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文比英语难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为汉语是孤立语,并且汉字用的是表意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英语是屈折语,用的是表音文字。
一、孤立语。
分析语,又称孤立语(注意,“孤立语言”并不等同于“孤立语”,前者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为了避免混淆,下文会采用“分析语”来称呼后者)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1、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本身显示与别的词的关系。
2、既无内部屈折也无外部屈折,靠语序和虚词。
3、一种语法手段可表多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用多种语法手段表示。
4、没有词尾语素。
汉语改用分析语的方法,用有限的字构成无限的词,而放弃了为每个词造一个新的单字的做法。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汉字的数量没有大量的增加下去,新词均用既有的旧字构成,因此很多词均能顾名思义,懂汉语的人学习新词时不一定需要查词典,因此,中文词典的改版密度,也远远不及英文词典来得频密。
除了汉语外,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巴布亚皮钦语等都是分析语的例子。
二、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古埃及文字和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基本上是表意文字。通常也把汉字看作表意文字,但汉字在甲骨文阶段已出现大量的假借字和形声字,已不是一种纯粹的表意文字。
用符号表示语义的文字。每个符号是一个字,是书写单位,又是音节单位。书写、印刷时,符号之间不采用留空隙的方法来表示词的界限。
三、屈折语。
屈折语(英语:Fusional Language,或称Inflectional Language)为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之一种。黏着语亦为有词形变化的综合语,但屈折语和黏着语之间的区别在于屈折语的词素趋向连在一起,较为难以分割,意即屈折语的一个词缀经常同时表达多种意思,而黏着语的一个词缀一般倾向于只表达单一种的意思。不过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并不明显,因此可将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关系视为一个连续体,而很多语言则落于“完全的”黏着语和“高度的”屈折语之间。
拉丁语、德语及荷兰语等是颇为典型的屈折语,而大多数的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然而屈折语并不只存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其他语系的语言亦有可能为屈折语:古英语亦为一种屈折语,现代英语尽管保有部份屈折语的词形变化,但现代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原始汉语也是屈折语。
特征
屈折语词缀的特性可用拉丁语amo(我爱)一字举例说明。这个字的-o后缀表示为,第一人称单数的主动态直陈现在时。无论更改上列的任何一种特征,都必须把-o后缀替换成其他的东西。古英语亦为一种屈折语,如动词第三人称现在时单数形结尾加-s的规则,但现代英语的词形变化已大量减少。有学者认为法语和保加利亚语的变格规则已大大简化,故法语及保加利亚语的语法基本上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和同为综合语的黏着语相比,一方面,屈折语一般不允许任意地添加词根、词缀等规范词素,鲜有超常词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屈折语比黏着语综合程度低,更为接近分析语;但另一方面,屈折语具有的屈折词素和词形屈折变化以及变格等语法范畴的变化,这是很多黏着语所不具备的,从这个角度看,屈折语比黏着语综合程度更高,与分析语相差更远。而通用希腊语(Koine Greek)则属例外,因其一方面带有极高屈折性,一个动词每每有多达数十种屈析变化,另方面在组字上又具高度自由,新词经常以复合形式出现,是一种综合程度甚高,有宽阔诠释空间的语言。
一些黏着程度较高的黏着语,如日语,有时却被认为是分析语,因为日语中的词缀(屈折词素)常常被称为助词(自由语素)。Sona语,一种人工构造的黏着程度最高的多式综合语(被称为oligosynthetic)更是直接被看作分析程度最高的分析语(oligoisolating)。
分析语使用者学习屈折语难度常常较学习综合语更大,英语是兼具分析语和屈折语特征的语言,汉语使用者在学习英语时,即使对英语语法非常熟悉,也常常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忘记第三人称单数等词法-语法特征。
四、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一种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可分为:
①音节文字: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
如:日语假名
②音位文字: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
如:英语、法语等使用的拉丁字母,俄语使用的斯拉夫字母,阿拉伯语、维吾尔语使用的阿拉伯字母。
