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地质工作定位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新世纪地质工作面临的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世界进入 21 世纪以来,展现出两个突出的发展趋势: 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各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两个 “全球化”问题: 一个是基于资源全球优化配置的贸易和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另一个是基于人类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全球化。虽然世贸组织也声言要将环境保护纳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内容,但它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之一。因此,目前仍然可以认为,两个层面的 “全球化”,一个着重人类当前发展,一个着重人类长远利益,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都将对地质工作在未来国家发展中的定位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地质工作的影响主要是在更大、更高层面上推动地质工作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强调资源的全球市场配置,将大大开拓我国地质工作的活动空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地质工作从封闭式、半封闭式运作方式中走出来,建立更加国际化的运作方式; 要求在知识结构、人才素质、技术标准、运行模式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只有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在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地质工作要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立完整的商业性市场勘查体制和机制,培育强大的市场企业主体,吸引一流的技术人才,配备先进的勘查技术,参与全球的合作与竞争。公益性地质工作也要把眼光由国内扩展到国外,为商业性地质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性支持。

可持续发展对地质工作的影响主要是加大在地球资源环境保护领域的地质工作力度,并全面参与这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全球变化、地球表层污染、水资源枯竭、矿产资源耗竭、矿业开发的环境破坏、地质灾害、核废料处置等,成为新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地质工作解决的主要问题。显然,实施这种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质工作,在纲领上、行动上、标准上、理论上、方法上都具有全球性,全面的国际合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与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相比,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20 世纪 90 年代,发达国家的地质调查局开展了一轮以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目标的地质工作结构调整。美国地质调查局1998 ~2010 年地质领域科学发展战略列出七大目标: 地质灾害评价; 地质灾害短期预报; 从全球地质、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国家的能源和资源供应; 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建立面向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地质框架; 解释人类健康和地质过程的连接; 确定对地下水资源和隔离危险废弃物的地质控制。这七大目标体现出很强的可持续发展取向。其他国家如英、法、德、加、澳、日、俄等国的地质调查机构在地质工作目标和结构上具有类似的取向。我国明确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央每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就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我国新世纪的地质工作,应围绕党的这一基本理论、路线和国家发展战略展开。

二、国家发展阶段与新世纪的国家地质工作定位

经济全球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国际大潮流,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并通过世贸组织、联合国、区域组织、非政府机构的协调向前推进。但是,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在这两个 “全球化”中的义务和利益也就不同,因此不可能按照统一的目标行动。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在全球化过程中总是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级次高的国家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级次低的国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就表明,发达国家由于具有资本、技术的优势,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得利者: 发展中国家的得利水平取决于其发展水平; 不发达国家只能从全球化中获取最初等的利益,但却要付出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约在第 110 位,处于世界中下水平。虽然呈现出总量和人均的矛盾局面,但经济总量对我国地质工作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种影响表现在对矿产品的巨大需求、高强度的国内资源勘查、开拓国外资源的规模愈来愈大、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日益现代化、成矿和找矿理论更加丰富等方面。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把我国迅速推向国际矿产勘查大国和强国的地位。

全球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显示出三个层次:环保优先型、发展与环保并重型、发展优先型。发达国家显然实施的是环保优先型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按其经济发展水平,实施的是发展与环保并重型或发展优先型发展战略。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以来,前期基本上执行的是发展优先型战略; 90 年代末以后,开始重视环境问题。2006 年温家宝总理针对我国环境保护滞后局面提出加快实现 “三个转变”: 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 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 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其核心是发展与环保并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诠释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诠释表明,从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国情考虑,发展仍居第一要义地位,而对可持续因素也已上升到重要位置,需 “统筹兼顾”。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执行由发展第一兼顾环境的转向发展与环保并重的发展战略。我国各类地质工作的结构和布局,应与这个总的发展战略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相适应。发展首先包含的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包含其他产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国在今后 20 ~50 年,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由四大板块组成:

( 1) 资源板块: 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 2) 工程板块: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 包括一些巨大的工程建设计划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

( 3) 环境板块: 满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进行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 4) 社会板块: 满足提高人民群众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对地学知识和地学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 21 世纪上半叶,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由上述四大板块构成的地质工作结构比重将随之调整变化。

地质工作的发展取决于需求推动是历史的规律。但是,由于在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需求结构条件下,所形成的地质工作供给结构在人才、知识和专业方面具有很大的惯性,而当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时代性变化时,那种地质工作供给结构往往不能满足新的社会经济需求的需要,这一供需矛盾在 20 世纪末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已表现出来。1995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伊顿 ( Gordon Eaton)提出,地质工作要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其基本意思是不能我们有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而是经济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这个 “什么”,指的就是地质工作的专业结构、人才结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实际上,伊顿所讲的需求驱动,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世界地质工作一百多年的发展,就是由需求驱动的。但是人们并没有主动地、有意识地解决地质工作需求与供给相适应的问题。伊顿提出了这个问题,使我们能主动地认识需求决定供给这一地质工作的基本规律,在当社会经济层面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要及时调整地质工作的专业结构、人才结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的地质工作需求与供给关系。

光点科技
2023-08-16 广告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关注点开始着重挖掘数据的价值。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价值被不断挖掘和创造,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产——数据资产。而数据资产则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资产,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数据资产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明显,挖掘数据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光点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