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妖精的传说
1、《有狐》
原文: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译文:一只狐狸慢慢走,风姿绰约求配偶。在那洪水桥面上,好比寡妇遇鳏郎。你这男儿我心忧,没人给你做衣裳。
出处:《诗经·卫风》
2、《异兽蠃鱼》
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出处:《山海经》
3、《异兽孰湖》
原文:崦嵫之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嗜好举人,名曰孰湖。
译文:崦嵫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马的身子而鸟的翅膀,有人的面孔而长着蛇的尾巴,很喜欢把人抱着举起,名称是孰湖。
出处:《山海经》
4、《异兽穷奇》
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出处:《山海经》
5、《冉遗鱼》
原文: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译文:英鞮山,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长着鱼的身子蛇的头和六只脚,眼睛长长的像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觉不做恶梦,也可以辟凶邪之气。
出处:《山海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海经异兽
1、狐妖
狐狸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大显族人们对她的认识更多地源于民间传说中妲己这个九尾妖狐而实际上,狐的形象和妖媚联系在一起是很早以前了。
诗经卫风中有狐篇记载: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译文(一只狐狸慢慢走,风姿绰约求配偶在那洪水桥面上,好比寡妇遇鳏郎你这男儿我心忧,没人给你做衣裳。)
诗经这儿还只是说狐之媚色,到了晋代干宝在搜神记中说道,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名曰阿紫化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也就此,狐凭着一身的媚色已经跻身淫妇之流了,后来的民间故事也多把狐和风流放诞联系在一起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对狐精多有记载。
2、蛇精
蛇在中国远古是图腾一般的存在,一些远古的天神形象就是和蛇相捆绑的,伏羲和女娲据说就是人面蛇身中国人所崇拜的龙的形象,由马脸鹿角鱼鳞鸡爪等构成,其主体却是一条蛇的形象。相比一些上古的传说,蛇精的银幕形象更为深入人心90年代由台湾和大陆合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曾经风靡一时。
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和其妹妹小青本是峨眉山修炼成精的白蛇和青蛇白蛇在人间和许仙生了情,就好像在修道的漫漫长路上出了轨,蛇不能沾酒,不能近色,一旦靠近就显出原形可就是这酒,这色才是人间的大美,人世对白蛇的诱惑和隔绝就在那一沾,一近之间只可惜二人不能携手白头,酒色人间对白蛇来说更是不能久留,法海不懂爱,但懂人,懂妖,懂人妖殊途。
3、树怪
树怪的第一种形式就是枝干长成人形或物形,古代此类记载甚多嫂神记卷六就有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椿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乎遂阳乡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发,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
树根或树的枝干肖似人或物,由于古人处在一种天人感应的神鬼文化氛围中,认为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神灵树的枝干长成人或物的形状,一定是某种妖异的表现,是不正常的,是大灾乱的前兆。
4、龟报
乌龟在上古时代是通达天意的东西,礼记尚书等多有记载拿龟背占卜,具体程序是拿龟背在火上烧烤,依据其产生的不同裂纹来确定凶吉与否。
所谓龟报指的是人因救龟而得福得禄法苑珠林收了一则六度集经里的故事,说的是菩萨广起弘愿,慈惠众生他以一千钱买下一鳖,送回江中放生第二天晚上,那鳖来咬菩萨的门,菩萨出来后,鳖对他说:吾受重润,身得全生,无以答恩水居之物,知水盈虚洪水将至,必为巨害矣愿速严舟,临时相迎菩萨把这事报告国王,早做准备后来洪水果至,那鳖来为菩萨的船导航,又于洪水中救起了一个狐狸,一条蛇,以及一个人。
5、虎变
