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民俗民风有哪些
1、立夏、尝三新: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2、送夏: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3、蚕月:闭户农历四月江南人还称之为“蚕月”,因此时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之俗。
4、吃乌饭:农历四月初八,南京郊县农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乌黑发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饭,俗称乌饭,又名“阿弥饭”。它是用南天烛(即青精树)茎叶捣烂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时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誉为“仙家服食”。
1、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
2、梅花节
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3、爬城头
爬城头在正月十六。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4、腊月“掸尘”
老南京每逢春节前,家家都有掸尘的习俗。那时居住条件差,都是砖木结构老式房,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门窗墙壁、旮旮旯旯彻底打扫一遍。衣物家什、坛坛罐罐也要洗刷得干干净净,喜迎传统佳节的到来。
5、上巳节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对于南京人来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是时候拖五十斤雪里蕻,五十斤大青菜回去,买两斤粗盐,拿自家的大缸腌起来了。
大雪节气前后咸肉腌起来,香肠灌起来。及至冬至,喝碗老母鸡汤,就可以准备采买年货了。
过年年夜饭席间,必须有一条鱼,称之为年年有余。这尾鱼原封不动,必须要到初五才能烧透了吃掉,谓之"破五"。老南京过年必须有一道菜是素什锦,讲究的人家会自己一道一道炒制后用麻油凉拌,也叫十样菜。现在更多的家庭没这个功夫,都是熟食店买来尝尝鲜算了。
除夕晚上有的家庭会吃饺子(从北方过来定居南京的家庭),有的家庭会吃大馄饨(比如江南其他地区来的家庭),本土老南京人喜欢炸春卷,韭黄猪肉馅,所以除夕前韭黄还挺贵的。大年初一吃汤圆吧,然后不能动扫帚,不能倒垃圾,也不太提倡洗澡,怕走了财气贵气。到了初二一般要回娘家探亲,女方带着孩子女婿到父母家拜年走亲戚。初三初四以后就亲戚家来回走动。正月十五吃元宵,到夫子庙看灯。现在南京警方对于灯会都是高级别保障,又是预约,又是提前规划路线,不比一个国际南马简单。
春天到梅花山看梅花,是很多单位3.8节组织活动的必选之地。国际梅花节自开办以来,很受欢迎,享誉中外。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是采摘野菜的好时候,东郊,野外,山坡上可以看到马兰头,荠菜等。(我妈会辨,但是我辨别不出)清明之前是吃歪歪(河蚌)的好时候,同时还有螺丝,肉质鲜嫩。清明后一般就不怎么吃这些了。
立夏,要吃煮鸡蛋,还有一种叫竖蛋的活动。有的妈妈心灵手巧,会用五色线编一个蛋兜,让孩子挂在胸口,又能吃又能玩。
五月初五,南京人要吃五红,无非烤鸭,鳝鱼,苋菜之类。从端午起要防止蚊虫叮咬,挂上艾草的家庭也有很多。
盛夏来临,夏天老南京有几处野湖不建议去。比如紫霞湖,比如花神湖,每年因游野泳而丧生的人不少。
秋天可去灵谷寺赏桂花,桂花节也是极好的。顺便斩个盐水鸭回家尝尝,这时候是真.桂花鸭。
1、立夏、尝三新: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2、送夏: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3、蚕月:闭户农历四月江南人还称之为“蚕月”,因此时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之俗。
4、吃乌饭:农历四月初八,南京郊县农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乌黑发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饭,俗称乌饭,又名“阿弥饭”。它是用南天烛(即青精树)茎叶捣烂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时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誉为“仙家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