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希望能帮助你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展开全部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怎样雕刻水仙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中的粘液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刀削的伤口用干净的白色餐向纸(便于以后拿掉)轻轻地缠绕上,以利吸收水分,促进根的生长。洗净、包好的水仙头一般都摆放在紫砂水仙盆中。在盆底部码上干净漂亮的小石子,用来稳住水仙头,再注入清水后,我们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雕刻水仙。
拿到一个3年生水仙头后,应该先判断正反面。水仙头露出的芽弯曲的一面是正面。雕刻水仙花头正面的方法是:首先把水仙花外面的鳞片和干枯的根削掉,其次把水仙花头靠根部的1/3留下不动,一层一层地削掉上面2/3部分的鳞片,直到露出花芽为止,再在每片叶梢的边缘削一下,以后花芽就会弯曲生长、能形成漂亮的造型。雕刻时请注意不要把花苞削破,以免影响花蕾的生长。
水仙花盆要放在阳光照射比较少的室内,室温控制在8-10C左右,坚持每天换水。经过5-6天,水仙花的苞蕾就会一个一个地长出来,叶子会呈现弯弯的形状。这时,它生长很快,应该适时调整温度,使它在将近春节时开出花来。如果温度、湿度控制得好,花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如果雕刻技艺精湛,便创作出一盆盆活灵活现的“天女散花”、“花篮迎宾”、“孔雀开屏”、“天鹅展翅”等盆景,使清香飘逸的水仙花更加多姿多彩,使人得到一种艺术享受。
新春佳节来临,优雅的水仙花伫立于一泓清水之上,亭亭玉立,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清香,定会给您的新春佳节增添无限的情趣,给您的居室带来春天的气息。
-------------------------
方圆之说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当时颇不理解,可细细想来,其中道理却可使人受益终生。
大千世界,本就有方有圆,比如桌子是方的,球是圆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固定好的,并没什么好说的。可有关方圆的人,却是从古至今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俗话说:“方圆处世。”大家也许会奇怪,方圆只是几何线条,如何成为处世之道?其实这是人们对方圆的人格化演绎。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方,圆,或兼而有之。方者,如那一代名相魏征;圆者,有如那和坤之流。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们心中方者为善,自然那圆者就为恶。然而在充满矛盾的现代社会里,那极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尚不知做错了什么;而那些圆滑有如润滑剂之人,看见权贵就逢迎,看见倒霉的就幸灾乐祸,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有朝一日那倒霉之人重登高位,却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可见,方或圆都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却绝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
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周总理不正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吗?他运用此道修身,治国,平天下,赢得世人衷心敬仰,他的外交水平令世界各国赞叹不已。
所以方正之人要学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世界,温和地与人相处,因为凡事物极必反,方正之人他的冲动,他的孤傲,他的不容置辩,亦可能不为他人所接受,很难与这个社会相融;圆之人,要学会真诚地看待世界,坦诚地与人相处,否则,别人则对其处处疑虑,处处设防,难以和人推心置腹,鱼水相融。只有将方与圆完美的结合,刚与柔灵活的运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老话重提,“世界,方圆的世界;人,方圆的人。”作为跨世纪一代的我们,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圆,我们只愿成为一个方圆的人。
----------------------
怎样写看图作文
《观赏(漓月夜)》属于"“图作文”.是我在学完朱自清的《一张小小的横幅》后写成的.现在,结合这篇作文,谈谈怎样写看图作文。
其次,要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把画面逼真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在描写稍近的几座山时,我用比喻句“好像在腰间系着一条飘带”来形容它云雾缭绕的特点;描写江水时,用“群山在水中照着自己的身影”这个拟人句来突出江水清澈的特点.
