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的生平事迹都有什么?
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出生于萨克森诸侯国哈勒城。虽然与巴赫生于同一年、同一国家,但经历却大不相同。巴赫始终没有离开德国本土,亨德尔却在意大利和英国学习工作多年,成为一名国际性的作曲家。亨德尔的父亲是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他反对儿子学音乐,只是在萨克森公爵的干预下才让小亨德尔跟当地的管风琴家、作曲家查豪(FriedrichWilhelmZachow,1663—1712)学习。年幼的亨德尔从查豪那里系统地接受了音乐演奏和创作的训练,接触了德国作曲家弗罗伯格尔、凯赛尔及帕赫贝尔的管风琴艺术和意大利音乐。他10岁便开始创作音乐,12岁曾到柏林演奏。他中学毕业后,按父亲的遗愿考入哈勒大学法律系就读,并任管风琴师。不久(1703年)离开大学到汉堡,在歌剧院任小提琴手,很快就创作出两部歌剧,并且获得成功,这时他20岁。
汉堡是德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惟一的歌剧中心。青年亨德尔在这里与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交往,开阔了他的视野。但后来,他看出歌剧院既要受教会的攻击,又需迎合德国贵族听众的庸俗趣味,他所追求的歌剧艺术在汉堡并没有发展的前途,便到了意大利。
1706—1710年,他在意大利周游了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那波里等地,从事演奏和创作,并研究了意大利的音乐风格,特别是柯莱里、A·斯卡拉蒂等人的创作。他会见了柯莱里、歌剧作曲家斯蒂凡尼以及斯卡拉蒂父子,跟与他同龄的D·斯卡拉蒂建立了友谊。在意大利期间,他不断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写了一些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和清唱剧、牧歌、康塔塔等,为此,经常出入贵族及红衣主教之间。
1710年,亨德尔回到德国应聘在德国汉诺威宫廷任乐长。当时德国宫廷崇拜意大利和法国艺术,那里的工作对早已掌握了外国风格的亨德尔并不困难,他的歌剧《里那尔多》(1711)在伦敦的演斗段出,使他名声大振。返回汉诺威不到一年,他又一次请假去了英国。1712年,他定居伦敦。为了在英国立足,他趁英国与尼德兰缔结乌特列赫特和约(1713年)的机会,创作一部《感恩赞》,并专为安娜女王谱写生日颂歌,从而使这部颂歌破例作为外国人的作品得以在官方的庆典上演出,他本人进而担任了英王室的宫廷音乐家。亨德尔在英国的最初十年除在宫廷服务外,还在贵族宅邸、富商家中及歌剧或清唱剧幕间公开演奏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同时,他研究了普赛尔的歌剧创作,谱写了一些合唱作品、清唱剧及英国花园露天演出所需的管弦乐娱乐性作品。
意大利歌剧在英国贵族中十分流行,1720年皇家成立一所商业性的歌剧院,称“皇家音乐剧院”,亨德尔被指定为该剧院的三位作曲家之一,又担任音乐指导,跻身于英国音乐艺术生活的领导层之中。这是一家明星云集的剧院。亨德尔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他脾气暴躁,个头又大。有一次,一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拒绝依照他的意图演唱一首咏叹调,亨德尔抓住她的腰,以将她扔出窗外相威胁,才迫使她屈服。在他的领导下,皇家音乐剧凳首院从1720年到1728年间,上演了500部歌剧。他本人也在30年内,共写出了40部歌剧。1726年,他入英国籍。
亨德尔在英国也遇到了许多麻烦和困难。他枣销数因受宫廷宠爱,卷入了派系斗争,在剧院内部,有的作曲家也跟他争权夺利。更重要的是,此时,意大利歌剧渐渐在英国失宠。1728年,由该伊(JohnGay,1685—1732)和佩普什(JohnChristopherPepusch,1667—1752)创作的一部《乞丐歌剧》在伦敦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这部歌剧以流氓无赖、扒手、流浪汉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主角,表现日常生活的内容并采用大量听众熟悉的英国民间曲调,因而备受进步人士的支持和广大市民的欢迎。相比之下,歌颂天神和英雄的意大利歌剧相形见绌,亨德尔的音乐也成为讽刺的对象。在这沉重的打击下,皇家音乐剧院最终于1737年宣告破产。
此后,亨德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转向清唱剧的写作,却出人意料地掀开了音乐史光辉的一页。当他的清唱剧作品40代被英国公众接受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
