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近系层序地层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可划分出 5 个三级层序。
1. LSC16 层序
LSC16 层序为库姆格列木群最下部的一个三级层序,总体上构成一个向上变细或变细再变粗 ( 水进到水退) 的沉积旋回。底界面为古近系与白垩系的不整合面。该层序厚度相对较小,在库车北缘野外露头剖面上以发育10 ~30m 块状底砾岩下切谷充填或具有明显暴露等标志的不整合或沉积间断为底界。盆地内的测井曲线上层序界面呈突变关系,界面上的下切谷或河道砂岩层具有块状、箱形的曲线形态,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在界面处发生突变。
LSC16 代表了古近系水进早期的一个三级层序。该三级层序内依据初始和最大水进面划分为 3 个体系域。低位域顶部的初始水进面以发育含膏泥岩、钙质泥岩、局部泥灰岩等为标志。在盆地北缘低位域主要由下切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和砂质泥岩等沉积组成;水进体系域以浅湖相泥岩和干旱盐湖相的膏泥岩沉积为主; 高位域以滨浅湖、盐湖及局部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由多个向上变粗再变细的准层序构成,垂向上以退积、加积方式叠置。在坳陷中南部的却勒、羊塔井区等地带的低位域以下切水道、辫状河三角洲或河流三角洲、滨岸砂坝等沉积为主。层序中部的最大水进期以发育泥岩、薄层泥灰岩、钙质泥岩等沉积为特征,水进和高位域均以相对细粒的含膏泥岩、泥岩、薄盐层等沉积为主。该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构成了区内最为重要的储集砂体。
该层序一般厚 50 ~250m,在大北 1 井至却勒井区一带较厚。可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 3 个层序,由 3 个次一级的沉积旋回组成,相当于四级的层序单元。从却勒井区向东南方向延至英买力井区,底界不断向塔北隆起上超,至英买力井区一带缺失下部的四级层序。因此,该区的底砂砾岩具有穿时性。
2. LSC17 层序
LSC17 层序为库姆格列木群中部的一个三级沉积旋回。厚度变化大,在库车坳陷北缘厚 200 ~300m,在中南部厚 300 ~500m,由于盐层挤压变形加厚可达 1000m,向塔北隆起变薄。在坳陷东北缘显示出从粗到细或从粗到细再到粗的粒度变化,一般可划分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底界为一明显的冲刷界面,其上为一套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厚度大,代表明显的水退沉积; 水进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有泛滥盆地、滨浅湖、干旱盐湖沉积等,局部发育有三角洲或辫状三角洲体系。
在坳陷中南部常以厚层盐岩层的底面为界,大体与库姆格列木群中段相当,内部的体系域不易划分。中下部以厚层盐岩为主,水进和高位域以含膏泥岩沉积为主。在乌参 1 井此层序中、下底部的低位和水进期的扇三角洲也很发育,厚 150 余米。在三维地震剖面上可观察到下切的接触关系。
3. LSC18 层序
LSC18 层序为库姆格列木群上部的一个沉积旋回,大体与上段地层相当。厚 100 ~150m,厚度相对稳定,其内部的次一级层序不易识别和划分,底界以河流冲刷面或低位的盐层或膏盐层底面为界,在区内可以追踪对比。主要由含膏泥岩、泥岩和砂质泥岩等组成。顶部的高位域发育有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
4. LSC19 层序
LSC19 层序为苏维依组下部的一个沉积层序,构成一个不十分明显的由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大体相当于苏维依组中下段地层。厚 200 ~250m,底部界面为河流冲刷面或低位的膏岩、盐岩层底界面。这一界面和沉积旋回在区内基本可对比。在坳陷北缘,低位域发育有下切辫状河充填,顶部的高位域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坳陷中南部以含膏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等沉积为主,底界发育有下切水道,高位域的三角洲体系向坳陷中部明显推进。
5. LSC20 层序
LSC20 层序为苏维依组中上部的另一个沉积旋回,大体显示出水进到水退的变化。厚200 ~ 350m,厚度变化较小。在坳陷北缘,层序底界主要以冲刷或下切的辫状河砂砾岩为界。向上过渡为滨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顶部以大套的河流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为特征。坳陷中南部,层序底界常发育下切河道充填,或以由三角洲沉积至滨浅湖沉积形成的转换面为界 ( 林畅松等,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