首先,介绍画面时,要合理安排好顺序,使读者一看便知画面的布局。如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先写画面正上方的月亮,再写两侧的山峰,最后写两排山间的漓江.这祥,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
再次,文章中要写出观赏的感受。我看完这幅画后,突出的感受是“静”和“美”。因此在描写时,紧紧围绕着“静”和“美”来写。如“船儿似乎在无声地、慢懂地移动着,移动着。”“江水呈银白色,远处与夜空相接,一片苍苍茫茫的景象”这些描写突出了画面幽美、静谧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写感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展开一些联想,突出画的艺术感染力。我看完这幅面,联想到了在城厢郊外时的童年生活和那里的景色。
归结起来就是:写看图作文应该有条不紊,形象逼真,展开联想,情文并茂。
---------------------
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捡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吃光了。这下,我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项实验,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捉到高处,等它头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碰着蜗牛,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干事情刚开始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又从我脑海中间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再拿来一片同样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触手具有鼻的功能。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井学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
葵 花
儿时在街上玩耍,常唱着这样一支歌:“什么鸟儿爱奔跑?什么鸟儿爱歌唱?什么花儿水中开?什么花儿向太阳……”其中这“向太阳”的花儿,就是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什么叫向日葵呢?就因为葵花的花盘会转动。每天早晨,太阳刚一出来,花盘就向着太阳。从早到晚,不管太阳在什么位置,葵花总是向着太阳。这,大概就是它的名字的来由吧。
那么,葵花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呢?记得小时候,我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的一个儿子,觉得总在天上太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到了这时,他又觉得还是天上好玩,后悔极了。想回到天上去,却再也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
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上了中学,学习了植物课,对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了科学的认识。植物学家发现,在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由此看来,葵花向太阳,不是什么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种本能。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成熟的季节,个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杯口粗细的茎秆上顶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大花盘,在肥大的葵叶衬托下,真有气魄,真威风呀!
葵花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也是春种秋收。一般在芒种前后播种,几天后,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了。起初嫩芽只长出两个荚,浑身上下都是深绿色。荚厚厚的,是略长一点的椭圆形,没有一点棱角,茎也很光滑。当它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样子和颜色完全变了。先前的深绿色都渐渐地变浅了。新长出的叶子每片都有了一个叶尖,整个叶子成了桃形。茎也粗了,同时长出了短短的绒毛。在顶部,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这时,只要水肥适当,它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到了六七月份,它长到一人多高时一般就不再向高处长了,像芭蕉扇般大的叶子从下往上逐渐变黄了,只有那个顶部的花蕾却迅速地长大了,像一个大花盘。
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精神抖擞,像是站岗的卫土。花盘有无数的小黄花,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葵花成熟时,那大花瓣和小黄花就逐渐地脱落了。在小黄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来。
葵花可以供人们观赏,但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作物。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篱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叶子还可以沤肥……
初秋,骄阳普照着万物,庭院里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阳,看着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们的党……
-----------------------
永远是朋友
《作文选读》(以下简称为选读)和我交友6年了。我一直保存着6年来每期的《选读》,我的第一篇成铅字的文章也是托她的福。
她的优势在于来自广大中学生、面向广大中学生。我和许多 同学之所以和她交朋友,因为她没有《××指导》般的盛气凌人,也不像《××写作速成》那样骗人。她只是一个“文友”,而这一点难能可贵,看她就像和朋友谈心,其间又有所收获,对思想、写作大有益处。这样她就在校园扎下了根。这就是她十年来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我的朋友有“一个优势”、“两个好处”、“三方面不足”。这是我为朋友写的评语。
我这朋友还有两大优点:赏心悦目,帮助写作。她所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校园气息,记的是身边事,抒的是同龄人的情;泰山日出的雄伟,登琅琊的趣味,老师的情谊……这些平凡而又独特的情、景,常使我激动不已,回味不已。这是从欣赏方面说的;我这位朋友给我最大帮助,还在写作方面。《选读》上的文章是将我领入“捉刀”大殿的最重要的老师。每期《选读》上的文章,老师作文课上念,我自己回家学。我的作文构思、用语造句都受到她很大影响.至今写文章还常常翻开它,借鉴一下当时阅读时红笔勾下的精采语段。我真喜欢这朋友!
