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 理水 读后感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俗语说“少不看鲁迅,老不读胡适”。意指青少年读鲁迅会为人刻薄,看来也不尽然。闲翻《故事新编》,发现该书清新雅致、童趣盎然,十分好看。
《理水》取材自“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少时读历史,只了解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人的少量元素。鲁迅将这些传闻铺开、渲染成一篇极有意思的小文,令人捧腹。现摘抄部分如下:
故事发生在水面的木排上,舜爷的百姓习惯了九年的水灾,传闻治水的大官鯚被充军,继任的是他的儿子叫作禹。于是一众百姓开始讨论禹的可能性。其中一名学者为证明禹的乌有,“他勇猛地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用吃剩地面包末屑和水研成浆,调了炭粉,在树身上用很小地蝌蚪文写上抹杀阿禹的证据,足足花掉了三九二十七天工夫。但是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嫩树叶,如果住在木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
然而朝廷还是很重视的,派了两名大员来视察。百姓推举了代表,大员听得不耐烦,打断代表的讲话:“你们还是合具一个公呈来罢,最好是还带一个贡献善后方法的条呈。”而代表是不会字的。于是大员说:“你们不识字吗?这真叫做不求上进!没有法子,把你们吃的东西拣一份来就是!”当各地考察员回到京都,他们在水利局里大排筵席,品尝大家采集来的民食:“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赞叹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咬了柏叶糕的,却道质粗味苦,伤了他的舌头,要这样与下民共患难,可见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局外一阵喧嚷,原来是禹太太被档在门外,她双眉一扬,一面嚷叫:“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象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做大忘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好一顿臭骂!看来大禹跟普天下的男人一样,因工作忙做借口不回家肯定是要被老婆骂的,没有例外。
故事里的大禹是名出色的管理者,上、中、下的关系处理极好。有文为证。平级官员“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只卖票,并且声明会里不再募捐,那么,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对其他治水的建议,“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考察,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而他带兵有道的铁证是:“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象铁铸一样。”
当“阔人门有些穿了茧绸袍,大水果铺里卖着橘子和柚子,大绸缎店里挂着华丝葛,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酱油、清炖鱼翅、凉拌海参;再后来他们竟有熊皮褥子狐皮褂,那太太也戴上赤金耳环银子镯子”的时候,禹进京见舜爷了。禹说;“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爷叹气,托他管理国事,“有意见当面提,不要背后说坏话。”
终于,国家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会飞来凑热闹了
《理水》取材自“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少时读历史,只了解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人的少量元素。鲁迅将这些传闻铺开、渲染成一篇极有意思的小文,令人捧腹。现摘抄部分如下:
故事发生在水面的木排上,舜爷的百姓习惯了九年的水灾,传闻治水的大官鯚被充军,继任的是他的儿子叫作禹。于是一众百姓开始讨论禹的可能性。其中一名学者为证明禹的乌有,“他勇猛地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用吃剩地面包末屑和水研成浆,调了炭粉,在树身上用很小地蝌蚪文写上抹杀阿禹的证据,足足花掉了三九二十七天工夫。但是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嫩树叶,如果住在木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
然而朝廷还是很重视的,派了两名大员来视察。百姓推举了代表,大员听得不耐烦,打断代表的讲话:“你们还是合具一个公呈来罢,最好是还带一个贡献善后方法的条呈。”而代表是不会字的。于是大员说:“你们不识字吗?这真叫做不求上进!没有法子,把你们吃的东西拣一份来就是!”当各地考察员回到京都,他们在水利局里大排筵席,品尝大家采集来的民食:“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赞叹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咬了柏叶糕的,却道质粗味苦,伤了他的舌头,要这样与下民共患难,可见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局外一阵喧嚷,原来是禹太太被档在门外,她双眉一扬,一面嚷叫:“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象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做大忘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好一顿臭骂!看来大禹跟普天下的男人一样,因工作忙做借口不回家肯定是要被老婆骂的,没有例外。
故事里的大禹是名出色的管理者,上、中、下的关系处理极好。有文为证。平级官员“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只卖票,并且声明会里不再募捐,那么,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对其他治水的建议,“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考察,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而他带兵有道的铁证是:“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象铁铸一样。”
当“阔人门有些穿了茧绸袍,大水果铺里卖着橘子和柚子,大绸缎店里挂着华丝葛,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酱油、清炖鱼翅、凉拌海参;再后来他们竟有熊皮褥子狐皮褂,那太太也戴上赤金耳环银子镯子”的时候,禹进京见舜爷了。禹说;“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爷叹气,托他管理国事,“有意见当面提,不要背后说坏话。”
终于,国家太平到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会飞来凑热闹了
参考资料: 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comment/74013/
2011-02-14
展开全部
一
这时候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舜爷〔2〕〔3〕的百姓,倒并不都挤在露出水面的山顶上,有的捆在树顶,有的坐着木排,有些木排上还搭有小小的板棚,从岸上看起来,很富于诗趣。
远地里的消息,是从木排上传过来的。大家终于知道鲧大人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文命少爷,〔4〕乳名叫作阿禹。〔5〕
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百姓们都有些混混沌沌。只在文化山上〔6〕,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都从奇肱国〔7〕用飞车运来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够研究学问。然而他们里面,大抵是反对禹的,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个禹。
每月一次,照例的半空中要簌簌的发响,愈响愈厉害,飞车看得清楚了,车上插一张旗,画着一个黄圆圈在发毫光。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得上下在讲话:
“古貌林!”〔8〕
“古鲁几哩……”
“O.K!”〔10〕
飞车向奇肱国疾飞而去,天空中不再留下微声,学者们也静悄悄,这是大家在吃饭。独有山周围的水波,撞着石头,不住的澎湃的在发响。午觉醒来,精神百倍,于是学说也就压倒了涛声了。
“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我曾经搜集了许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谱,很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得到一个结论:阔人的子孙都是阔人,坏人的子孙都是坏人——这就叫作‘遗传’。所以,鲧不成功,他的儿子禹一定也不会成功,因为愚人是生不出聪明人来的!”
