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那么强大为何清朝之后衰弱了?

 我来答
凯兰铎
2011-02-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65
展开全部
他们老是说这不是清朝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弊病,其实不是,我引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清朝的建立,使得中国离近代社会更远而不是更近”。你要想一想,满人在入主中原的时候是什么社会?原始游牧社会,对他们来说,农业封建社会已经非常发达,他们的政治制度是从明朝那模仿过来的,但其本身的思想高度未达到汉人的水平,导致了政治畸形,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分权现象消失,你看他们的大臣整天奴才奴才的叫自己就知道了,第二他们为异族统治,搞文字狱,禁锢思想,扼杀了自明朝后期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三,重农抑商也扼杀了明朝后期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格局的大变动,还有他们崇尚骑射,放弃了火器研究。明朝后期,中国已经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但可惜没有成功(满清入关、张献忠、李自成),使得中国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列强。我给你一篇文章(引用的是来华外国人的描述):

由于历史观的原因,几十年来中国的历史学界一直在做一件事:贬明扬清。明朝被描绘成一个君昏臣贪,社会黑暗,文化和科技堕落的朝代。而清朝的“康雍乾盛世”被一再提起,历史学家不顾清朝终其统治也未达到明朝社会文化、经济成就的事实,对无知的学生和民众灌输被歪曲的历史内容。