表音文字,指一个语言在表达其内容时,其记录的形式和符号,是以语音来表注的文字系统,这会与其口语达成一定的吻合。这套记录的符号,就被称为表音文字。例如:日文假名、韩文、拉丁字母等皆属之。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一、孤立语。
分析语,又称孤立语(注意,“孤立语言”并不等同于“孤立语”,前者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为了避免混淆,下文会采用“分析语”来称呼后者)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1、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本身显示与别的词的关系。
2、既无内部屈折也无外部屈折,靠语序和虚词。
3、一种语法手段可表多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用多种语法手段表示。
4、没有词尾语素。
汉语改用分析语的方法,用有限的字构成无限的词,而放弃了为每个词造一个新的单字的做法。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汉字的数量没有大量的增加下去,新词均用既有的旧字构成,因此很多词均能顾名思义,懂汉语的人学习新词时不一定需要查词典,因此,中文词典的改版密度,也远远不及英文词典来得频密。
除了汉语外,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巴布亚皮钦语等都是分析语的例子。
二、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古埃及文字和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基本上是表意文字。通常也把汉字看作表意文字,但汉字在甲骨文阶段已出现大量的假借字和形声字,已不是一种纯粹的表意文字。
用符号表示语义的文字。每个符号是一个字,是书写单位,又是音节单位。书写、印刷时,符号之间不采用留空隙的方法来表示词的界限。
三、屈折语。
屈折语(英语:Fusional Language,或称Inflectional Language)为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之一种。黏着语亦为有词形变化的综合语,但屈折语和黏着语之间的区别在于屈折语的词素趋向连在一起,较为难以分割,意即屈折语的一个词缀经常同时表达多种意思,而黏着语的一个词缀一般倾向于只表达单一种的意思。不过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并不明显,因此可将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关系视为一个连续体,而很多语言则落于“完全的”黏着语和“高度的”屈折语之间。
拉丁语、德语及荷兰语等是颇为典型的屈折语,而大多数的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然而屈折语并不只存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其他语系的语言亦有可能为屈折语:古英语亦为一种屈折语,现代英语尽管保有部份屈折语的词形变化,但现代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原始汉语也是屈折语。
特征
屈折语词缀的特性可用拉丁语amo(我爱)一字举例说明。这个字的-o后缀表示为,第一人称单数的主动态直陈现在时。无论更改上列的任何一种特征,都必须把-o后缀替换成其他的东西。古英语亦为一种屈折语,如动词第三人称现在时单数形结尾加-s的规则,但现代英语的词形变化已大量减少。有学者认为法语和保加利亚语的变格规则已大大简化,故法语及保加利亚语的语法基本上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和同为综合语的黏着语相比,一方面,屈折语一般不允许任意地添加词根、词缀等规范词素,鲜有超常词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屈折语比黏着语综合程度低,更为接近分析语;但另一方面,屈折语具有的屈折词素和词形屈折变化以及变格等语法范畴的变化,这是很多黏着语所不具备的,从这个角度看,屈折语比黏着语综合程度更高,与分析语相差更远。而通用希腊语(Koine Greek)则属例外,因其一方面带有极高屈折性,一个动词每每有多达数十种屈析变化,另方面在组字上又具高度自由,新词经常以复合形式出现,是一种综合程度甚高,有宽阔诠释空间的语言。
一些黏着程度较高的黏着语,如日语,有时却被认为是分析语,因为日语中的词缀(屈折词素)常常被称为助词(自由语素)。Sona语,一种人工构造的黏着程度最高的多式综合语(被称为oligosynthetic)更是直接被看作分析程度最高的分析语(oligoisolating)。
分析语使用者学习屈折语难度常常较学习综合语更大,英语是兼具分析语和屈折语特征的语言,汉语使用者在学习英语时,即使对英语语法非常熟悉,也常常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忘记第三人称单数等词法-语法特征。
四、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一种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可分为:
①音节文字: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
如:日语假名
②音位文字: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
如:英语、法语等使用的拉丁字母,俄语使用的斯拉夫字母,阿拉伯语、维吾尔语使用的阿拉伯字母。
表音文字,指一个语言在表达其内容时,其记录的形式和符号,是以语音来表注的文字系统,这会与其口语达成一定的吻合。这套记录的符号,就被称为表音文字。例如:日文假名、韩文、拉丁字母等皆属之。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