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 主人公形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家》这部小说,发表的时候影响并不是很大。出了单行本之后,才慢慢赢得了青年人的喜欢。《家》的创作是在1931年,后来巴金又写了《春》《秋》,其实《家》《春》《秋》的写作时间是拉得很远的。这些后来统称为《激流三步曲》。
《家》这部小说,我们应该怎么读?它有没有来路?有。这部小说的样式,在西方文学中是比较多的,叫做“家族小说”。《家》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也写到青年人的爱情、理想、追求。以前我们比较多地讲巴金的《家》揭露了旧家庭的罪恶,是反封建的书。但这只是一般的概括,概括出的东西都是比较共性化的。
那么《家》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呢?我想是有的。它是现代文学中出现比较早的一部家族小说,就是写家族变迁,应该是受到法国左拉的影响,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特别喜欢写大家庭的变化。另外还受到《红楼梦》的影响。
《家》在当时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喜欢呢?我想这是因为《家》是一部宣泄情绪、情感的小说,带有青春阅读的特点。
第一,《家》对封建家庭的批判。五四以来,反封建、反旧礼教的作品是很多的,但是《家》比它们写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一个要害,就是反对家庭的专制主义,比其他小说别致得多。它怎么表达对旧家庭的批判呢?主要是通过刻画高老太爷这个人物形象。巴金在各种人物性格中特别刻画了高老太爷的专横、不讲理,他的话就是法律,把儿女仆人作为自己的私产,婚姻作为手段,比如把鸣凤送给别人,一句话就决定了鸣凤的命运。巴金认为这是非人道的,这并不是个人行为。旧家庭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所以巴金有意在小说里构建了这样一个封建旧家庭来进行揭露。他还写到中国文化某些方面的虚伪,灌注了对所谓的伦理道德的思考。比如小说写到老爷子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孔子,讨论伦理道德,其中最糟糕的就是孔教会的那个,这就带有讽刺意味。五四时期的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清醒思考的。
第二,爱情线索。这个爱情故事又不像一般的通俗小说的写法,它是有内涵、不落俗套、有时代特点的。小说里的大哥觉新和他的恋人梅,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本来好好的,可以提亲了,但是他俩的母亲在打牌时发生了口角,结果这门亲事就毁了。梅小姐被迫嫁人,婚后生活非常悲惨。而觉新的婚姻靠父亲抓阄而定,抓到了瑞珏。瑞珏偏偏是很善良、端庄、温柔的小姐,结婚以后,觉新的心还在梅那里,对瑞珏也不太感冒,但慢慢地觉得她也很好,觉新一方面很怀恋梅,另一方面觉得新娘瑞珏又是很好的女子。瑞珏很理解丈夫,越理解越是悲剧,把三个人的善良、三个人的不幸遭遇都搅在一起来处理。可见这不是写一般的三角关系,也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在痛苦中揭示三个人灵魂中比较善良的东西,这样悲剧就出来了。《家》还写到其他爱情故事,都比较单纯,比较感人。
第三,《家》写出了当时年轻人的苦闷、追求与探索。小说里最重要一个人物形象就是弟弟觉慧,觉慧代表了一个反叛的形象,也是最受青年人欢迎的。因为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处在一个反叛的年龄段,这时候脱离家庭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觉慧刚好就代表了这一年龄段的人;当然他有他的社会内涵,小说写到他对旧家庭的反叛,要破除等级观念,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参加社会上的反军阀活动,最后从家里跑了出去。这个人物写得不错,因为小说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完美的革命者,不是写他是革命时代的英雄,而是写到了他内心的矛盾,比如说他对鸣凤的态度的矛盾。他对鸣凤的态度的矛盾,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旧思想的残留,他说:“鸣凤,如果你出生名门多好啊!”觉慧是个很真实、又很幼稚的叛徒,不是革命的叛徒,而是幼稚地背叛旧家庭的叛徒。现在的文学史都把觉慧看成一个理想主义革命的追求者,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按照我的理解,当时的读者喜欢觉慧,并不是因为他追求革命,主要是喜欢那种反叛的精神、勇气。所以,符合青年阅读心理,是这本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里的几类人物,应该说写得都比较成功,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我们经常把《家》的特点看成巴金最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第一是青年生活。巴金最喜欢写青年生活,他的主角是青年人,他主要歌颂青春的美丽和成长,但是也揭露扼杀青春的事例,也表现青春的毁灭。总之,他多数取青春题材,是青春型作家。第二是宣泄情感。他的作品里许多都有抒情的成分,跟读者达成精神上的沟通。