不过,我这朋友的不足也常让我摇头。我想到的有3条。
一是对选文评析单薄。要指导大家提高写作水平,选一篇好文章作范文固然重要,对范文立意、结构、用词造句的评析更要紧。让有经验的老师详细分析一下其作用决不亚于听讲一篇课文:在这一点上,《语文报》对学生作文用括号夹评,最后再详细评的方法,是否能参考呢?
二是针对选文设计的练习少。《选读》上所发表的优秀习作,在某些方面总有独到之外,让作者亲自设计一些练习,就能沟通作者和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同时又提高阅读兴趣。在这一点上,华东三省《阅读通讯》很有特色,能否取一点经呢?
三是来稿面不够广。今后,应让南京广大中学生在《选读》上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虽然我即将高中毕业,但《作文选读》仍然永远是我的朋友!
---------------------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家乡米粉
当你作客于我的家乡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总会捧出香喷喷的炒兴化米粉请你品尝,特别是那些去台人员、外籍华人、海外侨胞省亲会友的宴席上更少不了故乡的传统佳肴--兴化米粉。这时,故乡的米粉又成了台胞和海外游子寄托乡思乡情的珍品,此时此刻,他们总会感慨万千,甚至诗兴大发。有位从海峡彼岸回归的兴化人,一吃到故土的米粉,便激情满怀地咏叹:“银丝条条牵断肠,海峡两岸横惊波,兴化子孙共箸粉,隔海齐唱一统歌。”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兴化米粉为什么惹人心醉?原来它源远流长。相传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兴化军主薄黎畛受命于朝廷。在兴化冶水,营造木兰陂,后其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陂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畛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为了犒劳民工,黎畛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不久黎畛在勘察工地时也不幸遇难殉职,人们以米粉、米酒祭江,并为之立“黎畛庙”,世世代代缅怀之。黎氏所开创的米粉业也就在美丽富饶的兴化平原上开出灿烂之花,后经世世代代粉农的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兴化地方特色的米粉来。
当你吃到可口美味的炒银丝--兴化米粉时,你可曾想到旧时兴化米粉制作的艰辛?的确,旧时手工制作米粉是一件极其艰苦繁杂的重体力劳动,其制作过程分为浸米、磨浆、压干、捏、蒸、出粉、去浆、制把、晾干、束腰等十几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了粉农们多少辛酸的血汗,真是一条条米粉,一串串汗珠,有诗为证:“入眠半夜三更起,磨浆蒸馃压粉丝。四肢皲裂汗淋漓,留一米汤充肠饥。”
兴化米粉不仅仅醇香可口,而且香飘四海,饮誉全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今天,兴化米粉是乡镇企业的一枝花,其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为国家创汇,为四化作贡献。莆田市粉农为人类制作醇香的米粉,也为自己酿造甜蜜的生活。你看,那广阔无垠的木兰溪畔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红砖瓦房,不是粉农们的新居吗?
谜语曰:“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原来兴化米粉是一把把晶莹洁白的中间束之以稻草的四四方方的稻米复制品,其色白条细,弹性坚韧,煮炒便利,汤干咸宜,若佐之以鱼、肉、蛋、菜,真叫人垂涎三尺。无怪乎,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在兴化讲学期间,尝到米粉时,不禁拍手叫绝:“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现在人们对兴化米粉的煮法更加讲究,吃法很多,“八素炒米粉”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八素就是“香菇、金针、木耳、紫菜、面筋、香干丝、豆腐皮、青菜,配料后加油酥花生,色彩斑斓,这样的米粉色、香、味、形俱全。厌食劳荤者,换换口味更见其美。兴化米粉还是一剂抗感冒的灵丹妙药呢,只要把汤煮的米粉加上熬过油的姜、葱、豆酱粒,患者趁热吃罢,再用棉被裹体,大汗淌流,高热即散。
在四化建设的号角声中,那些繁重落后的手工操作全被机器所代替,旧时作坊里痛苦的哀怨和呻吟也全被马达的轰鸣声和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所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兴化米粉也向新的高度冲刺。目前生产的一种“快餐”米粉,就是把各种营养品、调味品按照科学配方入料。这种米粉只要开水一烫,就是名符其实的可口“快餐”了,它为旅游业,为人们餐点提供了方便。
愿兴化米粉这一传统土特产更闪射出改革开放年代的光辉。
传说水仙花是“凌波仙子”的化身,其实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盛产于我国福建省的漳州地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水化花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多长在水中。如果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较高,就会吸收大量养料长出很多叶子,而开的花就少了。人们都希望水仙多开花,少长叶,花期长,那应该怎么办呢?
