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
学会聆听可以说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最关键之处。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色形干扰。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聆听习惯的培养。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特别会听课,学习效率很高,中学里的学霸,基本上都是很会听课的孩子。
2、培养孩子清晰有序的表达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但容易颠三倒四。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清晰有序的表达习惯。
通常做法是,带着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大人先有序地表达一遍,再让孩子按照“先,接着,最后”的模式说出对人和事的观察结果。说得不够清晰的,家长要及时指出来。反复之下,孩子的表达就会很清晰了。
3、培养孩子回家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习惯
多数孩子放学回家都是先猛玩,玩够了再写作业,然后发现时间不多了,于是作业写得相当的潦草。长此下去,孩子的学业成绩受到影响。孩子到中学,为何成了学渣?多数是因为小学阶段养成了极坏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不论中学老师如何抓,都很难抓起来。
4、培养孩子正确握笔的习惯
小学一年的孩子,指力不足,因此握笔的姿势非常难看。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握笔姿势,然后不厌其烦地培养孩子正确握笔的姿势。姿势正确,书写就相对工整漂亮。百度一下,网上有很多正确握笔的图片,照着做就可以了。
5、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
要想孩子喜欢阅读,家长本身就要阅读才行。有些孩子家里连一本绘本都找不到,家长却希望孩子成为人人称羡的学霸。现在有很多绘本都是依照孩子的年龄阶段或者是学段来编制的。
一年级的孩子,在当当网一搜,自然就有与之匹配的阅读绘本。建议家长不论家有多小,都建一个小小的阅读书吧,让孩子的闲余时间泡在书吧里,喜欢阅读的习惯就养成了。
1、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专心上课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4、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