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里可以放刀,但是不为何能私藏甲胄呢?
因为甲胄在冷兵器厮杀中对一个人的战力提升是非常巨大的。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尽管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朝廷一直严密官制刀具,兵器等“冷兵器”,但是力度并不是非常大。比如说,《水浒传》中塑造的梁山好汉,就经常手持一把“朴刀”,也就是大刀满地溜达,实际上,在当时,朴刀的确不是管制刀具。但是历朝历代对“甲胄”的存在都是相当敏感的,如果民众家中私藏甲胄,一律以造反论处。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甲胄在古代可是一件非常稀罕的玩意。现代人了解历史,主要不是通过史书,而是五花八门的“影视作品”,诸如此类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能看到古代的士兵往往身穿重甲,杀气凌然,装备精良。历史上也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在宋代之前,很长一段时期,中原士兵的披甲率不足百分之三十,一支部队是否能发挥出极高的战力,就是以“披甲率”为标准的。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高顺麾下的“陷阵营”之所以有着无往不利的战绩,就是因为他们有“斗具五百副”,人人身披重甲。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的冶铁技术也就逐渐的向前突破,甲胄越来越精良,甚至到了“刀枪不入”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弓弩很难多身穿甲胄的士兵造成杀伤,近距离的刀剑,也很难突破甲胄大部分区域的防御。我们熟知的西方“铁罐头”骑兵,他们所身穿的板甲,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火枪的正面冲击。可见甲胄会让一个人的威胁性“直线上升”。高度专制统治下的王朝,是坚决杜绝民间私藏甲胄的。
综上所述,因为甲胄的“危险性”相当高,所以统治者不允许甲胄在民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