虎变,在这里指的是虎与人之间的通变中国古代山林多,虎就多,虎患也多,对于这动辄干岗木落,万整风从的百兽之王,古人或为其所食,化为伥鬼;或将其打死,成为英雄冯妇搏虎李广射虎武松打虎,成为千古美谈虎噬人,人杀虎,人虎之间,怨结难解,干百年来,关于虎的传闻尤多,而贯穿古今的一条中心线索就是人虎互变。
其实在中国狐妖勾引男子,以幻觉迷惑他人然后吸尽他们的精元来补充妖精所需的元气的。在最初妖狐一样是被当做神仙来膜拜的。从明朝的《封神榜》和蒲松龄所撰写的《聊斋志异》开始妖鬼才被邪恶化。中国古代的神话和西方不同并没有正邪之分。 在香港也曾有传出狐妖在市区中作祟,曾几何时在中环某商业大厦的云石外墙上忽然出现了五个狐狸头的纹理图案,见者无不哗然,加上传媒广泛报道及渲染,将之绘形绘声,使更加甚嚣尘上,光陈帅佛为之驱妖就收800万港币,成为城市中一时无两的灵异头条。
二、“蛇精”
蛇类成精也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热门。现在人们知道的蛇精跟大多会化身的妖精一样,也喜欢以美色迷惑男子,以吸取其阳气精元来强大法力,增加本身的道行。 在华夏民族蛇是代表生命起源的,特别是在春秋之前。 有人会认为所有妖精类的都是坏种,但亦有人抱公平的角度去看妖精;因此有文学家以他们优美文笔,为妖精创作出一段段描绘得极尽凄美的故事。以蛇精化身作题材的作品,最有名的要数【白蛇传】,许仙与白素贞(白蛇精化身)的爱情故事曾经迷倒不少人的心灵,被公认为文学艺术上的一大名著。
三、“树妖”
大树林立的森林往往给人阴森可怖的感觉,尤其在晚间走在浓密的大树丛中,就如被很多会动的树木包围,因此民间流传关于树妖的传说也很多,有的甚至绘形绘声,似假还真。 1987年,香港有一出名为【倩女幽魂】的古装电影,故事主要是讲述男书生与女鬼相遇相恋的爱情故事,但当中也有对于树妖的描绘。一个名叫宁采臣的戆直书生迷路于森林中,遇到鬼魂聂小倩的迷惑,而聂小倩这鬼魂便是由一被尊称为姥姥的树妖所控制。因为树妖姥姥要增强法力及定时补充精气,于是经常差遣聂小倩及其它女鬼把精壮男子勾引到它座下,然后吸干那些男子的精元。 最初的电影版本由已故的港星张国荣及当时的影坛玉女王祖贤搭档合演。后来因广受大众欢迎而拍摄成电视连续剧集,由港星陈晓东饰宁采臣。
四、“石敢当”
关于石敢当的传说有很多,现今最广为人知及认识的为“泰山石敢当”。 不过要说物件成精,“石敢当”原来也有这样的一个有趣传说:石敢当原是山上的一块巨型石块,村民见石大能挡大风,认为它也有阻挡邪煞的气势,于是在石上写上“石敢当”三字以保佑村民平安,可是大石因吸收了经年累月的日月精华之后竟然成了精;最初它受魔瘴的唆摆指使,把路经的人压死以供那些魔瘴吸纳灵魂精元,后来受到仙人的点化,潜心修道,更为人们挡去恶魔邪祟的侵扰,最后得道成仙。 勿论传说的由来如何,石敢当的用途是镇煞挡邪已是人所皆知;从古时开始,人们已有将石雕的石敢当放在家中或庭园里,用以镇妖降魔,以保家宅之安宁。
五、“魔神仔”
魔神仔或称“魔神”,是台湾民间信仰中对出没於荒野、山林的妖精或妖怪的统称。据当地民间传说,魔神仔非神、非鬼,大多身材矮小,动作敏捷,会迷惑人类的心智或恶作剧,使人失踪,不过魔神仔害怕声响。在台湾各地均有老人或小孩被魔神仔抓走或诱拐失踪的传说,情节类似于日本传中的神隐。 当有人被魔神仔拐走的消息出现,乡民亲友会请出地方神只、城隍爷等神像出巡,四处敲打锣鼓、放鞭炮寻找,失踪者被发现后,常常会宣称吃了魔神仔给的鸡腿、饭食,但其实却只是满嘴的粪便、昆虫尸体、树枝与土石。
1. 指流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沴气朝浮,妖精夜殒。” 倪璠 注引《南史·梁元帝纪》:“及 魏 军至栅,是夜有流星坠城中。” 2. 妖怪精灵之类。 《隋书·五行志上》:“ 开皇 中,掖庭宫每夜有人来挑宫人。宫司以闻。帝曰:‘门卫甚严,人何从而入。当是妖精耳。’”《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把此剑去深宫之内壁上挂之,人见不怕,如妖怪见之,失声叫走,便是妖精。” 明 唐顺之 《鼎砚铭》:“嗤尔者谓尔无腹不可以承公餗,识尔者谓尔有灵可以辟妖精。” 3. 比喻以姿色迷人的女子。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他近来娶了两个妖精,十分碍眼。” 茅盾 《小巫》:“老太太又在前面屋子里拍桌子大骂:‘宠了个妖精,就和嫡亲女婿生事了!’” 4. 喻凶恶的敌人或作恶害人的坏人。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诗:“闻说 武安君 ,万里驱妖精。” 杨朔 《蓬莱仙境》:“命运要不是捏在各样吃人妖精的手心里,拿着人民当泥团搓弄,而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人民便能够创造新的生活,新的历史,新的命运。” 5.妖精:已婚女人谓之狐狸精,未婚女子谓之妖精.(1)已婚的女人/妇女勾引男人,谓之狐狸精,在生活中会时常听见XX狐狸精纠缠XX人,狐狸精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2)未婚的女子则谓之妖精,因为其女子只是媚惑男人,仅只需要为自己负责。详细见“狐狸精”词条! 在中国妖精的传说有很多,在明朝之后应为小说的出现。把妖精、鬼渲染成了邪恶的化身。下面是人们熟知的。
搜神记,柳毅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