上的标记吻合时,那就是一年了,通过不断的反复实验,才确定一年长度约为365天。

扩展资料

一年是一个历法单位,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气,春天是年的开始和年的结束。一年就是12个月左右,不包括闰年,阳历365或366,阴历354或355天。

之本解释;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气,春天是年的开始和年的结束哦。一年就是12个月左右,不包括闰年哦。

农历与公历:

农历 ,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阳历: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阴历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阴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

公历。公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多一点。

公历的一年中,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一般是28天。2月份4年有一个29天。为什么多出这一天,是因为阳历每年是365天5小时多,差不多4年就会多出一天时间。

至于哪一年的2月是29天,你只要把公元计年的年份除4,没有余数的那一年2月就是29天。如2004年,除4,没有余数,那这一年的2月肯定是29天,2005、2006、2007除4都有余数,这三年中的2月肯定是28天。

为什么公历的2月是28天?这是古罗马在制定日历时,起初设想月份的单数为31天,双数为30天。但这样一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出一天,必须从12个月中抠出一天。因为在古罗马,执行死刑都在2月份,所以都认为这个月不吉利,那就从2月中抠出一天,成了29天。

当时一罗马大帝出生在有30天的8月,比上一任出生在有31天的7月的大帝少一天。他就又从2月份中抠出一天,加到8月份。从此公历的2月就成了28天,本应是30天的8月份成了31天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历,大家很熟悉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是阴历的节日,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而立春等节气是依据阳历的。

农历中的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

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

故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农历的称谓的来源。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计算规则

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为准。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

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称为一岁。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

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

这和阳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

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不过若已知当年的阴历,则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估算出下一年春节的日期。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年份。

找到当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的阳历日期,将月数减十而日期数加九再减掉月数,如果得出的日期在下一年的阳历一月二十二日到二月十九日之间,则春节就是那天,误差不超过前后一天。

例如2002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阳历的12月4日,则按此方法预测的2003年春节的日期为2月1日,与实际日期相同。

参考资料:一年.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丶夏一天
2018-07-07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98
展开全部

具体测量一年时长的想法是元朝郭守敬提出的,他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象台。利用其影子的长短来测量推算时间,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辅助观测仪器,叫“景符”。

而具体一年的时间是由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得出了回归年为365.2425天的结论。

扩展资料: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