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何李自成最终没能成为朱元璋呢?
农民起义,一般都是推翻腐朽朝廷统治的办法。诸如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李自成起义。
朱元璋作为农民起义中的佼佼者,从和尚到皇帝,而李自成作为攻入北京城,建立“大顺”政权的农民军领袖,眼见要成功,最终却身死九宫山。
李自成与朱元璋
李自成与朱元璋,都出自草莽,读书不多,同样的农民起义,是什么原因造成结局迥异?
1、人才差异
李自成,兵至河南,陆续有一些地主文人前来投奔,包括乌有先生李岩等,文臣中,以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为主。在“大顺”鼎盛之时,看起来也是人才济济,军队50万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以上数十人。
但对比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之类的名将,刘基、宋濂、朱升、李善长之类的谋士,李自成的内部则有些相形见绌。
例如牛金星为“大顺”天佑阁大学士,统领行政,行使宰相职权。但此人到了北京,政令还未下,反而开始招纳门生,之后更是谗杀李岩,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李自成死后,牛金星便与儿子投降清廷。
其他大将,如李过、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等,在李自成死后的转战中,除了忠心耿耿之外,乏善可陈,哪怕与张献忠手下的孙可望、李定国相比,李自成手下业务能力也无人能出其右。
大顺军
2、团队内部的积淀
相对于在朱元璋的初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李自成的起势显得有些突然。
1639年,出商洛时,李自成总共只有几千人,而仅仅一年后,李自成攻取洛阳,手上便已有了数十万人。
大量明军的投降使得大顺军内部管理异常混乱。
接受了明军的投降,意味着大顺军需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对这些明军进行管控,这就对原本内部安定的老顺军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留下了不安定的隐患。而且,老顺军本来就面临着大量新流民军的加入。
这如同打了激素一般急速生长的军力,看起来似乎四肢健壮,但实则发育不良,一触即溃。
而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经过了六年的苦心经营,这里已成为其大后方,进可攻,退可守。