“O.K!”一个不拿拄杖的学者说。
“不过您要想想咱们的太上皇〔11〕,”别一个不拿拄杖的学者道。
“他先前虽然有些‘顽’,现在可是改好了。倘是愚人,就永远不会改好……”
“O.K!”
“这这些些都是费话,”又一个学者吃吃的说,立刻把鼻尖胀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不过鲧却的确是有的,七年以前,我还亲眼看见他到昆仑山脚下去赏梅花的。”
“那么,他的名字弄错了,他大概不叫‘鲧’,他的名字应该叫‘人’!至于禹,那可一定是一条虫,我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他的乌有,叫大家来公评……”
于是他勇猛的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用吃剩的面包末屑和水研成浆,调了炭粉,在树身上用很小的蝌蚪文写上抹杀阿禹的考据,足足化掉了三九廿七天工夫。但是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嫩榆叶,如果住在木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
横竖到处都是水,猎也不能打,地也不能种,只要还活着,所有的是闲工夫,来看的人倒也很不少。松树下挨挤了三天,到处都发出叹息的声音,有的是佩服,有的是皮劳。但到第四天的正午,一个乡下人终于说话了,这时那学者正在吃炒面。
“人里面,是有叫作阿禹的,”乡下人说。“况且‘禹’也不是虫,这是我们乡下人的简笔字,老爷们都写作‘禺’,〔12〕是大猴子……”
“人有叫作大大猴子的吗?……”学者跳起来了,连忙咽下没有嚼烂的一口面,鼻子红到发紫,吆喝道。
“有的呀,连叫阿狗阿猫的也有。”
“鸟头先生,您不要和他去辩论了,”拿拄杖的学者放下面包,拦在中间,说。 “乡下人都是愚人。拿你的家谱来,”他又转向乡下人,大声道,“我一定会发见你的上代都是愚人……”
“我就从来没有过家谱……”
“呸,使我的研究不能精密,就是你们这些东西可恶!”
“不过这这也用不着家谱,我的学说是不会错的。”鸟头先生更加愤愤的说。 “先前,许多学者都写信来赞成我的学说,那些信我都带在这里……”
这时候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舜爷〔2〕〔3〕的百姓,倒并不都挤在露出水面的山顶上,有的捆在树顶,有的坐着木排,有些木排上还搭有小小的板棚,从岸上看起来,很富于诗趣。
远地里的消息,是从木排上传过来的。大家终于知道鲧大人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文命少爷,〔4〕乳名叫作阿禹。〔5〕
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百姓们都有些混混沌沌。只在文化山上〔6〕,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都从奇肱国〔7〕用飞车运来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够研究学问。然而他们里面,大抵是反对禹的,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个禹。
每月一次,照例的半空中要簌簌的发响,愈响愈厉害,飞车看得清楚了,车上插一张旗,画着一个黄圆圈在发毫光。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得上下在讲话:
“古貌林!”〔8〕
“古鲁几哩……”
“O.K!”〔10〕
飞车向奇肱国疾飞而去,天空中不再留下微声,学者们也静悄悄,这是大家在吃饭。独有山周围的水波,撞着石头,不住的澎湃的在发响。午觉醒来,精神百倍,于是学说也就压倒了涛声了。
“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我曾经搜集了许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谱,很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得到一个结论:阔人的子孙都是阔人,坏人的子孙都是坏人——这就叫作‘遗传’。所以,鲧不成功,他的儿子禹一定也不会成功,因为愚人是生不出聪明人来的!”
“O.K!”一个不拿拄杖的学者说。
“不过您要想想咱们的太上皇〔11〕,”别一个不拿拄杖的学者道。
“他先前虽然有些‘顽’,现在可是改好了。倘是愚人,就永远不会改好……”
“O.K!”
