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哪些

 我来答
科仔又要补

2020-11-19 · 她以绝美之姿行来,犹如夜晚
科仔又要补
采纳数:5995 获赞数:3504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生活经济学现象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大意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从节俭变成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变成节俭却很难。

这句话流传至今,也成为了教育大家遵守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箴言,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特点,就是当人们养成一种消费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和逆转,当人们收入提高能够增加消费投入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变得奢侈,但是当人们收入减少需要降低消费标准的时候却很难适应。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种消费习惯,被称之为“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以向下调整,在短时期内表现最为明显,消费的习惯效应较大,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后,很难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适合的消费习惯调整”。例如,当有的人住惯了豪华奢侈的大房子后,再让其搬到小房子里蜗居,他就会很难适应;有人过惯了大鱼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让他回到那种粗茶淡饭的日子,他就很难接受。

“棘轮效应”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人生而有欲,适当的欲望有利于促进人奋发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过度奢侈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是不可取的

生活经济学现象二:

很多女孩觉得不能委屈自己,把自己的“机会成本”定的过高,总觉得能找一个要比自己各方面都优秀的。自己3分要找5分的,5分要找7分的,可是,优秀的人往往是少数的。自己不想努力但又想找个高质量男孩,找不到,又不想将就自己与差不多或条件更差的人在一起,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那只有单着呢!很多男孩单身更多是由于自身条件不太好,也不愿委屈自己,认为自己不断努力会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找到一个更让自己满意的。这样,单身男女就慢慢多了。

而经济学中也有一个“机会成本”原理。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在我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时,“机会成本”就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那个最大的损失。
老梁和你聊故事

2020-11-19 · 人如蝼蚁,我也要留下过往的痕迹
老梁和你聊故事
采纳数:6735 获赞数:7364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我说,那不是更远吗?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所以便宜。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真TMD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迷途羔羊1991

2020-11-19 · TA获得超过4.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1252万
展开全部
经济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十分高深莫测,事实上,经济学并不神秘,就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现在给大家介绍我们生活中8个有趣的经济现象。

1、打开冰箱时,为啥冷藏室会亮而冷冻室却不会亮?——“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只有当改后效益大于改进的成本时,才应该改进这个产品。

对于题目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比相关成本与效益。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在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是一样的。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固定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它不随你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寡而发生变化。从效益方面来看,冰箱里有一盏灯,你找东西更方便。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因此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效益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室安灯就比在冷冻室安灯更划算。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门上要安装锁”,因为当时这种工业门都是有锁的,我们不会为了便利店而专门做一种不带锁的工业门。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还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简单来说,成功的产品设计就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两方面实现平衡。

2、为什么破旧的钱币总是被先花出去?——“劣币驱逐良币”原理

这种现象可类比经济学一个很著名的原理,“劣币驱逐良币”。目前,最通俗的解释是:当你的钱包里有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和一张破旧的百元钞票时,你总是倾向于把那张破旧的先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破旧,新钱却没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钱包里,于是劣币驱逐了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原本是说:古时候,因为铸造货币工艺的差别很大,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的“良币”收藏起来,并试图将那些成色差的“劣币”转让给他人,这样市场上就同时流通着劣币和良币,且劣币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惩罚,如此循环,良币就会被驱逐出市场,质量差的货币反而在市场上流通了。

在现今社会中,大家可以不必担心“劣币驱逐良币”,人们虽然会排斥残币,但是对于新币的收藏偏好并没有古代那么强烈,或者说,即便收藏了新币,也不能兑换更高价值的东西。并且,钞票的更新成本并不算高,市场上的残币大都被商业银行收集起来,送交到人民银行销毁了。

当今,“劣币驱动良币”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引申到各个领域,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这个“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酷感夏日S

2020-11-19 · TA获得超过227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2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88.7万
展开全部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以经济学十大原理为例:
原理一是人们面临取舍问题。如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田忌赛马也是取舍权衡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著名例行。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就像上大学的选择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不上大学就会得到一份工资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们三年所放弃的其中一项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上大学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这个学费再乘以三就是我们所付出的实实在在的成本。
原理三,运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做出抉择。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飞机票的价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没有全部售完,现在机长提出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这样有可行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它的边际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飞机上喝的饮料或吃的饭,这些肯定小于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将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损失好些票的价格。所以权衡之下得出边际效益要大于边际成本,理性的销售人员都会将票低价处理掉,而不是白白损失它们的价值。
原理四,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预计影响消费选择。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价格提高时,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吃苹果的成本高了。对于果园园主就会增加种植和采收人员,以提高产量,因为苹果的价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此外,出租车价格低时,人们可能选择乘坐出租车,但涨价后人们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公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封琴瑟烟雨冢

2020-11-19 · TA获得超过437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252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03万
展开全部
“啤酒效应”是流通领域中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并非啤酒行业独有。它是指由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信息在供应链内部的传递过程中失真的经济现象。
在一条供应链上,由于信息传递的失控,零售商对需求乐观,于是追加订货;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生产商,生产商的行为又更大地刺激了原料供给商。
也就是说信号在逆向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订单使得生产商对需求盲目乐观,造成了好象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产商向上游供给商的大量订货又给原料商造成好象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当需求缩减的时候也是一样。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就经常能看到“啤酒效应”的影子。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失真,使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充满信心,疯狂拍地,致使地价一路飙升,房价也随之大幅上涨。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销售面积连年提升。
投资者见房地产市场一片红火,又会加大投资,给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资金,使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于是再度疯狂竞拍土地,就这样在“啤酒效应”中形成恶性循环,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房价与房子的真实价值严重背离,最终泡沫如果破灭,必然会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及开发商都将在这场“啤酒效应”引发的循环中尝到恶果。
“啤酒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企业在进入市场时不能太过于盲目,要先做好市场需求量的调查,以免因为盲目乐观而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
2、“蛛网理论”原理
“蛛网理论”又叫“丰收悖论”,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是指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
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和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反,蛛网理论证明了在一定的假设下,市场均衡被打破后,经济系统不一定能够自动恢复均衡的经济现象。
该假设是,第一,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第二,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第三,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因此,对于蛛网理论带来的丰产不丰收现象。
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在完全竞争且价格由供给量决定的农产品市场,当某年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很大利润时,第二年就会有大量的农民选择种植这种作物,于是一时间,市场上该种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急剧下跌。
农民辛苦一年虽然在产量上获得了大丰收,但是并没有使收入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打工的主要原因。
总之,农民没有准确预测市场的能力,种植农作物很容易受历史经验及他人影响而盲目跟风,最终白白辛苦却得不到预期的收入。
为了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市场出现的蛛网型波动的现象,一方面需要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之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机制进行调节,如发展特色农业和运用期货市场进行调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