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林则徐短文一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贫穷的塾师家庭。父亲勤奋刻苦却没能考取功名,只好做了个塾师。他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当林则徐出生时,刚好福建巡抚徐嗣大人旗锣华扇,鼓乐齐鸣的从他家门前经过。父亲林宾日羡慕不已,盼望儿子长大也能像徐大人那样功名显赫,所以就给儿子起名“则徐”,可见林宾日对儿子的期望之高。
林宾日是读书人,十分关心孩子的教育。小则徐四岁时父亲就把他带进私塾教他读书(这就是早期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时机),林则徐自幼苦读,成绩很好。
七岁时他的文章语句通顺,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八、九岁 时老师出“山”“海”两个字让学生作“七言联句”,很多孩子联不上,可林则徐很快就做出:“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干和抱负。
十三岁时,他考中秀才,被荐举到鳌峰书院学习,那是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学院主持郑光策,进士出身,不但学问好,而且思想先进,对林则徐起了很好的培养作用。
1804年林则徐二十岁时他考中举人,一位县太爷看他有出息,竟把自己有着很好文化的女儿郑淑卿嫁给了他这位穷塾师家的孩子。
后来,他进入福建张师诚幕下。张做官多年,为人正派,又有多方面处世经验。张家藏书很多,在张家的四年里,林则徐博览群书,学识大增,积累了很高的文化修养,各方面有极大长进。
1811年,林则徐考取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在京任职七载,后又去外地做官。
1833年,他任江苏巡抚时,鉴于鸦片之害,积极禁烟,并多次上书请求朝廷禁烟。
鸦片越来越泛滥,达官贵人吸、后来黎民百姓也吸,吸烟人深受其害,国家财富迅速大量流失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这期间,有很多官僚和烟商勾结,贪污行贿……形成一股强大的黑暗腐朽势力。禁烟活动中,朝廷上层又有“严禁”与“弛禁”的激烈争论,禁烟问题已关系到国家存亡问题,弄得朝廷一时无所适从。
1838年,清道光皇帝曾八次召见林则徐,商讨禁烟之事。于1839年命他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广州后,曾手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对禁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还谦和的拜会、团结了很多人士,在作了多方面准备之后,迅速开展严格禁烟活动。他坚定的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国人及其“保护伞”曾千方百计顽强抵制禁烟,他们运鸦片的船竟有22艘之多,每船载烟不少于一千箱,但在林则徐严厉打击下,终于彻底失败,逃到澳门去了。
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林则徐先后缴获鸦片2370多万斤,在虎门公开销毁,聚集上万人观看,大振国威。震惊国内外。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八幅浮雕,其中之一就是“虎门销烟”。
林则徐知道敌人不肯就此罢休,而且不能闭关自守,所以他让人购进西方书报译出,勤奋阅读,从而获得关于西方的各种信息、知识。并从西方购进200门大炮和军舰,组织训练士兵,武装沿海防御设施,做好了抵御外国入侵者的充分准备……
1840年,无耻的英国侵略者,果然拼凑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艇4艘、大炮540门、士兵4000人来犯。从此,暴发了鸦片战争。
侵略者见广东沿海军备森严,只能困守海上,后来只好转道厦门,厦门闽浙总督邓廷祯率领所部奋力击退敌人。
此前,林则徐曾多次建议朝廷加强沿海军备、巩固海防,可腐败的朝廷君臣根本不重视,结果,英国七月侵占了浙江的定海,八月又窜到天津,以武力威胁朝廷,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至使一些投降派又活跃起来,愿与英军谈判。同时昏庸的道光皇帝竟在投降派的鼓动下,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后来曾一度启用他到浙江镇海工作。但在投降派的恶意攻击下,皇帝再次下旨将他遣戍新疆伊利。
林则徐戍边伊利三年并未消沉,他与当地官员合作,开垦耕地,大大改善了边疆环境,使新疆有了很大发展。新疆与俄罗斯近邻,他深切了解俄国沙皇屡欲侵犯中国,他在死前曾告诫朝廷:“吾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辈当见之。”颇有见解。
1845年他被朝廷召回,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皆有政绩。1850年春,告老还乡,65岁时病逝。
这里我们试想:当年如果由林则徐全权执政,或者朝廷君臣以国事为重少些私心,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国家就绝不会百多年来受制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侵掠,就不至于国家被列强瓜分为殖民地,人民被杀戮,大量资财被掠夺……以致国力长期不振,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至今还受到某些国家的蔑视……