雕刻好的水仙头要放在水里浸泡一天左右。浸泡出根茎中的粘液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把刀削的伤口用干净的白色餐向纸(便于以后拿掉)轻轻地缠绕上,以利吸收水分,促进根的生长。洗净、包好的水仙头一般都摆放在紫砂水仙盆中。在盆底部码上干净漂亮的小石子,用来稳住水仙头,再注入清水后,我们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雕刻水仙。
拿到一个3年生水仙头后,应该先判断正反面。水仙头露出的芽弯曲的一面是正面。雕刻水仙花头正面的方法是:首先把水仙花外面的鳞片和干枯的根削掉,其次把水仙花头靠根部的1/3留下不动,一层一层地削掉上面2/3部分的鳞片,直到露出花芽为止,再在每片叶梢的边缘削一下,以后花芽就会弯曲生长、能形成漂亮的造型。雕刻时请注意不要把花苞削破,以免影响花蕾的生长。
水仙花盆要放在阳光照射比较少的室内,室温控制在8-10C左右,坚持每天换水。经过5-6天,水仙花的苞蕾就会一个一个地长出来,叶子会呈现弯弯的形状。这时,它生长很快,应该适时调整温度,使它在将近春节时开出花来。如果温度、湿度控制得好,花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如果雕刻技艺精湛,便创作出一盆盆活灵活现的“天女散花”、“花篮迎宾”、“孔雀开屏”、“天鹅展翅”等盆景,使清香飘逸的水仙花更加多姿多彩,使人得到一种艺术享受。
新春佳节来临,优雅的水仙花伫立于一泓清水之上,亭亭玉立,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清香,定会给您的新春佳节增添无限的情趣,给您的居室带来春天的气息。
-------------------------
方圆之说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当时颇不理解,可细细想来,其中道理却可使人受益终生。
大千世界,本就有方有圆,比如桌子是方的,球是圆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固定好的,并没什么好说的。可有关方圆的人,却是从古至今一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俗话说:“方圆处世。”大家也许会奇怪,方圆只是几何线条,如何成为处世之道?其实这是人们对方圆的人格化演绎。为人处世,无非三种情况,方,圆,或兼而有之。方者,如那一代名相魏征;圆者,有如那和坤之流。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们心中方者为善,自然那圆者就为恶。然而在充满矛盾的现代社会里,那极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尚不知做错了什么;而那些圆滑有如润滑剂之人,看见权贵就逢迎,看见倒霉的就幸灾乐祸,却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有朝一日那倒霉之人重登高位,却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可见,方或圆都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却绝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
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周总理不正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吗?他运用此道修身,治国,平天下,赢得世人衷心敬仰,他的外交水平令世界各国赞叹不已。
所以方正之人要学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世界,温和地与人相处,因为凡事物极必反,方正之人他的冲动,他的孤傲,他的不容置辩,亦可能不为他人所接受,很难与这个社会相融;圆之人,要学会真诚地看待世界,坦诚地与人相处,否则,别人则对其处处疑虑,处处设防,难以和人推心置腹,鱼水相融。只有将方与圆完美的结合,刚与柔灵活的运用,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
老话重提,“世界,方圆的世界;人,方圆的人。”作为跨世纪一代的我们,不可至方,更不可至圆,我们只愿成为一个方圆的人。
----------------------
怎样写看图作文
《观赏(漓月夜)》属于"“图作文”.是我在学完朱自清的《一张小小的横幅》后写成的.现在,结合这篇作文,谈谈怎样写看图作文。
其次,要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把画面逼真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在描写稍近的几座山时,我用比喻句“好像在腰间系着一条飘带”来形容它云雾缭绕的特点;描写江水时,用“群山在水中照着自己的身影”这个拟人句来突出江水清澈的特点.
