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朱元璋吸取了前朝失败的原因,他考虑到影响皇权的权臣,而宰相可谓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用此三人,废除了宰相的职位。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谈话,只是朱元璋想要敲打敲打刘伯温而已,至于他没有听取刘伯温的话,是朱元璋想要铲除这几个大臣,相应的废除宰相的职位。此后,宰相的职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元末明初,朱元璋击退了元朝势力,恢复了华夏统治。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相对混乱。朝堂上,许多开国将领抑制皇权,违反国家的制度。朱元璋考虑到这一问题,开始铲除开国将领。在李善长辞去宰相之职后,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朱元璋召见刘伯温商量谁可以担任丞相,朱元璋推荐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刘伯温一一的做出了辩解。首先是杨宪,杨宪作为朱元璋的亲信,有理由可以成为宰相。但是刘伯温说:“宰相需要大肚量,杨宪实在是太小了。”胡惟庸也是如此,他还不如杨宪。到了汪广洋这里,刘伯温比喻国家需要一个好的车夫,但是汪广洋不是。
分析完后,朱元璋没有听取刘伯温的意见。而是依次任用他们为宰相,之后他们漏出了弊端。全部被朱元璋杀掉。这件事过后,刘伯温明白了朱元璋。他不是想要除掉这些人,而是想要废除宰相的职位。没过多久,宰相就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朱元璋和刘伯温讨论宰相人选,最终提出的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朱元璋陆续都把他们给杀了是因为有朱元璋疑心太重,提出的那几个人选本身有一定的实权,而且他们中有无能的也有后面造反的才被杀掉。
朱元璋一直很忌讳刘伯温的才能,害怕他利用他自己的才能做出危害大明的事情来,于是在同一明朝之后只给他一个小小的文官来当。有一次,朱元璋想要主导刘伯温的把柄于是对刘伯温说想要把宰相职位的李善长给换掉,朱元璋的目的是想要刘伯温毛遂自荐,以此来说刘伯温又不轨之心。
然而刘伯温很清楚朱元璋的为人、脾气,于是回应说没必要换,李善长就做得很好。但是朱元璋不放弃说一定要换并且要刘伯温给提出人选,刘伯温一直没有表态,于是朱元璋问杨宪怎么样。杨宪那时是跟刘伯温关系比较近的一个同僚,为了保护彼此于是刘伯温说杨宪为人比较小气不适合这个官职。
朱元璋见此又问刘伯温哪一个合适,但是刘伯温一直没有表态又问汪广洋呢?汪广洋是跟刘伯温比较对立的一个官员,刘伯温不敢表态,朱元璋又再问,刘伯温说他跟杨宪一样小气。朱元璋见此就直接问胡惟庸呢?胡惟庸是刘伯温在官场上关系最不好的,无论胡惟庸做不做宰相对刘伯温都不好。于是刘伯温回答道,胡惟庸做宰相就相当于车夫拉马车,车夫是胡惟庸,马车是大明。
最终朱元璋决定用刘伯温关系最不好的胡惟庸任宰相,杨宪原本是朱元璋的心腹,负责监督群臣,但是杨宪后面被李善长弹劾,朱元璋就把他杀了。而汪广洋在胡惟庸之后也做了宰相,但是却在那个位置上没有任何的功绩于是朱元璋把他也给杀了。胡惟庸是因为要造反被朱元璋杀的,其实刘伯温说车夫拉马实际就暗示了胡惟庸会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