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善待动物就是在保护、善待我们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不虐待动物,这些原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信条,可一旦被问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绝大部分人却不明所以,仅能举出法律作为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宗明义:“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防止犯罪分子捕猎野生动物,法律同样规定了不少富有针对性的惩罚性措施。可法律毕竟不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理由。法律只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它要维护我们在社会中约定俗成并被政府认可的信条,同时,法律又是维持这些信条的最后手段。在保护野生动物、防止虐待动物等事情上,法律存在不少空隙,但这恰恰表明了人类道德水准仍可上升的空间,我们每个人应以足够的道德自觉来拒绝残忍的屠戮和虐待。
我们之所以要拒绝猎杀、虐待动物等行为,实质上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不过是对待人类同胞方式的投影而已,在捕杀、残虐动物时表现出的那种对生命不屑一顾的傲慢心态,同样可能被引入社会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技术的普及,一些人将自己折磨、虐待动物的视频放到网络上。这些人究竟出于何种心态才能做出如此非人道的事情呢?答案无非有二,或者为“名”,或者为“利”。特别是一些不惜以“秀下限”为荣的网络直播人,为成为话题,不惜挑战人类道德底线,如喷火折磨小牛犊、高跟鞋刺戳猫眼等,这些事情虽然没有直接触犯哪一条法律,但在精神层面上,与大规模捕杀天鹅并无太大差别。
野生动物,顾名思义,为野外环境生长繁殖的动物,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征:野外独立生存,即不依靠外部因素(如人类力量)存活,此外还具有种群及排他性。
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等)、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野生动物(Wildlife)在国际上的定义是:所有非经人工饲养而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动物。学界一般将野生动物界定为: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者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
参考资料
南方网.南方网[引用时间2018-4-10]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机关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本法的行为。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机关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从以下方面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执法:
一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地迅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形成强大声势,打击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走私、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要切实强化野生动物分布区的野外巡护和看守。要在野生动物分布的山头、地块、湖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护和看守,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依法制止和惩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的行为,并收缴或清除兽夹、兽套等非法猎捕工具。
三要全面检查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场所,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利用行为。尤其是对餐馆饭店、花鸟市场、药用野生动物原材料集散地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较集中的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经营利用非法猎捕或走私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进行清理整顿,并依法惩处。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2、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有濒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非人工饲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类及其他动物。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等)、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四种。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例如食草动物少了,野草植物就会疯狂增长,影响大自然气候稳定。食用动物少了,食草动物就会快速增加,啃食植物,然后植物少了也影响大自然气候稳定。
就是万物相生相克,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