首先,介绍画面时,要合理安排好顺序,使读者一看便知画面的布局。如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先写画面正上方的月亮,再写两侧的山峰,最后写两排山间的漓江.这祥,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
再次,文章中要写出观赏的感受。我看完这幅画后,突出的感受是“静”和“美”。因此在描写时,紧紧围绕着“静”和“美”来写。如“船儿似乎在无声地、慢懂地移动着,移动着。”“江水呈银白色,远处与夜空相接,一片苍苍茫茫的景象”这些描写突出了画面幽美、静谧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写感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展开一些联想,突出画的艺术感染力。我看完这幅面,联想到了在城厢郊外时的童年生活和那里的景色。
归结起来就是:写看图作文应该有条不紊,形象逼真,展开联想,情文并茂。
---------------------
蜗牛的秘密
星期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去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采取用各种食品实验乌龟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捡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而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吃光了。这下,我得出初步的结论,蜗牛是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项实验,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捉到高处,等它头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碰着蜗牛,它的头又缩回去了。我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干事情刚开始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又从我脑海中间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吧。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再拿来一片同样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具有眼的功能,小触手具有鼻的功能。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井学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
葵 花
儿时在街上玩耍,常唱着这样一支歌:“什么鸟儿爱奔跑?什么鸟儿爱歌唱?什么花儿水中开?什么花儿向太阳……”其中这“向太阳”的花儿,就是葵花。
葵花,又名向日葵。为什么叫向日葵呢?就因为葵花的花盘会转动。每天早晨,太阳刚一出来,花盘就向着太阳。从早到晚,不管太阳在什么位置,葵花总是向着太阳。这,大概就是它的名字的来由吧。
那么,葵花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呢?记得小时候,我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的一个儿子,觉得总在天上太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到了这时,他又觉得还是天上好玩,后悔极了。想回到天上去,却再也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
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上了中学,学习了植物课,对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了科学的认识。植物学家发现,在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由此看来,葵花向太阳,不是什么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种本能。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到了成熟的季节,个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杯口粗细的茎秆上顶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大花盘,在肥大的葵叶衬托下,真有气魄,真威风呀!
葵花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也是春种秋收。一般在芒种前后播种,几天后,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了。起初嫩芽只长出两个荚,浑身上下都是深绿色。荚厚厚的,是略长一点的椭圆形,没有一点棱角,茎也很光滑。当它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样子和颜色完全变了。先前的深绿色都渐渐地变浅了。新长出的叶子每片都有了一个叶尖,整个叶子成了桃形。茎也粗了,同时长出了短短的绒毛。在顶部,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这时,只要水肥适当,它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到了六七月份,它长到一人多高时一般就不再向高处长了,像芭蕉扇般大的叶子从下往上逐渐变黄了,只有那个顶部的花蕾却迅速地长大了,像一个大花盘。
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精神抖擞,像是站岗的卫土。花盘有无数的小黄花,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葵花成熟时,那大花瓣和小黄花就逐渐地脱落了。在小黄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来。
葵花可以供人们观赏,但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作物。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篱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叶子还可以沤肥……
初秋,骄阳普照着万物,庭院里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阳,看着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们的党……
-----------------------
永远是朋友
《作文选读》(以下简称为选读)和我交友6年了。我一直保存着6年来每期的《选读》,我的第一篇成铅字的文章也是托她的福。
她的优势在于来自广大中学生、面向广大中学生。我和许多 同学之所以和她交朋友,因为她没有《××指导》般的盛气凌人,也不像《××写作速成》那样骗人。她只是一个“文友”,而这一点难能可贵,看她就像和朋友谈心,其间又有所收获,对思想、写作大有益处。这样她就在校园扎下了根。这就是她十年来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我的朋友有“一个优势”、“两个好处”、“三方面不足”。这是我为朋友写的评语。
我这朋友还有两大优点:赏心悦目,帮助写作。她所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校园气息,记的是身边事,抒的是同龄人的情;泰山日出的雄伟,登琅琊的趣味,老师的情谊……这些平凡而又独特的情、景,常使我激动不已,回味不已。这是从欣赏方面说的;我这位朋友给我最大帮助,还在写作方面。《选读》上的文章是将我领入“捉刀”大殿的最重要的老师。每期《选读》上的文章,老师作文课上念,我自己回家学。我的作文构思、用语造句都受到她很大影响.至今写文章还常常翻开它,借鉴一下当时阅读时红笔勾下的精采语段。我真喜欢这朋友!
