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人分四类,你属于哪一类人?

 我来答
乐意lay10
高粉答主

2020-07-2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郁郁说娱乐
2019-06-06 · 贡献了超过10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万
展开全部

孔子把人分为5个等级,什么样的人是庸人,什么样的人是圣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崔矛慎ARad7
2018-01-29 · 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9万
展开全部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矣!

孔子说第一类人:出生就是就对万物而知或者对某个领域很在行,这种人就是我们说的天才他是上等人。

第二类人:他出生不是天才,但是他通过后天的学习有所成就,这种人是人才,是第二等人。

第三类人:他出生既不是天才,但也不会主动不学习,需要人家来监督才去做事情,这是第三类人。

第四类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是下等人。

其实我感觉这个世界应该还有一类人他天生很聪明,但是后天不学习,最后碌碌无为。

首先大家认为世界上有天才的存在吗?其实世界上有这些人存在但是这类人毕竟是少数的,不然人人都是天才了。

如爱因斯坦、牛顿等天才,你们认为孔子是天才吗?孔子自己否认自己是天才,他认为他的成就,都从力学而来的。

有一些人天生是天才自己,但是忽略了后天的学习结果沦为庸才,例如历史上的仲永,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人,生不离困。生存之困、生死之困,诸如此类,解其困,只能依靠智慧,没有智慧,困而不知其困、不知其何以困,更不知何以出其困。要破其“困”、其“捆”、其门,对人来说,从实践而得的智慧以及依智慧而去的实践,是唯一可能依靠的。

“好、敏、求”就是学习前人智慧的三大步骤。人的最好可能就是“生而知之”,但对于孔子来说,“生而知之”超出当下,“学而知之”才最切合当下。

学,首先要对其困有所认识,更认识到去其困必假以学,因此“困而学之”,进而“学而知之”,才能以智慧解其困。“困而不学”,就会出现“民斯为下矣”。而“民斯为下矣”,也就是因为“困而不学”。没有人天生愿意落入“困而不学”的可能而不能自拔的,“困而不学”往往不是因为其惰性,而是社会的环境,特别在孔子时代,“学”被所谓的精英贵族所霸占,“困而不学”,实质是“被其困而不能学”,历史现实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三六九等,使得“民”得不到“学”的条件。

圣人之道,就是把“人不知”改造成“人不愠”,而现实中,最切实的就是“学而知之”。

但“人不知”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设其“困”,把人先验、先天地分为三六九等。

社会分工,是“困”;官和民,也是“困”;阶级,是“困”;智力水平,也是其“困”。

在“人不知”社会里,“困”就是根本之相,有其“困”必有其“愠”要实现“人不愠”的社会,必须从改造其“困”开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是爱好传统,靠勤敏而求得的学问。

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苏东坡认为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

有很多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往往不大肯力学,作学问不踏实,不能“敏以求之”,因此学问都是虚的。所以孔子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作学问、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求就不行。这里就是说孔子智慧的成就、学问的成就、作人的成就,都很平实,不是天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波波情感
2021-02-05 · 贡献了超过218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万
展开全部

人分四品,你属于哪一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