今天,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的国家已经又好又快的富强起来……但是我们还远不够强大,尤其不可以忘记过去。我们应当牢记国耻,学习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国为民不遗余力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宾日是读书人,十分关心孩子的教育。小则徐四岁时父亲就把他带进私塾教他读书(这就是早期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时机),林则徐自幼苦读,成绩很好。
七岁时他的文章语句通顺,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八、九岁 时老师出“山”“海”两个字让学生作“七言联句”,很多孩子联不上,可林则徐很快就做出:“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干和抱负。
十三岁时,他考中秀才,被荐举到鳌峰书院学习,那是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学院主持郑光策,进士出身,不但学问好,而且思想先进,对林则徐起了很好的培养作用。
1804年林则徐二十岁时他考中举人,一位县太爷看他有出息,竟把自己有着很好文化的女儿郑淑卿嫁给了他这位穷塾师家的孩子。
后来,他进入福建张师诚幕下。张做官多年,为人正派,又有多方面处世经验。张家藏书很多,在张家的四年里,林则徐博览群书,学识大增,积累了很高的文化修养,各方面有极大长进。
1811年,林则徐考取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在京任职七载,后又去外地做官。
1833年,他任江苏巡抚时,鉴于鸦片之害,积极禁烟,并多次上书请求朝廷禁烟。
鸦片越来越泛滥,达官贵人吸、后来黎民百姓也吸,吸烟人深受其害,国家财富迅速大量流失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这期间,有很多官僚和烟商勾结,贪污行贿……形成一股强大的黑暗腐朽势力。禁烟活动中,朝廷上层又有“严禁”与“弛禁”的激烈争论,禁烟问题已关系到国家存亡问题,弄得朝廷一时无所适从。
1838年,清道光皇帝曾八次召见林则徐,商讨禁烟之事。于1839年命他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广州后,曾手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对禁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还谦和的拜会、团结了很多人士,在作了多方面准备之后,迅速开展严格禁烟活动。他坚定的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国人及其“保护伞”曾千方百计顽强抵制禁烟,他们运鸦片的船竟有22艘之多,每船载烟不少于一千箱,但在林则徐严厉打击下,终于彻底失败,逃到澳门去了。
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林则徐先后缴获鸦片2370多万斤,在虎门公开销毁,聚集上万人观看,大振国威。震惊国内外。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八幅浮雕,其中之一就是“虎门销烟”。
林则徐知道敌人不肯就此罢休,而且不能闭关自守,所以他让人购进西方书报译出,勤奋阅读,从而获得关于西方的各种信息、知识。并从西方购进200门大炮和军舰,组织训练士兵,武装沿海防御设施,做好了抵御外国入侵者的充分准备……
1840年,无耻的英国侵略者,果然拼凑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艇4艘、大炮540门、士兵4000人来犯。从此,暴发了鸦片战争。
侵略者见广东沿海军备森严,只能困守海上,后来只好转道厦门,厦门闽浙总督邓廷祯率领所部奋力击退敌人。
此前,林则徐曾多次建议朝廷加强沿海军备、巩固海防,可腐败的朝廷君臣根本不重视,结果,英国七月侵占了浙江的定海,八月又窜到天津,以武力威胁朝廷,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至使一些投降派又活跃起来,愿与英军谈判。同时昏庸的道光皇帝竟在投降派的鼓动下,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后来曾一度启用他到浙江镇海工作。但在投降派的恶意攻击下,皇帝再次下旨将他遣戍新疆伊利。
林则徐戍边伊利三年并未消沉,他与当地官员合作,开垦耕地,大大改善了边疆环境,使新疆有了很大发展。新疆与俄罗斯近邻,他深切了解俄国沙皇屡欲侵犯中国,他在死前曾告诫朝廷:“吾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辈当见之。”颇有见解。
1845年他被朝廷召回,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皆有政绩。1850年春,告老还乡,65岁时病逝。
这里我们试想:当年如果由林则徐全权执政,或者朝廷君臣以国事为重少些私心,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国家就绝不会百多年来受制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侵掠,就不至于国家被列强瓜分为殖民地,人民被杀戮,大量资财被掠夺……以致国力长期不振,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至今还受到某些国家的蔑视……
今天,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的国家已经又好又快的富强起来……但是我们还远不够强大,尤其不可以忘记过去。我们应当牢记国耻,学习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国为民不遗余力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