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注意事项
展开全部
针灸后宜适当休息,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为主。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医嘱,早点休息,正气越足,疗效越好。治疗时间约为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取针以后,可进行拔罐或其它治疗。通常一个疗程为12天,根据疾病的不同,疗程的长短也会不同,有时还需跟踪治疗,巩固疗效。故医生在给患者检查疾病时,需以疗程为主,做到足疗程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针灸后宜适当休息,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为主。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医嘱,早点休息,正气越足,疗效越好。治疗时间约为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取针以后,可进行拔罐或其它治疗。通常一个疗程为12天,根据疾病的不同,疗程的长短也会不同,有时还需跟踪治疗,巩固疗效。故医生在给患者检查疾病时,需以疗程为主,做到足疗程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针灸后的注意事项:
1、针灸后要多休息,多喝水。
2、忌食牛、羊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针灸后的半个小时之内,患者要平躺。
4、针灸后不要吹凉风,第一天不能碰凉水。
5、针灸后,患者在一个小时之内不能剧烈运动。
1、针灸后要多休息,多喝水。
2、忌食牛、羊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针灸后的半个小时之内,患者要平躺。
4、针灸后不要吹凉风,第一天不能碰凉水。
5、针灸后,患者在一个小时之内不能剧烈运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什么是针灸?
7471播放 02:11
针灸的作用有哪些
4154播放 01:16
针灸
传统医药
共2个含义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中文名称
针灸
外文名称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汉语拼音
zhēn jiǔ
申报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批准时间
2006年
遗产编号
Ⅸ—5
收起
记载文献
针灸[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释义: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上的宝贵遗产。
【出处】:《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
【示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道宗在阵损足,帝亲为针灸。”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毕》:“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针灸之外,汤药至齐。”
针灸介绍
针灸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分类
艾灸法
穴位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7471播放 02:11
针灸的作用有哪些
4154播放 01:16
针灸
传统医药
共2个含义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中文名称
针灸
外文名称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汉语拼音
zhēn jiǔ
申报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批准时间
2006年
遗产编号
Ⅸ—5
收起
记载文献
针灸[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释义: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上的宝贵遗产。
【出处】:《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
【示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道宗在阵损足,帝亲为针灸。”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毕》:“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针灸之外,汤药至齐。”
针灸介绍
针灸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分类
艾灸法
穴位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