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史上哪些国君为灭六国统一天下起了作用

 我来答
易客z
2018-02-16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90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355万
展开全部
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发动统一战争,历时十年兼并了六国。其实,在战国后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国都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与机会,然而最终却由秦始皇以气吞万里之势,横扫六合。所有的历史课本谈到秦灭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人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由秦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呢?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一时的偶然?
奋六世之余烈亡六国之诸侯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讲清楚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向。这个基本动向是由两个层面共同作用的:一是历史的必然性,一是历史的偶然性。
有人认为,秦始皇兼并六国是历史使然,即历史把统一的重任交给了秦国。这是因为秦始皇继承了祖辈的基业,所以才最终完成了统一的使命。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先追溯一下秦国的历史,秦国从立国到嬴政执政,历经六百多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君王。而与兼并六国关系最密切的是秦国后期的七代国君,他们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嬴政。
秦国统一天下的必然性首先表现为秦国七代国君无一庸主,个个都为秦国统一天下完成了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那么这七位国君对兼并六国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第一位,秦孝公。
秦国的崛起可追溯到秦孝公变法。秦国立国较晚,又偏处关中一隅,在战国中后期仍然是综合国力较弱的一个诸侯国。如果不能变法图强,秦国兼并六国无异痴人说梦。秦孝公看到了这一关键点,起用并重用商鞅,施行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由此奠定了秦灭六国的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秦孝公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变法图强为秦国以后的快速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第二位,秦惠文王。
秦孝公下世,继位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因此,秦国的崛起并未因秦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断。秦惠文王不因人废法,实为过人之举。
秦惠文王即位后,随着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迅速崛起,六国有识之士意识到秦国的强大对他们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于是积极寻找对策,开始用联合(合纵)的办法对付秦国。这是秦国崛起之后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六国联军将会重创秦国,秦国的强盛也会因此夭折。虽然,此时东方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不足以对强秦构成重大威胁,但是,若六国联合成功,以六国之力攻打一秦,即使秦国已经很强大,仍然是无法承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惠文王审时度势,重用纵横家张仪。张仪根据新的形势与发展势态,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连横策略,对六国一一瓦解,逐个击破,最终化解了六国的合纵之谋与军事行动。秦惠文王也为秦国统一大业的继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
第三位,秦武王。
在秦国的崛起史上,秦武王似乎并不重要,原因是他在位时间极短,只有三年。但是,即使是这么一位如流星般的国君,他对秦始皇最后统一中国也功不可没。
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史记秦本纪》)。”“三川”原指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这里指含有这三条河的地区,辖境是今天河南灵宝县以东至洛阳的这片土地。在位仅仅三年的秦武王一心向往的是能够坐车到达洛阳,看看周天子的王城。秦武王的“窥周室”并不是他喜欢旅游观光,想参观一下周天子的都城而已,他实际上是想取周而代之,一统天下。
一句“死不恨矣”,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渴望实现由秦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
秦武王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因为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加之六国的合纵之谋被瓦解,此时摆在秦国国君面前的历史使命是不失时机地东进中原。秦武王的“通三川,窥周室”,正是他作为秦国国君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此时的秦国已经具备了东进中原的实力,敢不敢适时东进是摆在秦武王面前的历史性课题。秦武王与前面几位君王一样,对秦国统一的大业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公元前311年,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亲自率重兵攻打韩国的宜阳(今河南宜阳)。宜阳是陕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通道,两边重峦叠嶂,中间一线通往洛阳,西距洛阳四十公里。它是韩国的西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拿不下宜阳,秦国就无法兵出函谷关,也就无法东进中原。但是若想攻下宜阳,就必定要和韩国有一场大仗、恶战。韩国一旦失守宜阳,秦国就可以长驱直入,直达韩国的腹地。所以,韩国必然死守宜阳。
甘茂说,要攻韩国,必须联合魏国。甘茂与另一位副使向寿一块儿来到魏国游说魏王。到达之后,甘茂却对向寿说,你回去,就说魏君已经同意联合攻韩了,但是,一定要告诉秦武王攻韩之事行不通。只要你这样说了,将来事成了,功劳全归你。这位副使欣然同意,按照甘茂的交代向秦武王汇报。秦武王觉得很纳闷,既然魏国允诺联合攻韩,为什么还不能攻呢?
甘茂一回国,秦武王马上召见了他。甘茂回答,宜阳是一个大县,战略储备非常充足,名义上是县,其实相当于韩国的一个郡。如果现在我们去进攻,很难得手。
接着甘茂就给秦武王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曾参杀人。当年,曾参在费地居住,费地有一个和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于是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纹丝不动地在织布机上织布。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镇定自若地织布。一会儿,第三个人来了,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立即扔下手中的布,翻墙而逃。
曾参是历史上有名的贤人,曾参的母亲又是那么了解自己的儿子,听了三个人的传话,就误认为曾参真的杀人了。甘茂对秦武王说,我没有曾参那样的贤能,大王您也不能像曾参的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一样信任我。我只怕率兵攻打宜阳,大王最终也会像曾参的母亲一样不信任我。
第二件事是张仪无功。张仪为秦国立了大功,西并巴蜀,北开西河,南取上庸,但是,天下人都认为是先王贤能,而并不将主要功劳归于张仪。
第三件事是文侯烧信。魏文侯当年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把中山国给灭了。乐羊回师的时候高兴得很,以为自己立了大功。面见魏文侯之时,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筐针对乐羊的告状信让他看。乐羊吓得拜倒在地,连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全是大王的功劳(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任何成功都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其中,领导的支持与信任最为重要。
不要总以为自己立下了多少功劳,而是应当看看当你拼搏之时领导对你的支持有多大。
说完这三件事后,甘茂接着说,我甘茂是个外来之臣,如果率兵去攻打宜阳,最担心有人告我的状,而且大王一定会听信这些话。这样,大王便会背着一个欺骗魏王的名声,而我也会落得一身诽谤。所以,虽然魏国同意和咱们联合攻韩,但是,这一仗我不能打。秦武王听完后,对甘茂说,我和你先订一个君子协定,你就放心去攻打韩国吧。
直到这时,甘茂才率兵攻打韩国宜阳,打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宜阳。秦武王果然收到很多告状信,于是他下令甘茂退兵。甘茂说,协定还算数吗?秦武王这才又派重兵增援甘茂,最终甘茂杀了六万韩国士兵,攻下了军事重镇宜阳,洞开了韩国的西大门,秦兵从此可以畅通无阻地直插韩国的腹地。
秦武王这样一位在位仅仅三年的青年君王,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业中也镌刻下自己的名字,留下自己的一份业绩,为秦国兼并六国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