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相声界的大师,我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是马三立先生。
马三立 ,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天津汇文中学,相声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1947年,登上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搭档,大受观众追捧。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现已逝世。
马三立曾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出身于曲艺世家, 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噪一时;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1]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学艺进步很快,视野也日渐开阔。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相声八德之一周德山(绰号“周蛤蟆”,与马三立父亲马德禄是同门师兄弟)为师。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1947年,他登上了被全国的说唱艺人视为大台口的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搭档,大受观众追捧;翌年,他第三次来到北京,在华声电台和茶社戏园演出,以他风格独特的马家相声在曲艺迷中引起“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轰动。
马三立大师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受到群众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承前启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而,在很多领域,大家都喜欢评选评优。从某个角度来看,对行业内的评优可以算是学术范畴,也可以认作是娱乐范围。大家喜欢看,而且还有意思,所以评一下也是可以的。那么在相声行业,哪位大师艺术成就最高呢?如果是个人评选的话,那么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说服力,这种认定需要一些权威媒体或者官方才更有话语权权。在众多权威媒体面前,央视的地位可想而知。早些年的时候,它出台了关于《相声大师》的纪录片,在其中,他们选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的相声大师。
其中就有马三立,如果他入围的话,想必没有多少争议吧。马三立从一开始接触相声以后,这一辈子就专注于该行业。在相声领域,马三立不断摸爬滚打,仔细琢磨。这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一辈子执着某一件事情呢?而如今不仅仅是相声行业,很多行业都缺少马三立身上的工匠精神。
马三立的相声别具一格,后来好几代的相声艺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除此,马三立为人为其个人魅力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谦逊了一辈子,这种性格让相声行业的人高山仰止。除了马三立之外。刘宝瑞、张寿臣等人也位列其中。然而,相比之下,另一位相声演员——侯宝林的艺术造诣似乎更高一些。那么侯宝林的高明之处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侯宝林类似马三立,他也是没有争议的相声大师之一,在相声界艺术造诣甚高,柳活儿的层次提升就有侯宝林的功劳,“能唱”变成了他的代名词。对于侯宝林的柳活儿水准,恐怕一些戏剧演员都比不上,难以望其项背。文明相声的推广也和侯宝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当时的他是起推动作用的关键。当时张寿臣是门长,就连他都承认侯宝林为相声界立了大功。最关键的是,侯宝林不单单只研究相声,他的思维会跳跃,甚至会在相声作品中植入哲学思想。
晚年之季,侯宝林也没有放弃对相声的热爱,致力于研究相声艺术。相声最初就是在地卖艺的小曲艺,然而在侯宝林的推动下,它正式进入庙堂的研究行列。为了将相声发扬光大,相声界的一群人自发形成了相声改革小组。而侯宝林正是小组中的一员,也是发起人之一。在这场改革当中,侯宝林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综合以上各方面,侯宝林在相声界的造诣是不是都明了了呢?说他是相声行业中艺术成就造诣最高的也不过分吧!
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生。
世上再无马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