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精彩片段赏析 5
展开全部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失败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展开全部
片段 在烈日和暴雨下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⑦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下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地吃点什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又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刚走了几步,他觉到一点凉风,就像在极热的屋里从门缝进来一点凉气似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确微微地动了两下。街上突然加多了人,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有了凉风!有了凉风!凉风下来了!”大家都嚷着,几乎要跳起来。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柳条儿动了!老天爷,多赏点凉风吧!”
还是热,心里可镇定多了。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几阵凉风过去,阳光不那么强了,一阵亮,一阵稍暗,仿佛有片飞沙在上面浮动似的。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一阵风过去,天暗起来,灰尘全飞到半空。尘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祥子身上没了汗,向北边看了一眼,把车停住,上了雨布,他晓得夏天的雨是说来就来,不容工夫的。
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
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
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第18章,着重描写祥子顶着烈日和暴雨拉车的情景,小说在这一章中作出这样的描写和安排是很有必要的:第一,人力车夫与烈日、暴雨有不解之缘,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作者对此作出淋漓尽致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力车夫谋生的艰难;第二,其时祥子虽已有了自己的车(尽管这是用虎妞的“私房钱”买的),似乎原先的生活理想已经达到,但其生活地位、处境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就为祥子以后性格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因此,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搏斗,实质上所反映的是主人公不幸和悲惨的社会地位。作者将祥子在路上的苦斗与暴雨前后大杂院的种种描写交织起来,既展现了祥子生活的全貌(路上和家中,人力车和大杂院),也展现了祥子生存的社会环境。本章最后几行的议论:“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祥子病了。大杂院里的病人并不止于他一个。”更是画龙点晴,简洁而又富于哲理,反映了作者对旧社会、旧制度的义愤之情。这一章写烈日和暴雨的种种景象,生动、逼真、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文中还写出了北平街头、大杂院的风俗世态,充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使用了大量简洁准确的动词,精当传祥地反映了丰富深刻的内涵,选例浅析:
①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奔”写出动作之快,“灌”写出喝水之多之猛。可见渴之甚,热之酷!但为了生计,天气再炙热难耐,车夫也不得不继续朝前行走,水成了唯一的救星。
②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地上,永不起来。
“栽”说明发病之猝然和凶险,进一步突出了天气酷热之甚,烈日下拉车生活之艰苦、危险,随时都可能中暑丧身。
③在酷热时,突然来了风。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
“争”、“跑”把人们渴望凉风的急切心情和迫切动作写得栩栩如生;“攥”、“遮”、“找”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的神态,全句不用一个“热”字,但其热自见,含蕴深刻。
④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砸”、“哆嗦”一个直接一个间接地写出了雨之大而猛烈。既与前面有关闪电的描写相呼应,又准确地写出了祥子刚刚要被太阳晒烈的背上突然被雨点击中的难受状态。
⑤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裹”、“拽”极恰当地写出了暴雨之大和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情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旧社会车夫的苦难生活,据此可见一斑。
老舍曾说过:写作中“有时一个字两个字能表达不少意思”,“若是能够选用文字,比一般的话更简练、更生动,就是本事”。从《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动语运用中,可以看出作家的这种本事
文中七次描写了柳树,作者用意有二:一是通过对柳对不同状态具体而细致的描写,表现由烈日到暴雨的天气变化过程;二是贯穿全文的柳树被作者人格化了,它在环境出现变化时无法自主的情态,正是祥子悲惨命运的象征。无怪乎最后作者要把祥子比喻为“风雨中的树叶”。“风雨中的树叶”,一方面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祥子受暴雨折磨后瑟瑟发抖的惨状;另一方面,因为是“风雨中的树叶”,难免要凋零,要遭受摧残。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以后更加悲惨的命运。
文中提到“坐车的”有三处:“坐车的仿佛死在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坐车的跺着脚喊”;“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寥寥几笔,刻画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点明了“坐车人”与拉车人的不同社会地位。其用意在于说明,烈日和暴雨对祥子固然是无情的,但更无情的是人压迫人的社会现实。类似的句子还有:“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那些拉着买卖的”有的“见井就奔过去”,“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有的因为中暑,“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这些地方都暗示了造成人力车夫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文中还有不少比喻句。老舍先生笔下比喻技巧的高超,不仅在于他设喻时讲究描摹入微,作譬时追求新颖奇妙,而且还在于作者在设喻时并非单纯地去摹与自然形态,而是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贯注于其问,《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章,我们看到不少用“丑”的特体作喻体的例子,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感:
①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②……却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③北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④抱着火,烧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落叶。
例①用“烧透了的砖窑”作比,形象生动且强烈地渲染出了烈日的焰焰气势,给人以炙热、窒息之感。例②和例③分别用“火镜”、“火镜的焦点”与“大片血”描摹烈日炙热烤下的大地,状写“闪电”划破天空时所呈现的形状、色彩、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给穷人带来灾难和痛苦的“烈日”和“暴雨”的怨恨之情。而例④中用“风雨中的落叶”描写祥子劳累归家后的情状,极写出了原本结实、健壮的祥子在冷酷的现实生活中的惨状。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对劳动者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这样作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远非那些纯客观的描绘所能相比的。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⑦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下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地吃点什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又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刚走了几步,他觉到一点凉风,就像在极热的屋里从门缝进来一点凉气似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确微微地动了两下。街上突然加多了人,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有了凉风!有了凉风!凉风下来了!”大家都嚷着,几乎要跳起来。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柳条儿动了!老天爷,多赏点凉风吧!”
