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36计的详细故事情节是那些?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36计不是三国里提出的。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之36计故事情节概要
第一计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实例: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要刘备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马超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以盟友的损失而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实例:祢衡恃才自傲,反复贬损曹操。曹操令祢衡去荆州做说客,劝刘表来降。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祢衡至黄祖处,酒后乱言,把其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于是黄祖杀了祢衡。曹操借黄祖的手杀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实例: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第五计趁火打劫: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实例: 讨董卓联军攻占洛阳后,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取冀州。袁绍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瓒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请袁绍共保冀州。袁绍入据冀州后,架空韩馥,将冀州据为己有。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实例: 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敌战计: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
第七计无中生有: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实例: 刘备自得徐庶相助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于是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徐庶见信之后,与刘备洒泪相别,到了曹操那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第八计暗渡陈仓: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实例: 三国后期,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邓艾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翻山越岭,冲破险阻,神鬼不觉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第九计隔岸观火: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实例: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笑里藏刀: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
实例: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陆逊上任,给关羽去信一封,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关羽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实例: 曹魏末期,司马昭的篡位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魏帝曹髦不甘心坐以待废,决意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听说后,早已有所准备。讨伐司马昭那天,曹髦率领童仆数百人从宫中鼓噪而出,司马昭派兵入宫,在宫内东止车门与曹髦相遇。成济立即冲到曹髦的车前,一剑刺过去。剑从前胸穿到后胸,曹髦当即死在车上。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之罪名,诛灭成济一族。成济成了司马昭弑君的工具及替罪羔羊。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实例: 孙坚,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将华雄击败;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
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实例: 孙权对荆州窥视已久,武力夺荆州不成,遂听从张昭建议以其妹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名,骗取刘备来东吴作人质,以换取荆州。诸葛亮遂向赵云暗授锦囊。赵云陪刘备到吴后,按照孔明的计策首先找到吴太后和乔国老,并在都城大肆宣扬,让妇幼皆知。孙权见事已成舟,只好假戏真做,让刘备取了其妹。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转败为胜。
实例: 曹芳是魏明帝曹睿的养子,年仅八岁时继位成为皇帝,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后曹爽被司马懿除掉,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曹芳做“衣带诏”密授夏侯玄、李丰、张辑三人,欲讨伐司马师,三人在宫门处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于是均被杀害。司马师以太后名义废掉
第一计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实例: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要刘备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马超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以盟友的损失而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实例:祢衡恃才自傲,反复贬损曹操。曹操令祢衡去荆州做说客,劝刘表来降。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祢衡至黄祖处,酒后乱言,把其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于是黄祖杀了祢衡。曹操借黄祖的手杀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实例: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第五计趁火打劫: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实例: 讨董卓联军攻占洛阳后,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取冀州。袁绍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其共攻冀州,平分其地。瓒应约发兵杀奔冀州而来。袁绍却又使人将公孙瓒发兵攻冀州的消息密报韩馥。韩馥得报后请袁绍共保冀州。袁绍入据冀州后,架空韩馥,将冀州据为己有。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实例: 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敌战计: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
第七计无中生有: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实例: 刘备自得徐庶相助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于是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徐庶见信之后,与刘备洒泪相别,到了曹操那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第八计暗渡陈仓: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实例: 三国后期,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邓艾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翻山越岭,冲破险阻,神鬼不觉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第九计隔岸观火: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实例: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笑里藏刀: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
实例: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陆逊上任,给关羽去信一封,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关羽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实例: 曹魏末期,司马昭的篡位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魏帝曹髦不甘心坐以待废,决意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听说后,早已有所准备。讨伐司马昭那天,曹髦率领童仆数百人从宫中鼓噪而出,司马昭派兵入宫,在宫内东止车门与曹髦相遇。成济立即冲到曹髦的车前,一剑刺过去。剑从前胸穿到后胸,曹髦当即死在车上。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之罪名,诛灭成济一族。成济成了司马昭弑君的工具及替罪羔羊。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实例: 孙坚,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将华雄击败;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
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实例: 孙权对荆州窥视已久,武力夺荆州不成,遂听从张昭建议以其妹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名,骗取刘备来东吴作人质,以换取荆州。诸葛亮遂向赵云暗授锦囊。赵云陪刘备到吴后,按照孔明的计策首先找到吴太后和乔国老,并在都城大肆宣扬,让妇幼皆知。孙权见事已成舟,只好假戏真做,让刘备取了其妹。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转败为胜。
实例: 曹芳是魏明帝曹睿的养子,年仅八岁时继位成为皇帝,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后曹爽被司马懿除掉,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曹芳做“衣带诏”密授夏侯玄、李丰、张辑三人,欲讨伐司马师,三人在宫门处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于是均被杀害。司马师以太后名义废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好多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36计是孙子兵法.
和三国没有什么关系
和三国没有什么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