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统为什么会投靠刘备呢?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投靠刘备,是因为孙权不愿意重用他。但是,这种观点,从《三国志》的内容去看,显然经不起推敲。首先,从史书上所记载的内容看,庞统在孙权一系的人望,恐怕也就仅次于张昭、鲁肃之类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三国志》中记载的这段内容:“周瑜去世后,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东吴,东吴很多人士都听到过庞统的声名。当庞统辞别吴主西归荆州时,这些人便齐聚在昌门相送,陆绩、顾劭、全琮都赶来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陆绩、顾劭、全琮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江东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并且后来在孙权称王称帝时,这些人都是做在最前排位置的人物。换句话说,当时庞统离开江东时,整个江东的头面人物都纷纷出来送行,本身证明,如果庞统愿意留在江东,肯定可以前排就座的。
更主要的是,刘备后来重用庞统,是鲁肃极力推荐的结果。史书上记载,鲁肃曾经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不是一个治理百里小县的人才,让他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职务,才能让他施展高才。”也就是说,在鲁肃心中,庞统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你们说,这样的庞统,不好好在孙权的地盘内发展,跑到刘备阵营所为何事呢? 关键是,刘备一开始也没有重用庞统,只是让他当了个耒阳县令,既然如此,庞统热脸贴在刘备的冷屁股上又所为何事呢?如果说,庞统相信自己可以用才能可以改变刘备对自己的态度, 那为什么庞统就不相信,他也可以用才能改变孙权的态度呢?
当时的庞统,进入刘备一系,想超过诸葛亮地位的可能性,就和他进入孙权一系,想超过鲁肃地位的可能性一样,都不会很大。更主要的是,从亲近上,刘备一系有糜竺、简雍、关羽、张飞那种元老。庞统想真正超越他们,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就如庞统留在江东,想真正超过张昭之类的人,可能性应该不会很大。
那既然如此,庞统为什么一定到刘备那里发展呢?当时的诸葛亮,已经作为荆州系的代表人物进入了刘备的权力核心,同样作为荆州系的庞统再跑到刘备那里,显然已丧失了先手。从这层意义上,此时的庞统进入刘备、孙权阵营,出头的机会,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也许有人又会说,刘备是汉室正统,大家自然更愿意追谁他。但问题是,诸葛亮效忠刘备,诸葛谨效忠孙权,他们好像并无高下之别。黄权追随刘备,后来因为环境所迫,投降了曹丕,也没有人因此非议他。当然,诸葛亮效忠刘备,自然是一代名臣,鲁肃、诸葛谨效忠孙权,同样也是一代名臣。
而且,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鲁肃认为庞统有才,竟然不向孙权极力推荐,反而向刘备推荐,这叫什么事呢?按照正常人的做法,鲁肃对庞统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力劝孙权重用庞统,如果孙权不能重用庞统,鲁肃就应该希望庞统永远没有机会被别人重用,甚至是希望庞统早点死。因为,这样有才能的庞统如果受到别人的重用,肯定会成为江东的心腹大患。
但是呢?鲁肃却反而极力想刘备推荐庞统?这就显得太不合常理。所以,从史书上所记载的各种细节看,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庞统是一个孙权、刘备两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中间人物。因为诸葛亮已彻底溶入刘备一系,所以,诸葛亮虽然有诸葛谨这一层关系,但是诸葛亮也不是孙权一系能接受的中间人物。因为,这样的诸葛亮,已不可能立足于孙权一系的利益思考问题。至少,孙权是这样认为的。
在这种背景下,当孙权和刘备决定结成联盟时,孙权一系就让庞统进入刘备的阵营中,当双方合作的中间人,为双方牵线搭桥。也正因为此,庞统虽然在江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大老远跑去去投靠刘备。也正因为此,刘备在鲁肃推荐之前,也不敢轻易重用庞统。
后来,刘备对庞统越来越器重,一方面是孙刘联盟越来越默契,另一方面也是庞统并没有溶入到孙权的权力核心,而刘备有着枭雄的心胸、手腕,所以刘备相信,只要他善待庞统,就可以让庞统死心塌地的站在自己一边。从这层意义上,庞统投靠刘备,是刘备、孙权联合下的产物,而因为庞统的存在,刘备、孙权也才能达成很好的默契。等到庞统战死后,刘备和孙权的关系,也逐步开始出现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