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 我来答
wxmao88
2017-04-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22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我引导学生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而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生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生活情境化,特别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几乎每一节都有情境主题图。如: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理区域、认知限制以及学校具体教育资源的差异使得情景图内容并不一定适用于每地、每校、每班。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乘法教学中关于电影院座位的计算,由于学生进电影院次数有限(农村孩子则更少),相对来说,结合学校实际,如:算一算学校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的座位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教师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三、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苏果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上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七册“认识几分之一”时,把例5改成“第28届奥运会冠军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他跑了全程的十分之一,你能用线段表示这个分数吗?”通过多媒体电脑课件展示:课件播放刘翔在110米跨栏中的情景,再把110米跑道抽象成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哪那一部分线段。这样,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自主总结发现了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教师则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 ,通过知识内化,方法掌握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数学理解和用多种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五、练习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设计好图纸后,再做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建材规格、型号、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要教得轻松,学的主动,只有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使每一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深圳瀚翔脑科学
2024-11-21 广告
作为深圳瀚翔脑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我很高兴向您介绍我们的认知能力训练系统。本系统是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技的专业训练工具,旨在帮助个体提升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视觉空间能力等。系统采用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深圳瀚翔脑科学提供
匿名用户
2017-04-25
展开全部
正数学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还可以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