还是热,心里可镇定多了。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几阵凉风过去,阳光不那么强了,一阵亮,一阵稍暗,仿佛有片飞沙在上面浮动似的。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一阵风过去,天暗起来,灰尘全飞到半空。尘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祥子身上没了汗,向北边看了一眼,把车停住,上了雨布,他晓得夏天的雨是说来就来,不容工夫的。
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
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
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第18章,着重描写祥子顶着烈日和暴雨拉车的情景,小说在这一章中作出这样的描写和安排是很有必要的:第一,人力车夫与烈日、暴雨有不解之缘,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作者对此作出淋漓尽致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力车夫谋生的艰难;第二,其时祥子虽已有了自己的车(尽管这是用虎妞的“私房钱”买的),似乎原先的生活理想已经达到,但其生活地位、处境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就为祥子以后性格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因此,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搏斗,实质上所反映的是主人公不幸和悲惨的社会地位。作者将祥子在路上的苦斗与暴雨前后大杂院的种种描写交织起来,既展现了祥子生活的全貌(路上和家中,人力车和大杂院),也展现了祥子生存的社会环境。本章最后几行的议论:“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祥子病了。大杂院里的病人并不止于他一个。”更是画龙点晴,简洁而又富于哲理,反映了作者对旧社会、旧制度的义愤之情。这一章写烈日和暴雨的种种景象,生动、逼真、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文中还写出了北平街头、大杂院的风俗世态,充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使用了大量简洁准确的动词,精当传祥地反映了丰富深刻的内涵,选例浅析:
①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奔”写出动作之快,“灌”写出喝水之多之猛。可见渴之甚,热之酷!但为了生计,天气再炙热难耐,车夫也不得不继续朝前行走,水成了唯一的救星。
②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地上,永不起来。
“栽”说明发病之猝然和凶险,进一步突出了天气酷热之甚,烈日下拉车生活之艰苦、危险,随时都可能中暑丧身。
③在酷热时,突然来了风。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
“争”、“跑”把人们渴望凉风的急切心情和迫切动作写得栩栩如生;“攥”、“遮”、“找”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的神态,全句不用一个“热”字,但其热自见,含蕴深刻。
④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砸”、“哆嗦”一个直接一个间接地写出了雨之大而猛烈。既与前面有关闪电的描写相呼应,又准确地写出了祥子刚刚要被太阳晒烈的背上突然被雨点击中的难受状态。
⑤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裹”、“拽”极恰当地写出了暴雨之大和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情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旧社会车夫的苦难生活,据此可见一斑。
老舍曾说过:写作中“有时一个字两个字能表达不少意思”,“若是能够选用文字,比一般的话更简练、更生动,就是本事”。从《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动语运用中,可以看出作家的这种本事
文中七次描写了柳树,作者用意有二:一是通过对柳对不同状态具体而细致的描写,表现由烈日到暴雨的天气变化过程;二是贯穿全文的柳树被作者人格化了,它在环境出现变化时无法自主的情态,正是祥子悲惨命运的象征。无怪乎最后作者要把祥子比喻为“风雨中的树叶”。“风雨中的树叶”,一方面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祥子受暴雨折磨后瑟瑟发抖的惨状;另一方面,因为是“风雨中的树叶”,难免要凋零,要遭受摧残。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以后更加悲惨的命运。
文中提到“坐车的”有三处:“坐车的仿佛死在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坐车的跺着脚喊”;“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寥寥几笔,刻画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点明了“坐车人”与拉车人的不同社会地位。其用意在于说明,烈日和暴雨对祥子固然是无情的,但更无情的是人压迫人的社会现实。类似的句子还有:“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那些拉着买卖的”有的“见井就奔过去”,“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有的因为中暑,“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这些地方都暗示了造成人力车夫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文中还有不少比喻句。老舍先生笔下比喻技巧的高超,不仅在于他设喻时讲究描摹入微,作譬时追求新颖奇妙,而且还在于作者在设喻时并非单纯地去摹与自然形态,而是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贯注于其问,《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章,我们看到不少用“丑”的特体作喻体的例子,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感:
①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②……却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③北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④抱着火,烧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落叶。
例①用“烧透了的砖窑”作比,形象生动且强烈地渲染出了烈日的焰焰气势,给人以炙热、窒息之感。例②和例③分别用“火镜”、“火镜的焦点”与“大片血”描摹烈日炙热烤下的大地,状写“闪电”划破天空时所呈现的形状、色彩、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给穷人带来灾难和痛苦的“烈日”和“暴雨”的怨恨之情。而例④中用“风雨中的落叶”描写祥子劳累归家后的情状,极写出了原本结实、健壮的祥子在冷酷的现实生活中的惨状。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对劳动者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这样作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远非那些纯客观的描绘所能相比的。
参考资料: http://www.zgywjy.com/E_ReadNews.asp?NewsID=20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