不过,我这朋友的不足也常让我摇头。我想到的有3条。
一是对选文评析单薄。要指导大家提高写作水平,选一篇好文章作范文固然重要,对范文立意、结构、用词造句的评析更要紧。让有经验的老师详细分析一下其作用决不亚于听讲一篇课文:在这一点上,《语文报》对学生作文用括号夹评,最后再详细评的方法,是否能参考呢?
二是针对选文设计的练习少。《选读》上所发表的优秀习作,在某些方面总有独到之外,让作者亲自设计一些练习,就能沟通作者和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同时又提高阅读兴趣。在这一点上,华东三省《阅读通讯》很有特色,能否取一点经呢?
三是来稿面不够广。今后,应让南京广大中学生在《选读》上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虽然我即将高中毕业,但《作文选读》仍然永远是我的朋友!
---------------------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家乡米粉
当你作客于我的家乡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总会捧出香喷喷的炒兴化米粉请你品尝,特别是那些去台人员、外籍华人、海外侨胞省亲会友的宴席上更少不了故乡的传统佳肴--兴化米粉。这时,故乡的米粉又成了台胞和海外游子寄托乡思乡情的珍品,此时此刻,他们总会感慨万千,甚至诗兴大发。有位从海峡彼岸回归的兴化人,一吃到故土的米粉,便激情满怀地咏叹:“银丝条条牵断肠,海峡两岸横惊波,兴化子孙共箸粉,隔海齐唱一统歌。”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兴化米粉为什么惹人心醉?原来它源远流长。相传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兴化军主薄黎畛受命于朝廷。在兴化冶水,营造木兰陂,后其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陂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畛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为了犒劳民工,黎畛把祖上传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不久黎畛在勘察工地时也不幸遇难殉职,人们以米粉、米酒祭江,并为之立“黎畛庙”,世世代代缅怀之。黎氏所开创的米粉业也就在美丽富饶的兴化平原上开出灿烂之花,后经世世代代粉农的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兴化地方特色的米粉来。
当你吃到可口美味的炒银丝--兴化米粉时,你可曾想到旧时兴化米粉制作的艰辛?的确,旧时手工制作米粉是一件极其艰苦繁杂的重体力劳动,其制作过程分为浸米、磨浆、压干、捏、蒸、出粉、去浆、制把、晾干、束腰等十几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了粉农们多少辛酸的血汗,真是一条条米粉,一串串汗珠,有诗为证:“入眠半夜三更起,磨浆蒸馃压粉丝。四肢皲裂汗淋漓,留一米汤充肠饥。”
兴化米粉不仅仅醇香可口,而且香飘四海,饮誉全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今天,兴化米粉是乡镇企业的一枝花,其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为国家创汇,为四化作贡献。莆田市粉农为人类制作醇香的米粉,也为自己酿造甜蜜的生活。你看,那广阔无垠的木兰溪畔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红砖瓦房,不是粉农们的新居吗?