《家》这部小说,我们应该怎么读?它有没有来路?有。这部小说的样式,在西方文学中是比较多的,叫做“家族小说”。《家》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也写到青年人的爱情、理想、追求。以前我们比较多地讲巴金的《家》揭露了旧家庭的罪恶,是反封建的书。但这只是一般的概括,概括出的东西都是比较共性化的。
那么《家》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呢?我想是有的。它是现代文学中出现比较早的一部家族小说,就是写家族变迁,应该是受到法国左拉的影响,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特别喜欢写大家庭的变化。另外还受到《红楼梦》的影响。
《家》在当时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喜欢呢?我想这是因为《家》是一部宣泄情绪、情感的小说,带有青春阅读的特点。
第一,《家》对封建家庭的批判。五四以来,反封建、反旧礼教的作品是很多的,但是《家》比它们写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一个要害,就是反对家庭的专制主义,比其他小说别致得多。它怎么表达对旧家庭的批判呢?主要是通过刻画高老太爷这个人物形象。巴金在各种人物性格中特别刻画了高老太爷的专横、不讲理,他的话就是法律,把儿女仆人作为自己的私产,婚姻作为手段,比如把鸣凤送给别人,一句话就决定了鸣凤的命运。巴金认为这是非人道的,这并不是个人行为。旧家庭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所以巴金有意在小说里构建了这样一个封建旧家庭来进行揭露。他还写到中国文化某些方面的虚伪,灌注了对所谓的伦理道德的思考。比如小说写到老爷子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孔子,讨论伦理道德,其中最糟糕的就是孔教会的那个,这就带有讽刺意味。五四时期的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清醒思考的。
第二,爱情线索。这个爱情故事又不像一般的通俗小说的写法,它是有内涵、不落俗套、有时代特点的。小说里的大哥觉新和他的恋人梅,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本来好好的,可以提亲了,但是他俩的母亲在打牌时发生了口角,结果这门亲事就毁了。梅小姐被迫嫁人,婚后生活非常悲惨。而觉新的婚姻靠父亲抓阄而定,抓到了瑞珏。瑞珏偏偏是很善良、端庄、温柔的小姐,结婚以后,觉新的心还在梅那里,对瑞珏也不太感冒,但慢慢地觉得她也很好,觉新一方面很怀恋梅,另一方面觉得新娘瑞珏又是很好的女子。瑞珏很理解丈夫,越理解越是悲剧,把三个人的善良、三个人的不幸遭遇都搅在一起来处理。可见这不是写一般的三角关系,也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在痛苦中揭示三个人灵魂中比较善良的东西,这样悲剧就出来了。《家》还写到其他爱情故事,都比较单纯,比较感人。
第三,《家》写出了当时年轻人的苦闷、追求与探索。小说里最重要一个人物形象就是弟弟觉慧,觉慧代表了一个反叛的形象,也是最受青年人欢迎的。因为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处在一个反叛的年龄段,这时候脱离家庭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觉慧刚好就代表了这一年龄段的人;当然他有他的社会内涵,小说写到他对旧家庭的反叛,要破除等级观念,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参加社会上的反军阀活动,最后从家里跑了出去。这个人物写得不错,因为小说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完美的革命者,不是写他是革命时代的英雄,而是写到了他内心的矛盾,比如说他对鸣凤的态度的矛盾。他对鸣凤的态度的矛盾,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旧思想的残留,他说:“鸣凤,如果你出生名门多好啊!”觉慧是个很真实、又很幼稚的叛徒,不是革命的叛徒,而是幼稚地背叛旧家庭的叛徒。现在的文学史都把觉慧看成一个理想主义革命的追求者,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按照我的理解,当时的读者喜欢觉慧,并不是因为他追求革命,主要是喜欢那种反叛的精神、勇气。所以,符合青年阅读心理,是这本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里的几类人物,应该说写得都比较成功,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我们经常把《家》的特点看成巴金最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第一是青年生活。巴金最喜欢写青年生活,他的主角是青年人,他主要歌颂青春的美丽和成长,但是也揭露扼杀青春的事例,也表现青春的毁灭。总之,他多数取青春题材,是青春型作家。第二是宣泄情感。他的作品里许多都有抒情的成分,跟读者达成精神上的沟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