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霸解题时到底怎么想的

 我来答
嗔尘dL
2017-06-09 · TA获得超过13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1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84万
展开全部
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就没有思路,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学霸看到题目是怎么想的呢?为啥他们看到题目就有思路呢?其实最先想到的是:这道题我有没有见过。
然后是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题目。然后将考题和见过的那道题目关联一下。
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才会转到波利亚或者其他人所说的流程中的,什么转化条件啊之类的。
我原来也一直以为“数学思维”啊什么的,当然这个东西确实很有用,但后来才发现,做得快、用来解决80%的考试题目的,说到底就是因为见过。
数学不好的人,一个是见过,但没有记住,太多人都是这样的。
另一个,是没有“抽离出模型”。
所以,“穿着黑色西服的张三”和“穿着黄色马甲的张三”,在他们看来是两个人,但在数学好的人看来是一个人。
以上说的是高考之前的数学。
大学以后,尤其是读数学系的人,不清楚。
我又心血来潮了。
这个“见过”是瞬间完成的,对于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一瞬间完成,所以一般不察觉,我原来也不察觉,直到后来有人问我:“我也按照你所说的,什么条件转化之类的,为啥我做不出来呢?(或者为啥我还是想不出来咋做呢?)”
然后我就分析思路的过程,发现:
(1)对于大部分题目,可能有个4、50%吧,比例是我大概估计一下的,其实因为做过太多类似的题目,所以直接就瞬间解掉了。
比如高考的第一道选择题,集合题,你要谈什么“数学思维”吗?
所以,做过、见过类似的题目,这个是根基。
解题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
所以,看到题目的第一瞬间,一定是“是否见过这道题”或“是否见过类似的题目”,只不过这个思路太快,所以被忽略了。
(2)有30%的题目,大概是“可以通过转化,很快归到已经做过的类似题目”上。
我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个数学家失业了,去当消防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总管考他:“如果有个房子着火了,按照什么步骤去灭火?”这个数学家很流利的回答出来了。
总管很满意,就开了个玩笑,问数学家:“那么如果你看到一个没有着火的房子呢?”
数学家说:“那我就把它点着了,这样就转化成一个已知的问题了。”
虽然是笑话,但我觉得,其实解题的时候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这样。
这些题目,虽然表面有一些不同,但很容易用“模型”进行控制。
不过是绕了个弯而已。
而学得好的人,是这样的思维的:转化一步,“啪”就到了自己熟悉的题目上了。
学得差的人,是这样的:转化一步,不认识;再转化一步,还是不认识;再转化一步……
在实战中,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往往已经开始走错方向了,甚至开始往回走了。
(3)最后大概有20%的比例的题目,可能是真考察数学思维的。但我觉得高考试卷中,真正的比例要比20%小。
比如解析几何的题目,只要不出在压轴题,我觉得是考计算能力和熟练度的,和数学思维也没啥关系。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以及最后的压轴题,也只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出到所谓的考察“数学思维”而已,50%?比例说不准。
比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2的16题,简单到1、2分钟就可以做出来了,毛数学思维,直接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把答案写对了就可以了。
那么,最后算下来,我估计,大概有10%的题目是真需要动脑子去想的,这个时候各种思维都有可能用上,什么转化、图形结合乱码七糟的。
最后就是这个问题了:如何定义数学学得好的人?
数学家?高考状元?数学满分者?数学天才(高斯)?