晚年,亨德尔双目失明,但仍演奏管风琴和指挥自己的清唱剧。1759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按惯例指挥了10部清唱剧的演出,最后一场结束时,他倒下了,几天后逝世。在他为之服务了半个世纪的英国,人们给了他最高的荣誉,将他葬在著名的西敏寺。3千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他在世时,已经有人在公园里为他造了一个塑像。
亨德尔
汉堡是德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惟一的歌剧中心。青年亨德尔在这里与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交往,开阔了他的视野。但后来,他看出歌剧院既要受教会的攻击,又需迎合德国贵族听众的庸俗趣味,他所追求的歌剧艺术在汉堡并没有发展的前途,便到了意大利。
1706—1710年,他在意大利周游了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那波里等地,从事演奏和创作,并研究了意大利的音乐风格,特别是柯莱里、A·斯卡拉蒂等人的创作。他会见了柯莱里、歌剧作曲家斯蒂凡尼以及斯卡拉蒂父子,跟与他同龄的D·斯卡拉蒂建立了友谊。在意大利期间,他不断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写了一些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和清唱剧、牧歌、康塔塔等,为此,经常出入贵族及红衣主教之间。
1710年,亨德尔回到德国应聘在德国汉诺威宫廷任乐长。当时德国宫廷崇拜意大利和法国艺术,那里的工作对早已掌握了外国风格的亨德尔并不困难,他的歌剧《里那尔多》(1711)在伦敦的演出,使他名声大振。返回汉诺威不到一年,他又一次请假去了英国。1712年,他定居伦敦。为了在英国立足,他趁英国与尼德兰缔结乌特列赫特和约(1713年)的机会,创作一部《感恩赞》,并专为安娜女王谱写生日颂陆帆樱歌,从而使这部颂歌破例作为外国人的作品得以在官方的庆典上演出,他本人进而担任了英王室的宫廷音乐家。亨德尔在英国的最初十年除在宫廷服务外,还在贵族宅邸、富商家中及歌剧或清唱剧幕间公开演奏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同时,他研究了普赛尔的歌剧创作,谱写了一些合轿迅唱作品、清唱剧及英国花园露天演出所需的管弦乐娱乐性作品。
意大利歌剧在英国贵族中十分流行,1720年皇家成立一所商业性的歌剧院,称“皇家音乐剧院”,亨德尔被指定为该剧院的三位作曲家之一,又担任音乐指导,跻身于英国音乐艺术生活的领导层之中。这是一家明星云集的剧院。亨德尔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他脾气暴躁,个头又大。有一次,一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拒绝依照他的意图演唱一首咏叹调,亨德尔抓住她的腰,以将她扔出窗外相威胁,才迫使她屈服。在他的领导下,皇家音乐剧院从1720年到1728年间,上演了500部歌剧。他本人也在30年内,共写出了40部歌剧。1726年,他入英国籍。
亨德尔在英国也遇到了许多麻烦和困难。他因受宫廷宠爱,卷入了派系斗争,在剧院内部,有的作曲家也跟他争权夺利。更重要的是,此时,意大利歌剧渐渐在英国失宠。1728年,由该伊(JohnGay,1685—1732)和佩普什(JohnChristopherPepusch,1667—1752)创作的一部《乞丐歌剧》在伦敦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这部歌剧以流氓无赖、扒手、流浪汉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主角,表现日常生活的内容并早丛采用大量听众熟悉的英国民间曲调,因而备受进步人士的支持和广大市民的欢迎。相比之下,歌颂天神和英雄的意大利歌剧相形见绌,亨德尔的音乐也成为讽刺的对象。在这沉重的打击下,皇家音乐剧院最终于1737年宣告破产。
此后,亨德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转向清唱剧的写作,却出人意料地掀开了音乐史光辉的一页。当他的清唱剧作品40代被英国公众接受时,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
晚年,亨德尔双目失明,但仍演奏管风琴和指挥自己的清唱剧。1759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按惯例指挥了10部清唱剧的演出,最后一场结束时,他倒下了,几天后逝世。在他为之服务了半个世纪的英国,人们给了他最高的荣誉,将他葬在著名的西敏寺。3千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他在世时,已经有人在公园里为他造了一个塑像。
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