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除了推广普通话之外还要保护方言?
在如今我们中国为了各地区交流更加方便,于是在全中国推广普通话。但是一直同时我们也推出了保护方言的政策。有人说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既然要化为统一的语言,那就应该不要保护方言。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想法,之所以我们要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各地的方言,除去是因为要为了文化更加丰富考虑,也有很多别的方面需要考虑。
无论是四川方言的机巧灵动,还是江浙地区的吴侬软语,抑或是徽州话歌一般的调子,对无不展示着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不能因为方言中一些晦涩难懂的生词,就觉得他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相反,他为语言文化的丰富也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比如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几乎没人能完全听得懂彼此说的话,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觉得特别有趣并且互相学习家乡话。所以正因为不同才产生了交流,方言为民族融合贡献了力量。
方言,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它只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过有一些字,我们只能找到发音不能找到字,尽管大部分的字都是普通里面包括的。所以说对于这些在普通话里没有的字,难道就不用保护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也是民族符号的一种。所以为了保护这些,从很久以前遗传下来的方言里的民族符号在汉语语系里面也非常重要。
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环境,如果一个人在外地与某个人产生了摩擦。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老乡来劝说,或者是一个外地人来劝说,你会听谁的话多一点呢?答案肯定是老乡,是因为她那一口纯正的乡音给了你安全感。所以方言的存在让人有了安全感,自然矛盾也会减少。最后不论出于大方面的文化考虑,还是小方面的个人考虑,保护方言和推行普通话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