谜语曰:“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原来兴化米粉是一把把晶莹洁白的中间束之以稻草的四四方方的稻米复制品,其色白条细,弹性坚韧,煮炒便利,汤干咸宜,若佐之以鱼、肉、蛋、菜,真叫人垂涎三尺。无怪乎,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在兴化讲学期间,尝到米粉时,不禁拍手叫绝:“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现在人们对兴化米粉的煮法更加讲究,吃法很多,“八素炒米粉”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八素就是“香菇、金针、木耳、紫菜、面筋、香干丝、豆腐皮、青菜,配料后加油酥花生,色彩斑斓,这样的米粉色、香、味、形俱全。厌食劳荤者,换换口味更见其美。兴化米粉还是一剂抗感冒的灵丹妙药呢,只要把汤煮的米粉加上熬过油的姜、葱、豆酱粒,患者趁热吃罢,再用棉被裹体,大汗淌流,高热即散。
在四化建设的号角声中,那些繁重落后的手工操作全被机器所代替,旧时作坊里痛苦的哀怨和呻吟也全被马达的轰鸣声和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所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兴化米粉也向新的高度冲刺。目前生产的一种“快餐”米粉,就是把各种营养品、调味品按照科学配方入料。这种米粉只要开水一烫,就是名符其实的可口“快餐”了,它为旅游业,为人们餐点提供了方便。
愿兴化米粉这一传统土特产更闪射出改革开放年代的光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南京夫子庙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作为古城南京秦淮名胜蜚声中外,是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夫子庙建于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这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迭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后,又在日军侵入时遭破坏。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连年拨款,精心维修,使之成为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夫子庙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为泮池。池之北岸石栏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庙的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 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石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一说为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遗物;《集庆孔子庙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顺二年刻成。
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的手书。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上镶有三十块由赵朴初、林散之、沈鹏、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这里既是历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风土人情、弘扬民族文化的博物馆。自1984年复建以来接待游客60多万人。在这里,春有金陵灯会;夏有民俗文化庙会和"秦淮之夏"纳凉晚会;秋有美食节、文化节、祭孔活动和菊展。
古老的夫子庙大成殿作为秦淮风光带的中心景点,正以崭新的面貌和一流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
巍峨辉煌的大成殿作为夫子庙的核心景区,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而得名,布局为前庙后学宫。门前古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边进出。 进入门内,映入眼帘是一座汉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书法家题的“南京夫子庙”,北面镌刻详细记载了重建夫子庙的经过。进入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竖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吨,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甬通两旁每尊高1.8米的孔子弟子中八位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壁上镶有30块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南京特产雨花石精品展览,色彩缤纷,玲珑剔透。巍峨庄严的大成殿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 斗拱交错。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 两侧有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仍、孟轲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展出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镶嵌壁画。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
现在的夫子庙有许多商业街十分繁华。
夫子庙建于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这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迭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后,又在日军侵入时遭破坏。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连年拨款,精心维修,使之成为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夫子庙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为泮池。池之北岸石栏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庙的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 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石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一说为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遗物;《集庆孔子庙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顺二年刻成。
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的手书。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上镶有三十块由赵朴初、林散之、沈鹏、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这里既是历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风土人情、弘扬民族文化的博物馆。自1984年复建以来接待游客60多万人。在这里,春有金陵灯会;夏有民俗文化庙会和"秦淮之夏"纳凉晚会;秋有美食节、文化节、祭孔活动和菊展。
古老的夫子庙大成殿作为秦淮风光带的中心景点,正以崭新的面貌和一流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
巍峨辉煌的大成殿作为夫子庙的核心景区,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而得名,布局为前庙后学宫。门前古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边进出。 进入门内,映入眼帘是一座汉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书法家题的“南京夫子庙”,北面镌刻详细记载了重建夫子庙的经过。进入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竖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吨,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甬通两旁每尊高1.8米的孔子弟子中八位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壁上镶有30块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南京特产雨花石精品展览,色彩缤纷,玲珑剔透。巍峨庄严的大成殿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 斗拱交错。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 两侧有四亚圣颜回、曾参、孔仍、孟轲的汉白玉雕像,四周墙壁展出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镶嵌壁画。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
现在的夫子庙有许多商业街十分繁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