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一)自然因素
包括降水、地形、土壤、地质、植被、风等方面。
(1)降水
包括降雨和降雪。降水对水土流失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年内分布、降雨强度及一次降雨量。一般来说,年降雨量多的地区,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就大。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的,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大。中国西北黄土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大,但由于年内分布不均匀且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1977年7月5日,延安地区发生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安塞县实测24小时最大降雨为215毫米,延安市王家坪洪峰流量为7200立方米/秒。
(2)地形
地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愈多,流速愈大,水土流失也愈严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度增大4倍,水流速度增大1倍。水的流速增大1倍,其侵蚀力增大4倍。侵蚀量大致与坡度的0.8~3.4次方成正相关,当坡度增加到一定限度之后(30°~40°)侵蚀量反而减小。坡长与水土流失也有密切的关系,坡面越长,水土流失越严重。据美国、原苏联一些观测资料,土壤流失量大致与坡长的0.6~1.6次方成正比。坡形对水土流失量也有影响。直线形及凸形坡面,它的下部因受水流冲刷,土壤流失量最大。凹形坡面上部受冲刷,下部产生淤行姿积。台阶形坡面,既可以增强土壤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又能减低径流速度。此外阳坡光照强,蒸发悔慎量大,土壤水分少,植物生长不良,土壤流失严重。阴坡一般蒸发量小,土壤水含量大,植被覆盖好,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3)土壤
土壤的透水性取决于土壤孔隙率,而孔隙大小又取决于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松紧度。土壤抗蚀力取决于土壤种类和土壤结构。结构良好的土壤,例如,水稳性团粒结构,团粒不易分散,因此土壤不易为径流所分散,也不易被带走。
(4)母质和基岩
成土母质的性状影响水土流失。基岩的岩性及其风化程度等对水土流失均有影响。中国南方风化层深厚的花岗岩地区,由于土壤中石英砂粒过多,凝聚力很小,加上组成岩石的物质膨胀系数不同,在冷热变化条件下,岩石容易崩解,造成水土流失。此外,岩层倾斜、土层又薄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滑坡。
(5)植被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轻微。植被的蓄水保土作用主要表现为截持降雨的作用、延缓径流产生的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吸收地面径流的作用)、根系的固土作用。
(6)风的作用
风蚀与水蚀不同,虽也受地貌条件的影响,但不以分水线为界。风蚀的强弱,取决于风速和土壤表面的粗糙度、土壤质地、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影响。
(二)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滥砍滥伐、毁林毁草;②滥垦滥牧,陡坡开荒种地;③不合理的耕作技术,例如,顺坡耕种、顺坡开垄;④开矿、筑路、修建水电站以及其他基本建设,因破坏地表植被,随意倾倒废土矿渣,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均能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⑤挖掘根用药材如人参、当归、地黄、大黄、甘草等,如果不回填土档前绝坑,也会造成水土流失;⑥农村掏矿、开石、挖瓷土等副业生产,如果挖后不填坑,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水土流失;⑦在坡地全面整地造林和烧山整地造林或幼林、经济林林地管理不善,也会造成水土流失;⑧铲草皮积肥或作燃料。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我国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明显不同。
黄土高原: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②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砍伐)。
南方丘陵:①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②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砍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