“这这些些都是费话,”又一个学者吃吃的说,立刻把鼻尖胀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不过鲧却的确是有的,七年以前,我还亲眼看见他到昆仑山脚下去赏梅花的。”
“那么,他的名字弄错了,他大概不叫‘鲧’,他的名字应该叫‘人’!至于禹,那可一定是一条虫,我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他的乌有,叫大家来公评……”
于是他勇猛的站了起来,摸出削刀,刮去了五株大松树皮,用吃剩的面包末屑和水研成浆,调了炭粉,在树身上用很小的蝌蚪文写上抹杀阿禹的考据,足足化掉了三九廿七天工夫。但是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嫩榆叶,如果住在木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
横竖到处都是水,猎也不能打,地也不能种,只要还活着,所有的是闲工夫,来看的人倒也很不少。松树下挨挤了三天,到处都发出叹息的声音,有的是佩服,有的是皮劳。但到第四天的正午,一个乡下人终于说话了,这时那学者正在吃炒面。
“人里面,是有叫作阿禹的,”乡下人说。“况且‘禹’也不是虫,这是我们乡下人的简笔字,老爷们都写作‘禺’,〔12〕是大猴子……”
“人有叫作大大猴子的吗?……”学者跳起来了,连忙咽下没有嚼烂的一口面,鼻子红到发紫,吆喝道。
“有的呀,连叫阿狗阿猫的也有。”
“鸟头先生,您不要和他去辩论了,”拿拄杖的学者放下面包,拦在中间,说。 “乡下人都是愚人。拿你的家谱来,”他又转向乡下人,大声道,“我一定会发见你的上代都是愚人……”
“我就从来没有过家谱……”
“呸,使我的研究不能精密,就是你们这些东西可恶!”
“不过这这也用不着家谱,我的学说是不会错的。”鸟头先生更加愤愤的说。 “先前,许多学者都写信来赞成我的学说,那些信我都带在这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百姓推举了代表,大员听得不耐烦,打断代表的讲话:“你们还是合具一个公呈来罢,最好是还带一个贡献善后方法的条呈。”而代表是不会字的。于是大员说:“你们不识字吗?这真叫做不求上进!没有法子,把你们吃的东西拣一份来就是!”当各地考察员回到京都,他们在水利局里大排筵席,品尝大家采集来的民食:“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赞叹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咬了柏叶糕的,却道质粗味苦,伤了他的舌头,要这样与下民共患难,可见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理水》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是鲁迅从小就耳熟能详,在鲁迅的心目中,“大禹”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精神典范之一。小说并没有直接写大禹治水如何艰辛,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加以暗示:“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或者生了鹤膝风罢,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透过文本对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结满老茧的脚底”的特写,读者可以体会到禹在治水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夜入”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此外,在《理水》中,鲁迅还虚构了一群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他们无视洪水滔天的灾难,在“文化山”上自鸣清高而又无济于事。对于小说中的这些学者,鲁迅都是有所指涉的,从中可以看出30年代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曲折地表达了鲁迅对“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的愤怒与批评
理水》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是鲁迅从小就耳熟能详,在鲁迅的心目中,“大禹”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精神典范之一。小说并没有直接写大禹治水如何艰辛,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加以暗示:“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或者生了鹤膝风罢,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透过文本对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结满老茧的脚底”的特写,读者可以体会到禹在治水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夜入”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此外,在《理水》中,鲁迅还虚构了一群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他们无视洪水滔天的灾难,在“文化山”上自鸣清高而又无济于事。对于小说中的这些学者,鲁迅都是有所指涉的,从中可以看出30年代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曲折地表达了鲁迅对“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的愤怒与批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理水》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是鲁迅从小就耳熟能详,在鲁迅的心目中,“大禹”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精神典范之一。小说并没有直接写大禹治水如何艰辛,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加以暗示:“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或者生了鹤膝风罢,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透过文本对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结满老茧的脚底”的特写,读者可以体会到禹在治水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夜入”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此外,在《理水》中,鲁迅还虚构了一群聚集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他们无视洪水滔天的灾难,在“文化山”上自鸣清高而又无济于事。对于小说中的这些学者,鲁迅都是有所指涉的,从中可以看出30年代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曲折地表达了鲁迅对“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的愤怒与批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外校初一二班的什么人?
理水》是具有着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思想意义的。作者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高度地赞扬了古代人民英雄禹的高贵品质和他跟人民群众一道创造的丰功伟绩;同时通过考察灾情的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勾画,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从而唤起人民群众的自信力,鼓舞起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战斗勇气。
理水》是具有着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思想意义的。作者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高度地赞扬了古代人民英雄禹的高贵品质和他跟人民群众一道创造的丰功伟绩;同时通过考察灾情的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勾画,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从而唤起人民群众的自信力,鼓舞起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战斗勇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