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外国一篇杂志曾经写道:明朝非但没有像有些中国学家描述的那么黑暗,而且是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拥有最先进的权力分立体制,君权受到强力制约,读书人把握国家命运的民主国家;也是一个
拥有庞大市民阶层,海外贸易领先全球,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数量迅速扩张且生活幸福的社会。当今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普遍把明清两个朝代混淆为一个王朝,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明朝是一个外向型的国家他充满着活力、而兴起于长城外的清朝是一个内向的国家保守、自大。这也给中国日后遭到的苦难埋下了种子。
16世纪到17世纪,来往东西方的外国人已经非常多了,那么,他们眼中的明朝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应该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1585年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出版,并在16世纪末先后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兰文等七种文字,共发行46版。该书是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概况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著述,其中载道:
“这个国家的男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大都脸宽,小眼睛,扁鼻子,胡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胡子的,脸孔很均匀
“他们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他们通常在街上设有三四处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处,布置很好,因此忙于公务的人不会把街道弄脏,并且从那里得到供给,类似的法子通行全国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全国的大道是已知修筑的最好和最佳的,它们十分平坦,哪怕在山上,并且是靠劳力和锄头开出来的,用砖头和石块维护。……有很多大桥,建造奇特,特别是建在又宽又深的河上。在福州城,正对着国王大税收馆的馆宅,有一座塔,根据那些看见的人的肯定,超过了罗马任何建筑,他树立在40个柱子上,每根柱就是一方石头,又大又高。”
“他们得知在中国的其他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这可能是船长阿特列达看到的那种,他在一封致国王肥列普的信中向他报告有关这个国家的秘密,其中说,中国人跟我们一样使用各种武器,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的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他们为打仗制造大而坚实的船,有高船楼,分设在船首和船尾,很像来自列潘特的船,和葡萄牙人驶入东印度的船,他们的船很多,以致一个将官,可以在四天里召集一支六百多人的军队。……他们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船,有些有绘画和涂金的廊子和窗户”……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回国的途中完成了《大中国志》。他在中国呆了22年之多,正是处于波澜壮阔的晚明时代,他记载的晚明社会和清廷文人的描述的“皇帝昏庸无能,政治黑暗腐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明末截然不同,这时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充满巨大活力的国度: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
“南方九省的最后一省是南京,……是中国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的精华。……其西部地区最富庶,盛产棉纱,……仅在常州城(CHINCHEO)城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由于织布机小巧,一间屋子内常常安放许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行业”
“中国人天生好经商,不仅从一省到另一省做买卖,获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里有的东西,街上几乎都有售卖。……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时(葡人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点)”
而明代建立的先进权力制约体系,也引来欧洲人的赞叹。下面提供一些《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描述摘录。
该书第一卷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 说:
“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的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从前面所述应该已经很明显,而且下面还要说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否则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大其权力。当然皇帝可以对和他家族有关的人进行赏赐,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笔赏赐不能列为公家赠款,皇帝所做的赠礼也不能从公款中提取。”
“他们(引者注:指明代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当于我们要称之为公众良心的保卫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员,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们也直言无忌,……他们如此恪尽职守,真使外国人惊奇,并且是模仿的好榜样。无论皇上还是大臣都逃不过他们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时他们触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对他们震怒的地步,他们也不停止进谏和批评,直到对他们猛烈加以抨击的恶行采取某种补救的措施为止。”
“事实上,当冤情特别严重的时候,他们控诉的就一定很尖锐刺骨,即使设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刚直不阿。……所有这些呈送给皇上的书面文件和对他们的答复,都要复制很多份,这样在朝廷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递到全国每个角落。这种文件编辑成书,如果内容被认为值得留给后代,就载入本朝的编年史 ”
“几年前,当今皇上想册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长子为储君,因为这个幼子受到他和皇后的宠爱,这一更易违反了国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责他的陈情书,……最后皇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大臣们以集体辞职为威胁的条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改变了主意”
甲申国难,华夏文明由世界文明的顶峰跌入万丈深渊,那些在西人笔下热情开放、极爱干净、富有教养的明朝人不见了,那个深沉大气、雍容典雅、气势磅礴的华夏,那个曾今被四方蛮夷尊称为礼仪之邦、信义之乡的华夏,那个曾今创造了无数辉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领跑了两千余年的华夏,如今只能和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今天的华夏后裔,在严重夷化的社会中,已经无法感受古代文明的先进与文雅,也并不知道,我国地理位置的不幸,导致先进文明屡屡亡于落后民族的事实。
在17世纪中叶的1636年,从中国返回欧洲的曾德昭记载的那个“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的明朝已经于1644年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号称初期“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朝。在这期间,外国人的记录有力的驳斥了这种虚假的“盛世”。经“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最终使中国落后贫穷到什么程度,引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一句话一目了然:“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诗人唐甄在山西做过知县,亲眼目睹了满清统治之下的痛苦生活,他著有《潜书》,里面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可见所谓的“康雍乾”,其实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后金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是相当痛苦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所谓“人们衣衫褴褛甚至l**体”这与唐甄的记载完全吻合,可见确实是实情。
《爱丁堡评论》文章提到,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这跟陈弘历可汗希望他发现清国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千年历史千面游
推荐于2017-09-27 ·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千年历史千面游
采纳数:1212 获赞数:2831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第一是清朝后期中国科技落后了,特别是军事科技。清朝的皇帝从来没有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害怕民间的科技发展,所以在清朝统治时期,中国的科技出现倒退,火器发展停滞,人民愚昧。
第二是经济模式落后。清朝接管中国后,抛弃了明朝后期的一部分工业发展模式,全国倒退回农业经济,同时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打压,造成经济模式倒退。
第三是清政府腐败无能。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贪污盛行,政以赂行,对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对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别里古台
2011-01-31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是中国的管理制度的问题。中国从秦朝以来官僚组织管理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农村体系,这就决定了中枢权力机构不能对基层有清晰地了解与控制。中枢对全国的管理标准确是统一制定的,抽税、征兵只能按照各地上报的土地亩数、人口户数做管理。各地方土地的脊富程度千差万别,人口又处在不断流动之中,时间一长实际情况就与统计数据有较大出入,而课税、征兵的标准却是按登记数目来制定,地方官员只好提高税率与兵役程度,这又加剧了人口的外流。随着时间向前发展,中央与地方管理裂隙愈来愈大,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朝代更替。
而对比同时代世界其他地方正处于四分五裂的时期,中国提早进入了统一的帝国阶段,统一国家与生俱来的巨大凝聚力使得中国整体经济、科技发展都远高于别国。但当欧洲走出了领主统治阶段进入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阶段,欧洲的经济科技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他们的商业建立了健全的现代经济运行制度,可以在金融层面进行运作,这使得他们的商业注定要强于中国本土缺乏流动性与进取精神的传统商业。他们的地方管理更加因地制宜,这与他们的管理人员选拔合乎专业的标准有关,而中国方面只是考量一个官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准则。中枢权力得到有效地制衡,这提高了中央管理的效率;中国的管理却因为中央与地方的隔阂而效率低下,中央只能一再在道德上要求官员施政要合理,却不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科技进步在欧洲可以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政府管理都提供了好处;中国科技却只停留在工匠阶层,科技的进步只是促进了传统农业发展,其他方面的科学进步都是一种观赏性质的摆设。
所有的一切都在近代得到了集中地体现。清初正是欧洲经济科学起飞阶段,迅猛的发展是欧洲在短短三百年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清朝患上了以往任何朝代都会的得病。如果欧洲发展再晚三百年,你就会看到清朝被一个新型朝代代替,然后在进入到最后民不聊生的局面。当欧洲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中国的不幸就开始了。
也许你会问中国就不能进行制度改革吗?其实中国所有朝代都在进行着制度改革,商鞅变法,王叔文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但他们都不能看透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真正的变革是由社会革兴推动的彻底的换血式的变革,它由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所引起的自下而上的变革,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才能引起彻底的改变。中国坚固的封建统治是这种改变没有可能性,一个天才式的人物也根本不能给中国带来彻底的改变,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作用也微乎其微。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其实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而已。清朝运气不好,碰上了风头正劲的近代欧洲,它没有不败的道理。
注:以上观点参考黄仁宇先生《中国大历史》,书中有详细的关于中国行政模式描述以及中国改革突破不成的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镇国军师
2011-01-30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872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3622万
展开全部
除了别里古台所说的“中国的管理制度的问题”外,我还补充两点,一点就是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桎梏,把其他思想一味的排除,因而不能接受新的思想,如使用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死板的格式回答问题的等等问题,第二点,就是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满族人,实行文字狱,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再结合第一点,因而使中国闭关锁国,科技落后,科技出现倒退,火器发展停滞,人民愚昧,其次经济模式落后,清朝接管中国后,抛弃了明朝后期的一部分工业发展模式,全国倒退回农业经济,同时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打压,造成经济模式倒退,最后清政府腐败无能,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贪污盛行,政以赂行,对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玫秀美容
2011-01-30 · TA获得超过17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1万
展开全部
古代中国有强有弱。只不过教科书夸大了而已,实际上封建中国也只有秦朝,西汉汉武帝时期,隋唐时期,明朝前期才算是比较强大的。其他的都是处于被欺负的地步。清朝衰弱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科技原因,第二个是制度原因,第三个是经济原因。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