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食溷豚”,古代人为何不屑于吃猪肉?
这句话出自《礼记•少仪》,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不吃猪。但实际上,这个溷豚并不专门指猪,而是指那些被圈养起来的动物的内脏。
古人不吃猪肉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因为猪代表的寓意不好。秦始皇就说过,“夫为寄豭,杀之无罪”,意思就是这个奸夫啊,就和猪圈里面的种猪一样,淫乱不堪,即使杀了,也没有什么过错。所以,猪在当时有淫乱的寓意,秦人也就不屑吃猪肉。
还有一个原因是猪圈的环境太脏了。古人养猪不像现代,有专门的猪圈来养猪,会定期的打理猪圈。古人养猪非常的随意,直接在茅坑旁边垒个塔就养起来了。然后人的粪便和猪的粪便混合在一起,猪猪们就生活在一堆粪便里面,这样环境下养的猪,君子们自然不屑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民族风俗了,尤其是宋朝的时候,哪会儿子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就是吃牛羊肉,他们不爱吃猪肉,受这个的影响,那会儿很多人也都把吃牛羊肉当做高贵的象征,吃猪肉当做贫穷的象征,而不屑去吃猪肉。
当然,也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对于猪肉的烹饪方法不够好,导致做出来的猪肉都不好吃。不像牛羊肉、鸡肉鸭肉那样,脂肪没有猪肉那么多,稍微烤一下,蒸一下就很好吃了。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猪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聪慧的人民们发明了无数种烹饪猪肉的方法。猪耳朵卤着好吃,猪蹄子烧烤或卤都不错,猪排骨用来炖汤、糖醋、油炸,猪颈肉用来做烧烤,猪五花烧烤着搭配生菜吃。关于如何吃猪肉更好吃,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一千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