放在情境中,我认为自己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当然,你要限定上面这几类人,我就不吭声了。
然后就是我本科学的不是数学专业,所以虽然我感觉应该差不多,但我不敢乱说,所以只能说至少高考前是这样的。
最后,我再看了一下波利亚的那个思维流程,其实他和我说的是一回事啊。
他把“审题”放在了前面,然后就是“看有没有见过(类似题目)”。
如果说到“数学好的人和数学一般的人在思维上的差异”,我觉得是“抽离模型”的差异。
数学好的人,直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
江苏知嘛
2019-10-28 · 百度认证:江苏知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江苏知嘛
“何秋光学前数学”是“知嘛网络科技”联袂中国学前数学思维训练 创始人-何秋光合力打造的在线教育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学生不到三分钟无论谐音记,还是硬背,都可以记住,各位,这可不是什么武学秘传,不过应付初(高)中数学考试,却能有效地提高分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一待试卷和草稿发下,马上用铅笔在草稿上写上,不算违规。考试时遇到困难和检查时,不时地去读一遍,确能收效。下面,我把这二十字逐一作个阐述。
1、“单”就是单位,数学考试中特别是填空和计算题需要写上单位,学生因为忘写而扣分屡见不鲜,也有错写单位的,如面积的平方米错写成米。
2、“格”就是格式,有些同学解题没有格式,随心所欲,也会被扣分。
3、“a”就是英文字母a,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二次项系数a和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但学生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时往往会忽略。
4、“特”就是特殊值法,有些很难的数学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用特殊值法来做,有时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也符合“一般——特殊——一般”的辩证法。
5、“结”就是结论,应用题的答,简答题的结论,作图题的结论,也往往忘记写。
6、“标”就是标准,从小学到初中,最后结论因未约分而失分的事时有发生,单项式或二次根式前的系数也常常写成带分数,分母带根号或根号里面有分母也不鲜见,这些不标准的结论都要避免。
7、“检”就是检验,初中数学最常见的三类题目的根的判别式,而学生常常在做这类填空、选择、计算、证明时,往往会忽略检验,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8、“方”就是方程思想,中学数学很多问题若用方程思想来解决,的确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9、“形”就是数形结合,很多题目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使问题容易解决,特别是传统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和二二次函数的题目,有时不防画个草图试试。
10、“函”就是函数,现在中考很多数学应用题,可以用函数思想来建模。这也是学生颇感棘手的内容之一。
11、“自”不是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我曾经编过一个顺口溜: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非负数,实际问题要考虑,这里的式指的是函数解析式中右边的代数式。考试时,对实际问题用函数方法解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往往漏写,从而导致失分。
12、“量”就是度量,某些几何填空式选择题,要算角、线段的大小或位数关系,确有一定的难度,不妨用量角器式刻度尺量一量。不过,如果原题图形不精确自己最好画一个。
13、“精”不是猜想,有些填空和选择题虽然很难,但空着也是浪费,怪可惜的,这里不妨猜一个算一个,选择题就有四分之一做对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
14、“分”就是分类讨论思想,现在中考题中分类讨论题越来越多,学生常常遗漏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情况,我也常常提醒同学多长几个心眼,防止一挂一漏万。
15、“时”就是时间,留心一下时间,一般填空题和选择题大约控制在半小时内,其余题目依次做下来,难题跳过,留到最后做,切忌硬攻而耗费大量时间,最后一定要留15分种左右时间查全卷,但也不能过频看表,自乱阵脚,一般或一类题看一次。
16、“问”就是看不清的式有疑问的地方,式有什么要求,尽管多问老师,胆小而不敢问,万一试卷真的有什么差错,后悔可来不及了,这里也要提倡“不耻下问”。
17、“名”就是“名字”,有些考生因为心情紧张,会把名字和准考证号码给漏写了,岂不是等于白考了,这么一提醒,肯定有用。
18、“装”就是装订线,过去考生做反面的的试卷时,常常会做在装订线的里面,从而做对的题目因为在装订线内而被扣了分。其实,试卷可沿装订线折叠,答题答在装订线内,从而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19、“准”就是准考证,除了答题别忘写准考证号码外,进考场和出考场都别忘记带准考,否则,到时下一次考试不见了准考证,不把你急得浑身是汗才怪。
20、“页”就是待试卷发下,数一数共有多少页,几大题,然后可以分配时间、调整解题速度,过去常听说有考生因漏做一页或几页的而抱憾终生,前车之辙,当作后车之鉴。大家不妨试试,有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